大家好,我是K叔。
前幾天,愛耍嘴皮子的嶽雲鵬,上綜藝節目又翻車了!
這次他遭到了全網嘲諷。
到底怎麼回事呢?
在節目《未知的餐廳》中,李斯丹妮說起當年跳街舞被父母反對的事。
話音剛落,坐在一旁的嶽雲鵬就公然調侃:
「其實我覺得你不太適合跳舞。」
李斯丹妮當場就愣住了。
接著嶽雲鵬又來一句:「因為我近距離看你腿很粗。」
說著,還朝著人家的大腿比劃了一下,以證實自己說的話:你的腿,很粗。
這時的李斯丹妮,已經瞠目結舌了,旁邊的男嘉賓用假笑掩飾尷尬,趕緊解釋這是因為坐姿問題造成的假象。
嶽雲鵬可能也意識到了話語中的不妥,就順著臺階下,改口說其實腿不粗。
但顯然,這樣的「嘴欠」行為,已經給當事人造成了一萬點傷害。
況且這還是超級舞蹈達人、身高、馬甲線、身材比例樣樣出色的李斯丹妮啊!她都沒嫌棄你小嶽嶽臉大脖子粗單眼皮,你反過來嗆她?是不是很魔幻?
女孩為跳舞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卻被你一句輕飄飄的「腿粗」給全然否定了。
向來大大咧咧的李斯丹妮,也忍不住委屈:「你為什麼這樣說我?我很難過。」
興許是為了緩和氣氛,李斯丹妮主動自嘲,自己沒有腳脖子。
沒想到,嶽雲鵬又開始補刀:好醜啊,你的腳脖子。
聊到最後,一慣好脾氣的李斯丹妮,也半開玩笑地說:會記一輩子。
在剛開始聊天時,嶽雲鵬說自己曾想割雙眼皮,李斯丹妮還安慰他說,這是他的特色。
這一對比,高下立見。
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都很氣憤,表示開玩笑也得有分寸,對女性身材相貌品頭論足,未免太傷人。
也有人指出,嶽雲鵬這樣沒分寸的言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節目中一直緊摟孔雪兒,不顧對方的尷尬和抗拒。
在節目中公然評論素人女嘉賓的身材和膚色,說人家長得又黑又胖。
在發布會上強抱柳巖,一條胳膊還壓在對方胸上。
不禁想到了脫口秀場上楊笠說的那個段子,像嶽雲鵬這樣的,還真沒法兒反駁。
以往是開心果般的存在,現在卻頻頻翻車,嶽雲鵬也因此常被網友吐槽情商低、沒分寸。
其實,沒分寸的背後是界限感的缺失。
沒有界限感,即使本無惡意,也會弄巧成拙,幽默變低情商,親近變攻擊。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發出這樣的困擾:
總有一些人,以開玩笑之名,行傷人之事,還反諷: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被「玩笑」傷害的人,鬱悶不止,甚至還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太小氣了?
很想跟那些有類似困擾的朋友說,每一個令你不舒服的玩笑,你都有權利拒絕。
因為即使是最親密的人,界限感都永遠存在。
每個人都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邊界,確保在合適的範圍內,維持社交心理的安全與舒適。
有些言行之所以會令你不適,其實是在暗示,對方「跨界」了。
有句話說得很對:「只有對方覺得好笑的,才叫玩笑。」
而令對方生氣的玩笑,那叫沒禮貌。
一次直播中,飾演《清平樂》梁懷吉一角的新人演員邊城,就因「不好好說話」惹了眾怒。
短短幾分鐘的直播,隔著屏幕都能感到,和他搭檔的任敏,到底有多窒息。
任敏說自己有點顏控,喜歡搞笑一點的。
邊城就先吐槽她的理想型太廣泛,然後立志要變得冷酷、努力不要成為任敏的理想型。
任敏說自己每天堅持泡腳,結果邊城直接來了一句:因為你腳臭。
被問到對彼此的初印象,邊城繼續挖苦,說任敏不好看,長得也不高,總之就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姐姐」。
任敏說如果兩人以後有機會合作的話,還挺開心的,可以演情侶和同學。
這時的邊城,直接懟了回去:「誰要跟你演情侶關係!」
先是各種挖苦,最後甚至還上升到人身攻擊,任敏拼命打圓場也無濟於事。
看完全程的觀眾,都恨不得穿過屏幕,把這個「嘴臭」的男生拽出來狠揍一頓。
有網友說,邊城像極了以前讀書時,那些隨意捉弄女同學的男生,一開口就滿嘴惡臭,還自以為是真性情,幽默感十足。
抱歉,那不是幽默,也不是玩笑,只是嘴欠。
亂開玩笑的背後,往往藏著傲慢和貶低,有時候甚至是惡意。
但凡說別人開不起玩笑,實際上只是為自己嘴欠找藉口罷了。
汪涵曾用有毒蘑菇和沒毒蘑菇作比喻,區別低俗和幽默。
他說,有毒的蘑菇表面上看能讓人發笑,但吃了以後讓人噁心,沒毒的蘑菇吃了讓人舒心。
令人舒心的幽默,絕不是簡單的抖機靈,更需要以學識和修養為基礎。
一次宴會上,國畫大師張大千初遇京劇大師梅蘭芳。
初次見面,難免有些拘謹,於是張大千挑起話頭,向梅蘭芳說:「工作人員安排我們坐在一桌,十分不合適。」
眾人不解。
張大千接著舉起酒杯:「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這下更莫名其妙了。
張大千笑著解釋:「你是君子動口,擅長演戲;我是小人動手,只會畫畫。」
話音一落,滿堂大笑。
從那以後,張大千和梅蘭芳還成了好友。
有學識和修養做輔助的玩笑,除了活躍氣氛,還能增加好感,拉近距離。
而心懷界限感的人,更不會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反而會「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真正的幽默,永遠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不是譁眾取寵,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把握好恰當的尺度。
就像遞剪刀時,心懷敬意的人,往往選擇把尖銳的一頭朝著自己。
有界限感的人,也是骨子裡帶著善意的人。
正如黃渤所說的,所謂高情商,是你不想傷害別人。
黃渤去《嚮往的生活》宣傳新電影,黃磊打趣說,他把孫紅雷和徐崢的戲份全剪了。
何炅就問黃渤,剪戲的原則是什麼。
黃渤就一臉正經地說,他比主演演得都要好,你留著他幹嘛?
接著又用「神邏輯」補充道:沒給你錢,所以把你的戲份剪掉沒問題。
既給足了朋友面子,又表示關係非常好,客串都沒要錢。
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所謂的情商低,不是不會說話,而是心裡從來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那些高情商的人,也並非都深諳說話的竅門,只是他們更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原則。
有人說,如果朋友因為一次玩笑跟你翻臉,那一定是因為他已經忍了你無數次。
這聽起來很解氣,但細想之下,又滿是委屈。
到底被冒犯多少次,我們才會站起來,對口無遮攔的人說一個「不」字?
其實,建立界限感,除了不傷害別人,更重要的是保護自己。
界限感越清晰,就越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兒。
不會因為別人說「開不起玩笑」、「幹嘛那麼較真」這類話,而一次又一次被人打落牙齒,只能往肚子裡吞。
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6歲的兒子懟了跟他亂開玩笑的長輩:
「你這不是開玩笑,玩笑是讓人高興笑的,你這個做法讓我很生氣。」
有時候,小孩都懂的道理,大人卻不懂。
有時候,小孩都敢直接表達的情緒,大人卻會選擇沉默。
小孩生氣了,一通發洩,第二天又活蹦亂跳,依舊覺得陽光可愛萬物溫柔。
而沉默的大人,心裡卻始終埂著一根刺,咽不下去又拔不出來。
長大難道就是妥協及掩飾的過程嗎?
不,就如赫爾曼·黑塞說的,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設立界限,不是自私,而是自尊自愛。
因為每一次對別人說「No」,就代表著,對自己說「Yes」。
人本主義心理學告訴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了解、接納、認同自我的過程。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瑕疵品」,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
如果有人越過你的邊界,專戳你的「痛點」,你可以「較真」。
如果對方是朋友,而你又擔心和他鬧僵,不妨參考一位知乎大V的意見:
大部分人的綜合表現都是均分以上的。
但在某些情形中,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遵循短板理論的。
最短的那個板,你接受不了,你就可以離開。
而你只需,對自己負責。
與人交往,保持界限感,才是關係穩定的前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