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東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影視明星,他出生在山東一個小縣城,對於熟悉鄉村生活的人來說,都懂得鄉村生活的艱苦和不易,他1996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對於這樣的成長經歷,對於任何一位先品嘗過生活艱辛,後取得事業成績的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因為窮過,艱苦過,才懂得收穫的不易,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當時,在北京打拼,他靠著一百多塊的生活費,迫不得已,住在地下室,這樣的經歷,對於一些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來說,那是無法想像的。之後,他踏入娛樂圈,出演第一部影片《暖》就獲獎,有時,我們猜測,這與他的生活經歷有關,一旦經歷過艱難,也就分外懂得抓住機會。
對於貧窮,現在大多數人可能已經無法經歷這種感受了,而在當時,他因為34塊錢的學費,初中就輟了學,到印刷廠當工人。有時候,我們聽著,說著脫貧,心裡也很願意所有的人沒有貧困,但真正的貧窮,和對貧窮的體驗,卻難以感受,如今,好多孩子,去超市買次零售,就幾十塊錢沒有了,但在當時,34塊的學費,就能扼殺一個孩子的學業之路。在1992年,他看到電影學院舉辦一次夏令營,就高興地報了名,歷時半月時間,在電影學院學習表演,併到北影廠參觀。現在想想,這種活動多麼好,是一個真正的圓夢活動。在1993年,他辭職並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沒有考上,並留在了北京,開始四處打工,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毅然做出破釜沉舟的決定,這種勇氣,還是極可貴的,有時候,一腳邁出去了,也就身入半個夢想之中了。
當然,北京居,大不易,為了生存,他開始在影片之中跑龍套,掙著微薄的收入,沒錢租房,只得住地下室,有時候,連龍套都跑不上,只得當群眾演員,為了夢想,甘願忍受艱辛和苦難。對於自己經歷的那段時光,他說,他是在自卑之中度過了大學的4年時光。自然,這四年的苦難生活,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歷練和準備,一切機緣都是為有準備的人提供的,在2006年,《新結婚時代》開拍,他在其中飾演何建國,並一鳴驚人。為了把戲演好,他一直很敬業,被人稱為「郭準時」。因為他守信,一旦參演某部戲,無論多忙多累,只要是戲的事情,他都會準時參加。正是這樣的精神和品質,才獲得了劇組同事的喜歡,也得到了同仁的認可。
當他初獲成功之際,一時俘獲了程莉莎的芳心,她比郭曉東小三歲,湖北武漢人,公務員家庭,且家境殷實,從小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一直享受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十九歲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才離開家鄉,開始獨立生活,在家的日子裡,她不僅不會做飯,甚至連家務活也極少去做。但她看上了郭曉冬,這令郭曉冬一度對兩人之間的愛情非常遲疑,他說,人家講門當戶對,自有其原因,我覺得我的性格,還有我的思想,是很傳統的,我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一直跟她分分合合,要不,早就把她給娶回來了。可以講,他多少對兩人的愛情有些不自信。
程莉莎覺得當時,郭曉冬是在折磨她,讓她每天跟做惡夢一樣,但她卻一直在找自身的原因,想他為什麼不同意,為什麼看不上自己,後來,她認為是自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個很嬌氣的女人,這種毛病可能讓郭曉冬接受不了,並爭取跟他合拍,一段時間,感覺和他合不上去,就決定放棄了,但後來又想,自己都努力這麼久了,說放棄就放棄,於是,又努力。可以說,兩人的相戀,主要是程莉莎在主動進攻,郭曉冬真是有福。兩人因戲相識,但郭曉東一直不在意程莉莎,數年時間內,都是郭曉東動不動就提分手,動不動就甩程莉莎,兩人最長的一次分手時間,居然長達兩年,後兩人在劉若英演唱會上意外相遇,才繼續前緣,據說,當時郭曉東帶著江一燕一起去看演唱會,在散場的路上和程莉莎相遇。
這樣執著的愛情,而且,還是發生在一位優秀的女生身上,也是罕見,但正是這種執著,這種堅持,才造就了一段幸福的姻緣,在2007年,兩人領證結婚,據悉,兩人的求婚戒指都是程莉莎自己掏錢所買,婚禮也是在郭曉冬農村老家舉行。婚後,郭曉東讓老婆在家生兒育女,不讓她再在娛樂圈打拼,然後,把自己賺的工資都交給老婆。之後,兩人育有一子,有空了,郭曉冬就在家陪孩子陪老婆,老婆過生日,他會發文給老婆慶生,並稱其為程小姐,愛意滿滿。業餘時,他會開著拖拉機、下田耕地,有時,還親自炸油條。能夠把明星活成一個平凡人,這份心態,還是極平和的,不忘根本,能力奮進,這樣的精神,正是新時代奮鬥者的優秀品格。
這樣的愛情,男人是前世修來的緣,也是一個女孩子優秀品質的良好反應,這種一旦相中,就死活愛上的堅貞愛情,有傳統的海枯石爛、永不分離的中國愛情觀在其間體現,是一種美德,慶幸的是,她遇到了郭曉冬,或者說,實在是她火眼金睛,一眼就看中了優秀的人,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讓這段愛情變得有驚無險,既有曲折,也有浪漫,在分分合合中,考驗了兩人的愛情,也凝固了婚姻,使兩人死心踏地的走在了一起,是上天眷顧,也是彼此青睞的結果。
文/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