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前段時間,我們這裡高37度高溫,然而我在街上看到這樣的場景。當時也沒來得及掏手機拍照,就類似這樣的。如下圖。
這樣的情況不少見,看得我忍不住想要上前提醒一番……
去年夏天,人民網的《生命時報》就發出警告:遮蓋嬰兒車很危險!
但是,今年,在街上還是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我也理解這些家長。
一是趕上疫情,家長迫於無奈,才用雨罩、布罩或者整張薄毯子蓋在嬰兒車上出來溜娃,以達到隔離病毒的作用。
二是防雨防曬防蚊蟲。
可是,你知道嗎,這樣的做法對孩子來說有多難熬……
我看到好幾個家長,推著孩子,罩著雨罩,裡面還給丁點兒大的孩子戴著口罩……
我看著都覺得自己上不來氣,別說裡面那個小傢伙了。
說這是保護罩,但實際上卻讓本該舒適的嬰兒車成了「高溫蒸籠」!
這個言論最早在在報紙《Svenska Dagbladet》,即《瑞典日報》上發出,實驗人員為了證實遮蓋嬰兒車的危險,專門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找來一輛嬰兒車,在溫暖的陽光明媚的一天中做這個實驗。
選擇了溫度相對高的一個時間段,也就是中午11:30-13:00之間,將這輛嬰兒車放置在當地一個相對空曠的街頭。
沒有遮罩的嬰兒車溫度顯示為22℃,接下來的30分鐘,罩上一個薄薄的蓋子,溫度上升至34℃,一個小時後則達到了37℃。
同樣的實驗,之前安徽衛視也在新聞中強調過遮蓋嬰兒車的危險。
這個實驗中沒有嬰兒參與,那爸爸媽媽可以想一下,如果裡面躺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還需要呼吸,裡面不透氣、空氣流通性差,裡面的溫度會更高,而且會更悶!中暑風險、窒息風險將大大提高。
那種透明遮罩本來是用來應急的,比如在外面遛娃突然下雨了,這時候給寶寶罩上。但是用它來隔離病毒、防蚊蟲、防風什麼的,用在日常就有危害了。
因為這種透明遮罩的材質會在高溫情況下產生一些有害物質,裡面本來透氣性就差,這下就會讓有害物質被寶寶吸入。
瑞典的測試人員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只要在嬰兒車上遮蓋東西,就算是很薄的毯子,車內也能產生很高的熱量,變成「火爐」。
所以就不要再給寶寶的嬰兒車上蓋東西了。
除此以外,如果這個夏天你要推嬰兒車出去遛娃,希望記住以下幾點。
●避免高溫時段出行
一天之中溫度最高的時段通常在上午的10之後,到下午3點之間,這段時間是溫度最高的,太陽最曬,體感溫度最高的時段,所以,儘量避免在10:00-15:00之間出門遛娃。
●注意打開嬰兒車的通風窗
現在多數嬰兒車的頂棚都設有通風窗,能通風還能方便媽媽隨時查看寶寶的情況。所以熱的話一定要記得打開通風窗哦。
●注意多多留意寶寶的情況
隔十幾二十分鐘檢查一下孩子的情況,具體如何檢查,需要寶媽摸摸孩子的皮膚。
如果寶寶的腳和手有點涼,這是正常情況,不要捂孩子。應該摸寶寶的後背和身上的皮膚,如果後背出汗,發熱,就已經說明寶寶很熱了,這時候帶寶寶去陰涼通風的室內休息一會兒。
●高溫天,記得多給寶寶補充水分
寶寶的皮膚水分蒸發比我們成年人快,所以他們更容易缺水。對於6個月以內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可以多餵幾次母乳,只讓寶寶吃前奶就夠了。奶粉寶寶及6個月以後的寶寶就可以適當喝些水。
寶寶和我們成年人的身體不一樣,他們的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尤其是體溫調節系統,他們從環境中吸收到的熱量,無法及時散熱出去,所以他們有時候很熱,但是苦於自己又不會表達,這就需要家長主動去觀察和做出調整。
我們不能認為自己的感受就是寶寶的感受,也許我們覺得不熱,但是寶寶一直躺在推車裡,可能背後早就出了很多汗了。
所以,記住這幾點,還有,不要遮蓋嬰兒車!嬰兒車自帶的遮陽棚就夠了。
也許你會擔心,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不遮擋嬰兒車,將寶寶暴露在環境中是不是不妥。
這樣說吧,前段時間各地出現連續多日零病例時,鍾南山就已經說過:「空曠的地方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那麼同理,空曠人少的地方,也就不用幫寶寶隔絕外界了。
不過還要說一點,1歲以下的小寶寶也不要戴口罩啊。
前段時間有一些寶媽拍自己寶寶戴口罩的樣子,掀開口罩,寶寶們齊刷刷地張著嘴,有的還流著口水。不要給1歲以下的寶寶戴口罩,這個在疫情期間已經被專家們多次強調了,因為他們戴上口罩後容易憋悶,喘不上來氣。而且他們難受了也不說出來,只能張著嘴巴大口大口的吸氣。
所以,如果要帶娃出去,又不放心疫情,那就不要去人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