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 毒 眸(ID:DomoreDumou)
作 者 | 吳喋喋
編 輯 | 何潤萱
8月18日零點一過,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陣為顧裡慶祝生日的狂歡,「顧裡生日」衝上微博熱搜第五——顧裡這一角色自2007年誕生於郭敬明筆下起,還是首次擁有這樣的「排面」。
電影《小時代》劇照
只不過網友也並非出於衷心喜愛而祝福這位《小時代》主人公,他們的慶生話術在不明真相的群眾看來未免顯得怪異:「祝我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裡生日快樂」、「 轉發這個顧裡,你討厭的人就會發爛發臭」……
過去幾個月裡,電影《小時代2》的高潮劇情「顧裡生日」突然翻紅。這是一段不需要知曉上下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的閨蜜翻臉戲碼:在顧裡的生日派對上,「時代姐妹花」顧裡、林蕭、南湘、唐宛如貌合神離,積蓄已久的矛盾集中爆發。
電影《小時代2》截圖
南湘端著紅酒杯向顧裡發難:「吵什麼吵,就這麼一點事。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歡聚在這裡,是為我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裡,慶祝她的生日。今天,我要敬我的好姐妹,感謝她,分享了我的悲慘人生。我也發自內心地祝願她,從此以後,和我的人生一樣,開始發爛發臭!」
此外,南湘罵顧裡的另外一句臺詞也頗受歡迎:「你穿件衣服吧!自己不覺得噁心嗎?」即便剝離了故事情境,這句話卻很容易與《回家的誘惑》經典臺詞「你怎麼穿著品如的衣服」產生互文,很容易理解出其中的「捉姦」意味。
電視劇《回家的誘惑》劇照
圍繞顧裡生日的網絡狂歡還包括跟男朋友發微信說「今天我朋友顧裡過生日」,觀察對《小時代》一無所知男友如何回復。短視頻作者也熱衷於模仿南湘和顧裡的這段衝突,8月24日,惡搞視頻「假如顧裡生日來吃重慶小面」衝上微博熱搜,代替南湘往顧裡頭上潑紅酒,戲仿者往「顧裡」頭上澆的是醋。
而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觀察到,除了「顧裡生日」作為梗的大面積翻紅,作為系列電影的《小時代》,也在小範圍內獲得了重新評價:這種變化的導火索是郭敬明擔任男團選秀節目《少年之名》導師,並為節目拍攝了主題曲MV。
這支MV透著濃濃的《小時代》畫風,通過華麗的服飾和極具氛圍感的場景放大了選手的「美少年」特質,被選秀觀眾稱讚審美碾壓市面上同類節目的主題曲MV,《少年之名》也因此被戲稱為《小時代5:鐵勺時代》。
近來有時尚博主復盤了《小時代》系列電影中奢華的服裝配飾,不少年輕觀眾由衷讚賞起郭敬明的審美趣味。不知不覺中,人們對《小時代》的看法已經與電影公映時被全盤否定、猛烈抨擊的態度不甚一致了。
「發爛發臭」的《小時代》
幾年以前,《小時代》系列還是人人避而遠之、不敢流露一絲欣賞的、鄙視鏈底端的電影文本。或者說,當時《小時代》不配被稱為電影。
在豆瓣上,《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評分為4.8、4.9、4.6和4.8分,搭配部部過億的可觀票房,可稱作現象級爛片。該系列影片獲得過兩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女主角也楊冪因此獲得兩座金掃帚最令人失望女演員獎盃,豆瓣鑫像獎最渣女演員獎亦三提二中。
《小時代1》至《小時代4》豆瓣評分
知名影評人「桃桃淘電影」對《小時代1》評價道:「劇情基本就是傑娜小說(網友創作的張杰謝娜同人文,通常是一些低幼的總裁文、瑪麗蘇小說)的水平,各種意淫和浮誇。人物沒有靈魂,不說人話,不幹人事,全是些符號化的標籤與假想。」
除了觀眾對《小時代》自發的抨擊,《小時代》的「爛」還得到了主流媒體定性。
2013年《小時代》前兩部連續上映後,中國文聯發布的《201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中寫道:「《小時代》重場面輕情節,在對浮華都市時尚元素所堆砌的場景空間過度渲染的同時,影片情節則顯得矯情而單薄,暴露出缺乏敘事『原型/原創』特質,敘事風格不統一,敘事類型化特質不鮮明等問題。」
而除了針對影片本身,還有大量指責集中在「三觀」上,從媒體到普通觀眾都熱衷於抨擊《小時代》對消費主義乃至拜金主義的鼓吹。2013年7月,《人民日報》言辭激烈地批評《小時代》「『小』了時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時代》們,或者因為票房有利可圖,就無條件地縱容《小時代2》、《小時代3》的出現,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資本運作或許成功了,但是一個時代的人文建設和傳播卻失控了。」
時代姐妹花
官方的定調也加深了人們對這一觀點的高度認同,比如豆瓣熱評前排不少評論已經脫離了電影文本,專注批評電影的價值導向問題:「我不黑什麼郭敬明和楊冪,只是覺得這種電影所宣揚浮誇奢靡空洞無物的價值觀有百害而無一利……不想看到弟弟妹妹們潛移默化受其影響,整天無病呻吟、拜金裝B。」
然而在罵聲中,第三部、第四部《小時代》電影繼續高歌猛進收穫高票房,刺激了「厭小時代」成為日益高漲的集體情緒。
《小時代3:刺金時代》的豆瓣熱門短評中,出現了為這部作品與朋友割席的發聲:「當一個同學說好期待小時代3,今夏必看影片,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和他永遠成不了朋友了!」
這句評論裡值得注意的關鍵詞是——「同學」。《小時代》走紅的年代,「下沉市場」這個詞還沒有流行起來,但《小時代》的核心受眾的確是年輕的下沉市場用戶們。
根據數託邦工作室2013年的大數據報告顯示,《小時代》觀影人群平均年齡20.3歲,比《致青春》的22.5歲更為年輕;地區分布上,湖北、四川、浙江觀眾輿情參與指數位居前三,北上廣參與指數墊底。《小時代》觀影群體微博關鍵詞為 「至上勵合」、「楊冪」、「非誠勿擾」等。
學者楊玲曾提到一個當時不被重視的數據:百度「顧裡吧」當時在4000多個文學人物貼吧中排名第十一,是名次最靠前的女性文學人物貼吧,兩萬多名粉絲在貼吧裡模仿顧裡說話、為她創作同人作品。
由於在公開的網絡空間裡,《小時代》的擁躉處在鄙視鏈底端,當時有段子說,大家嘴上罵著郭敬明,背地裡一個人偷偷去電影院看《小時代》不敢告訴朋友。這些尚未獲得網際網路空間話語權的學生黨、當時尚未壯大的「粉絲」群體成為了《小時代》隱秘的支持者。
因此看上去人人都在罵郭敬明,《小時代》全系列票房卻累計近20億,《小時代1》憑藉4.88億票房位居2013年內地票房第10名,成績最差的《小時代4》也仍然斬獲4.87億票房,位列年度第29名。
如今《小時代》的文藝復興,與《小時代》忠實觀眾們終於獲得了網際網路話語權不無關係。
看郭敬明的觀眾長大了
乘著最近《小時代》「文藝復興」的浪潮,網友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往事:TFBOYS也愛過《小時代》。
王俊凱2013年8月發的一條微博被考古,他寫道:「前幾天休息的時候我和王源還有千璽約一起出來,這是這個暑假我們三人唯一一次出門吧,我們打電玩,看小時代。而且電影演到顧裡生日會上四個好姐妹吵架那段我居然也哭了。我們三個以後就算再怎麼像電影裡吵架也會很要好吧,千璽下次見。」
兩年後的2015年,已經走紅的TFBOYS錄製了一期《康熙來了》,節目中王源仍然提到,自己最近看《小時代4》感人片段時,一直拿著紙巾擦眼淚。
當年看《小時代》流淚的小偶像,如今長成了獨當一面的頂級流量;當年被視為腦殘粉代表的「四葉草」,如今也被尊稱一聲「帝國姐姐」。和TFBOYS處於相同代際的95、00後成為了網際網路「衝浪」主體人群,被冠以「Z世代」的頭銜。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小時代》不是被重新評價或者翻紅了,而是當年喜歡《小時代》的觀眾終於敢發聲了。今年4月,微博大V飯圈跳級生發布一組《小時代》劇照稱,「現在看都還是會很喜歡」,這組劇照被轉發4000多次。
熱評裡網友們坦率地表白男主角周崇光,並複述他的「經典」臺詞:「我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會有一個愛你的人,他會穿越這個世間洶湧的人潮,一一地走過他們,捧著滿腔的熱情和沉甸甸的愛,走向你,抓緊你,你要等。」
當然,《小時代》能被它的受眾人群念念不忘,亦是因為其自身的一些優點。在服化、場景、小說人物還原度等層面上,影版《小時代》高度滿足了書粉的期待。
原作中最受歡迎的人物顧裡被郭採潔高度還原,由於這種演繹太過契合,多年後網友對郭採潔的印象只剩下「顧裡」;Neil和顧準的選角也一度為觀眾所稱道,甚至被奉為男男CP的顏值天花板。
電影《小時代》劇照
更令觀眾所懷念的,則是貫穿四部電影的精良服化:Fendi的皮草、BOTTEGA VENETA的連衣裙、顧源家4800萬的翡翠鐲子、顧裡家走不到盡頭的衣帽間,這種用奢侈品堆出來的「還原度」令很多IP改編作品望塵莫及。
與此同時,在《小時代1》公映的2013年,國內時裝劇水平還停留在孫儷的《辣媽正傳》,劇中孫儷飾演一位走在潮流前端的時尚雜誌編輯,她頂著一頭大媽玉米燙,熱衷彩色鏡框墨鏡和高飽和度的螢光撞色穿搭(顯然撞得並不成功)。
電視劇《辣媽正傳》劇照
而觀眾從時裝劇中飽眼福的需求一直存在著:小時代之前,觀眾愛看《緋聞女孩》《穿Prada的女魔頭》,《小時代》同期,觀眾熱衷於《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等韓劇裡的財閥愛情故事。
而當以《小時代》為代表的小妞電影剛剛開始注重提升服裝質感和時尚品味時,2016年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不得炒作個人隱私宣揚炫富享樂」的通知,影視作品再也不敢明目張胆地穿貂炫富了。
以至於近年來唯一有記憶點的、散發著金錢味道的畫面只有《三十而已》裡貴婦們拎著愛馬仕包的合影——觀眾開始懷念《小時代》的奢華,也就不奇怪了。
電視劇《三十而已》劇照
郭敬明的個人趣味,也讓《小時代》變得更特殊了一點:在「小鮮肉」還沒成為關鍵詞的2013年,《小時代》率先打造了一場滿足女性觀眾的男色消費盛宴,柯震東 、鳳小嶽、陳學冬的顏值被當時的觀眾高度認可。
在顧裡的生日派對上搖晃著紅酒杯的閨蜜反目戲碼,也打通了文藝作品對「閨蜜情」汙名化的任督二脈,從「時代姐妹花」到「塑料姐妹花」,只消四部《小時代》的光景——而這些開創性,與《小時代》系列在電影文本意義上的「爛」互不衝突。
此外,如今觀眾能夠更心平氣和地玩梗、再評價《小時代》,也和郭敬明的退場不無關係。
曾經《小時代》的臭名昭著,或多或少與其作者是郭敬明有關。但如今郭敬明的抄襲劣跡早已釘在恥辱柱上、他的「上海絕戀」、「金絲雀」傳說也隨著商業上的失敗而漸漸失去了討論價值。
幾年之前,《爵跡》是流量粉絲趨之若鶩的大製作電影,如今一些鄧倫粉絲因為偶像耗時8個月拍攝郭敬明執導的《陰陽師》而失望脫粉;曾經郭敬明的電影選角是美少年集中營,如今他在《少年之名》裡花痴幾位名不見經傳的選手,都會被觀眾嫌棄地指責「做導師不專業」。
伴隨著郭敬明的沒落,《小時代》卻「崛起」了。那些缺乏邏輯的撕X戲碼、無病呻吟卻極具戲劇性的臺詞、衣香鬢影的華麗場景,正契合了這個對短平快內容和造梗有巨大需求的流量時代。
短視頻內容生產者每天都在如饑似渴地考古曾經的大熱影視劇,《巴啦啦小魔仙》都能翻紅,全網為顧裡慶生似乎也沒什麼稀奇。
《巴啦啦小魔仙》中的「遊樂王子」突然走紅網絡
《小時代》再次進入了話題中心,《小時代2》的最新豆瓣短評寫道:「首頁起碼有10個人在感嘆《小時代》啥時候覆映,好讓他們歡聚在一起,為他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裡慶祝她的生日。」
回顧十年前,學者楊玲對《小時代》的題解放到如今依然適用:「當代青少年處於與『大時代革命洪流』相對立的『小時代』,一個喪失了歷史目的、意識形態激情和民族文化邊界的日趨同質的全球化世界。」
「發爛發臭」的電影被刨出來,翻新為真香的「梗」,無需細究其意義,只是年輕人又無聊了而已——這句臺詞也正適合作為結語:「吵什麼吵?就這麼一點事。」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T財經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微信公眾號更改了推送規則,DT君很多次推送都埋了,好多讀者都看不到我們的文章。拜託大家每次看完文章,文末的【轉發】 + 【贊】 + 【在看】順手點一遍,讓微信知道你愛DT君,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