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呼召四個漁夫

2021-01-10 胡哥報喜信OK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舍了網,跟從了他。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舍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馬太福音 4:18-22 和合本)

詳情請看(路加福音第五章1-11節)小編只引用其中一段經文進行查考。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 5:8 和合本)

如今許多教會就拿這段經文放在因信稱義的弟兄姊妹的頸項上,說:你們豈能是因信稱義的人呢?就連彼得就說自己是個罪人,叫主離開他。你們這是自高自大——

你看!咋一聽,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呵呵!其實呢?他們壓根就不詳細查考聖經,斷章取義,在欺哄小孩子和有年人。

他們也不看看當時彼得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話,請問這些大俠們,彼得在後來有沒有天天說這樣的話?有沒有天天說我又犯罪了,拿主的血天天塗抹?有沒有?評論區回答。

彼得當時就是個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他們是不是在湖邊上班邊時候被耶穌呼召的?是的。他們被呼召之前是不是罪人?是的,因經上記著說,世人都犯了罪,包不包括彼得他們?包括的。

彼得說,主啊,離開我!這話對不對?這話是不對的。有人說了,小編你上一篇文章說彼得說的是對的,在這裡說不對了,你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你結合看看兩篇文章標題和兩篇文章的段落是否完整。本篇文章是把彼得說的話分開分別講的,我們是先講他的上半句話,然後再講其下班句話。對與不對都當悔改,是不是?

我們回來,彼得說,主啊!離開我——

弟兄姊妹,主能離開他嗎?主特地是呼召他的。因彼得他們曾經是在律法以下,凡在律法以下的人都是與犯罪的人隔開的,甚至吃飯都不與他們一起吃飯。彼得當時,聖經的主豈能與我這個罪人在一起呢?

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路加福音 5:30 和合本)

耶穌基督是怎麼回答他們的?看經文,

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路加福音 5:31-32 和合本)

各位弟兄姊妹看見了嗎?耶穌基督來就是召罪人悔改的,彼得的後半句話:我是個罪人,是不是正迎合主的救恩?正迎合主的救恩,所以說,彼得的下辦句話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唯一的真主—— 是阿拉還是耶穌(漁夫)
    文/漁夫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天下事專欄2016.09.09 納比爾∙庫瑞希(Nabeel Qureshi)醫生原是在巴基斯坦移民的穆斯林家庭中長大,後來在尋找真主的過程中信了耶穌。 兩年前,他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寫成一本書:《尋求阿拉,找到耶穌》(Seeking Allah, Finding Jesus: A Devout Muslim Encounters Christianity )(Zondervan, February 2014)。今年8月他又出了續集:《唯一的真主:是阿拉?還是耶穌?》
  • 福音書裡最後的呼召
    《約翰福音》第21章經文: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幹?你跟從我吧!」(約21:21-22)關鍵詞句:與你何幹?你跟從我吧!然而對我來說,每次聽到這些議論或問題,我都會近乎本能的想起主耶穌對彼得所說的這句話:「與你何幹?你跟從我吧!」回到今天的經文,《約翰福音》終於來到了它的最後一章。顯然,這是一章後來才補充進去的經文,因為在此之前的第20章最後,已經有了一句對這整卷書寫作目的的概括與總結,那就是,「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 ​上帝的呼召
    上帝的呼召講員  季鳳文 牧師讀經:創3:8-9;賽6:8;拿1:2;3:2;結34:11;16;路19:10、15、31天父愛世人創3:9「耶和華 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這是上帝審判的開始。你現在在作些什麼?你現在的處境如何?上帝要找回失喪者。二、你的兄弟在哪裡?創4:9「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我既得罪了上帝,又得罪了人。神記念義人之死。
  • 主日信息:義人的受死的呼召和受苦的呼召
    亞當夏娃沒有罪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一種呼召是向己死。如果他向己死,他就完成了自己受造的使命,在向己死上表明自己是受造的。向自己死,表達向神活的決心。耶穌主動的選擇舍己。耶穌舍己,除了向罪死的那個層面,他也是向自己而死。我們也是如此,被呼召要舍己。不只是捨去有罪的部分,而是捨棄作為受造物生存的權利,而把這種權利交給神去處理。
  • 呼召如此崇高,種子何等渺小,求你的使命完全佔有我
    主耶穌 他必歡喜迎接我二這讓我就想起了在我幼年的時候,神用對耶利米的話呼召我。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以賽亞第六章的內容,也不知道神對摩西的呼召,更不太清楚耶穌對門徒的呼召,但是在我讀經的時候就被這一句話抓住,我也像耶利米一樣說,主啊我是年幼的我不知道怎麼說。但是後面的話成為激勵耶利米的話也成為了激勵我的話。現在回想起來「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在我的身上也得以執行。感謝神,一直保守我在他的話語中堅持正道。
  • 上帝對我的呼召是什麼?(有聲中文)
    然後我注意到彼得前書2章15節:「因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 我越找越多,很快就發現,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旨意相當長,甚至讓我開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我怎麼能夠記住所有這些呼召,又該如何去執行呢? 但聖靈卻用耶穌給跟隨祂的人的應許來提醒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內部呼召)
    第五篇 拯救論第二章 呼召與重生第二節 內部呼召內部呼召,是有效的呼召。是通過聖靈的功用使外部呼召有效果。1.內部呼召與外部呼召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外部呼召與內部呼召不是截然不同的呼召。從結果看,好像帶來拯救效果的是內部有效呼召,不能帶來拯救效果的是外部呼召。其實不然!內部呼召是將外部呼召所傳上帝的道(福音),通過聖靈的功用使其有效果。所以外部呼召與內部呼召有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有一個賣紫色布匹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亞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上帝。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 原來這才是作耶穌門徒的真正含義
    耶穌呼召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像平時一樣忙著自己的事兒,誰也沒想到自己的生活即將天翻地覆。門徒回應耶穌呼召,起身跟隨他,但此刻他們並不完全理解自己正捲入一場風暴。不論他們是心懷期望還是滿腹狐疑;是感到好奇、激動還是不安,總之都是毫無準備。耶穌的每件事——他的教導、憐憫和智慧;他的生命、受死和復活;他的大能、權柄和呼召——將要改變門徒生活的方方面面。
  • 被耶穌醫治的瞎子,他不但能看見了,更看到耶穌是神的兒子
    馬可福音8: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和施洗約翰都是傳天國的福音,但是他們傳福音的方式是相反的。施洗約翰以約旦河為據點,呼召各地的人到他那裡去悔改,洗禮。耶穌則行走於猶大的各個鄉村城鎮,到處呼召人出來跟隨祂。
  • 耶穌來叫你「得人如得魚」
    這是主耶穌基督對蒙召蒙恩的門徒們所說的話。我們都知道彼得是個漁夫,他人很急燥,有時也很血氣,甚至三次不認主。但主不看他的條件,主也知道他將來要三次不認他。其實我們看自己的生命,就好像彼得一樣的軟弱與平凡,但滿有慈愛與恩典的上帝就是如此無條件的愛我們。 一個蒙召蒙恩的人,他們的生命不是要有特別的條件、信心,或行為特別好的人。
  • 猶大為什麼要出賣耶穌?心裡早已埋下仇恨的種子
    《聖經》上說,耶穌有十二個門徒,即:彼得、安德烈、老雅各、約翰、膝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小雅各、達太、西門、猶大。後來,猶大為三十塊錢出賣了耶穌。耶穌被出賣後的最後一次晚餐,共餐者為耶穌和十二個門徒,計十三人。因此,十三被西方人視為不祥的數字。
  • 歸正文選 今日流行的呼召決志 《恢復真正的福音》
    六.今日流行的呼召決志今日的個人布道或大型布道會,常在講完信息之後,向聽眾發出呼召,邀請他們當場決志,舉手或走到臺前,跟著講員一起禱告
  • 中華盲人福音聯合會新媒體事工呼召
    未來的挑戰:如果每個盲人傳道人負責100個盲人的傳福音工作,那1700萬盲人就需要17萬個盲人傳道人,這是多麼大的禾場,多麼大的挑戰和多麼榮耀的事工。盲福會的口號:走出黑暗、迎向光明!約翰福音8章12節: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
  • 以色列最富活力的城市,耶穌的第二故鄉,聖經故事在這裡流傳
    從海法坐大巴車到提比利亞大概需要2個小時的車程,找個靠加利利湖的而酒店,推開窗就可以俯瞰整個加利利湖,非常的美。可以說提比利亞擁有一股永久魅力,每天早上,漁夫都像二千年前祖輩一樣撒網入海。隨後,人們便可以在海邊的露天餐廳享用他們捕獲的聖彼得魚。加利利湖湖畔設有餐廳、博物館店以及遊艇停泊港。
  • 一90後基督徒來稿:對呼召中國年輕人回宣的一點反思
    好像在那些呼召我們去宣教的人眼中,我們就一定要這樣做,才是一個榮耀主的人,好像我們一定要這樣做,才能夠沒有愧疚感。很多時候,其實我很不理解,我們中國那麼大,我們中國有14億的人口,我們身邊有那麼多人沒有信主,作為基督徒,中國1/10的人口比例都不到的情況下,我們有是否真的有這樣的必要,或者說有這樣的能力可以把這福音傳出去。
  • 跟隨耶穌的三種人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