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汨羅作家舒文治推出《永生策劃師》

2020-12-26 新湖南

汨羅作家舒文治小說新集發布——

踏歌息壤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歐陽林 周敏 胥揚

「這是一部現代傳奇,有小說太初之風……自有色彩斑斕的浩蕩噴湧。」汨羅作家舒文治小說集《永生策劃師》近日由湖南文藝出版社作為精品推出。視汨羅為第二故鄉的著名作家韓少功難抑心中欣喜,不禁為之打call。

《永生策劃師》由14個中短篇組成,50餘萬字,是舒文治近年在多家文學期刊上發表的小說經反覆修改打磨後的精選,也是他小說成果的磅礴亮相。5月9日晚,《永生策劃師》發布會在汨羅壹點文化空間舉行,湖南省部分文學大咖和湘陰、汨羅等文友們,在這片「文學息壤」裡踏歌而行,承續楚聲。

舒文治的「三支筆」

(作家舒文治)

公務員、評論家、小說家。舒文治的三重身份註定了他的「三支筆」:寫公文、評論、小說。因工作忙碌,舒文治也曾有過作為業餘寫作者的困惑、兩難,甚至多難。但因對故鄉這片厚土及其生生不息的故事的一往情深,他從這一初心出發,以「息壤」為寫作圖騰,遵從內心,紮根生活,工作之餘,擠出時間,筆耕不輟,匯成內心深處的不斷湧流。

汨羅作家潘紹東回憶,早在20多年前,舒文治就與汨羅文友蔣人瑞、吳尚平、趙俊、龔雄飛等人成立了「我們合作社」,時不時以成立日期「821」作為BB機的聚會暗號,聚在一起把酒論詩,交流寫作。那時,舒文治就寫出了《水銀一樣》《踏空》《走神》等先鋒氣質的作品。他結集出版的文學評論集《遠遊的開始》,為他的寫作校準了高標,試圖為自己虛構一座文學的「雅典學院」,挑戰無數閱讀障礙和精神險境;同時,也為他自己的寫作獲取了理念上的自覺和更多的知識儲備 ,將「神話的靈暈、夢鄉的閃影和生活的萬象」熔於一爐,鬼神相湧、古今交會、空間交錯、人物換位、時間撲朔,從現實出發,為夢想朝聖,不斷拓寬自己小說的邊界。

《永生策劃師》的「多重性」

《永生策劃師》包含《羅成牌》《活靈活現》《夢來,賊來》《燕子窩》《青瓷花瓶裡的紙鷂》等風格各異的小說,幾乎都圍繞一個叫清都的地域展開,涉及縣城與鄉村、歷史與現狀、物象與風俗、夢鏡與鏡像的複式呈現,對底層人物、邊緣人物、新階層人物給予深情關切,對人性的變化、欲望的抗爭、生存和死亡、疼痛和希翼等共同面臨的困境有諸多理性、溫暖思考。文藝理論家劉恪贊「在湖湘文化中獨樹一幟」。文學評論家謝有順認為:「舒文治試圖讓先鋒的姿態在作品中倔強地站立,並獲取息壤般生殖力。這樣的寫作自設難度係數,講究移步換形,在碎片、奇思和大膽的敘事探索中,讓人心生敬意。」新銳先鋒作家黃孝陽直言「是我喜歡的小說風格,一個任督二脈打通後的感覺……」

發布會上,小說集的責編楊曉瀾分享了他的審讀意見,認為這部作品具有先鋒性、地方性、文學性、主體性。作者注重探究現實世界,探微精神世界,著力發現現實和精神兩個世界所建構的奇妙豐富的「小說空間」第三世界,如深隱的迷宮,如遊弋的飛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湖湘靈性敘事。

湖南省作協副主席、嶽陽市作協主席彭東明認為,清都中的人物生活及場景,有時是真實的,有時是虛幻的,舒文治把它們切割來切割去,予以打磨再造,用最敏銳的筆,去觸及社會最深處的疼癢,自成一塊小說試驗田。

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嶽陽市文聯主席餘三定是舒文治大學時期的老師,他如數家珍地詳細解讀了小說集的多篇作品,稱這是一部成功描寫當今社會世態的優秀作品集。

著名劇作家甘徵文稱道作品鋪陳開來了五光十色的時代畫卷,很有真實的力量,點評道:「文治用手中的筆,用文字的光芒照亮了人世間那些高尚和卑微的靈魂。」

文學裡的「汨羅現象」

「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文學根何在,龍舟下汨羅。」被余光中、莫言等文學大師讚譽的汨羅大地,有著厚重的文脈和精神譜系,也讓湖湘文脈綿延迭代,續而不斷。

在這片屈子精神所薰陶的土壤上,近年來,汨羅文學生態一派生機,一批寫作者風頭正勁,閱讀氛圍愈發濃烈,汨語讀書會、種稻記、人文公益野草部落等公益活動蓬勃開展,文學「汨羅軍」與公益同行,向高處進發,形成了一個絢麗多姿、漸成氣候的文學方陣,汨羅作者多部文學作品在眾多全國文學大刊上頻頻亮相。汨羅6部中短篇小說還曾在《湖南文學》頭條位置集體出場。嶽陽作協副主席潘剛強認為,眾星紛呈的「汨羅現象」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根脈,遙接巫風楚騷 ,在現當代,由彭家煌初始發韌,康濯與時俱進,韓少功引領先鋒,而今還在蓬勃生成之中,他們為新時代鄉土文學創作乃至鄉村振興提供了諸多有益啟迪。

「汨羅的創作群體在文學湘軍中是不可小覷的力量,來勢很好。」《芙蓉》主編、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陳新文說,《永生策劃師》裡的「永生」,含義頗深,代表著文字永生,寫作不息。他希望文學「汨家軍」傳承文脈,讓具有湖湘氣象的文學生生不息。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舒文治多年朋友、文友,汨羅市政協主席彭千紅對本場讀書會作了精彩點評,對本部作品集進行了精到分析,更表達了對文化汨羅的新期待,希望汨羅文學愛好者以舒文治的作品為標杆,激發井噴式的寫作,共同撐起汨羅江文學新時代的崛起。

[責編:徐典波]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汨羅以國土規劃整合多規,為未來發展謀足空間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5月28日,汨羅市委書記喻文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調度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生態紅線劃定、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等工作。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舒文治參加。會議強調,要找準汨羅發展定位,充分吸收長望瀏寧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以產業建設為重點,建立完備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汨羅未來發展謀足空間。要以高度前瞻性做好交通廊道規劃和各大交通要道沿線產業規劃,進一步突出融長主線;緊扣多規合一,突出產城融合,做好城市總體規劃,促進城市空間科學合理利用。
  • 汨羅鄉友迎新茶敘會暨長沙市汨羅商會年會舉行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夏凡)12月27日,2020年汨羅鄉友迎新茶敘會暨長沙市汨羅商會年會在省城長沙舉行,共敘鄉情、共商合作、共謀發展。汨羅籍在長廳局級領導及長沙市工商聯、民政局相關領導應邀出席,長沙市汨羅商會名譽會長、友阿集團董事長鬍子敬,汨羅市領導喻文、朱平波、陳培宏、舒文治、仇文娟、周育林,循環園管委會副主任柳才平等參加。
  • 成語溯源:五穀豐登,其中的「登」是什麼意思?
    古文字中的登以《爾雅·釋詁下》中的解釋為準,即:「登,升也。」並認為這是從「癶」之「登」字的本義。《散氏盤》中的「登於廠源」即用本義。《說文》之「上車也」之訓乃引申義。進獻可以引申為本義的引申用法,也可以認為是與「烝」同源通用。西周金文的「烝」祭之「烝」均從米作,沒有例外,春秋時期始借「登」表「烝」兩個字是同源詞,「登」亦為禮器之稱。《爾雅·釋器》「瓦豆謂之登」。
  • 湖南汨羅:詩歌原鄉的美好相約,文旅融合的萬千氣象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中外知名詩人、作家、學者、畫家、文學雜誌社社長及編輯、媒體記者等共500餘人齊聚汨羅江畔,體驗「端午源頭、龍舟故裡、詩歌原鄉」的民俗文化,探溯「詩歌源頭」的千古文脈。詩歌源頭的朝聖之旅悠悠汨水,詩韻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