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光輝用的有些官方,這個光輝閃耀在「自由」,作品中對「人」的刻畫實在精彩。從人物的角度出發,每個人的視角都不同,追求的東西也不同,在這殘酷的世界中,大家追求的東西又不謀而合——自由。
《進擊的巨人》中大部分角色都在追求自由,我們可以簡單分個層,從小到大。
牆內普通人:活著就是自由,好吃好喝,別太折騰,代表絕大部分人。
阿爾敏:走出城牆,自由地看到書中提到的海,人類常有的好奇心。
埃爾文團長:調查出歷史的真相,讓世界獲得知道真相的自由,現有體制的反叛者。
故鄉三人組:成為戰士,完成奪取始祖巨人的任務,讓自己和家人從種族歧視中得到自由,洗腦後的受害者。
吉克:發動閹割計劃,使艾爾迪亞人從世界上消失,讓世界上其他民族獲得沒有恐懼的自由,仇恨的終結者。
瑪利亞牆奪還戰中,兵長在埃爾文和阿爾敏當中選擇救誰。這一話文戲刻畫的太棒了,從人物動機來說,救阿爾敏是註定的。兵長一直在問埃爾文:「地下室揭秘後,你有什麼打算?」埃爾文答:「不知道,等到揭秘後再說吧。」埃爾文一生追求的不過是歷史的真相,等到這個目的達成後他還會像惡魔一樣權衡目標與犧牲嗎?阿爾敏追求的是走出牆外,看到世界。埃爾文所追求的自由在牆內的地下室,阿爾敏所追求的自由在牆外,還有諸多不確定性。從這一角度看救阿爾敏也是註定的,畢竟人沒了目標活著更難。
站在每一個角色的立場都能找到他們自由的合理性,而這些自由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牆內人因安於現狀被破牆屠戮;阿爾敏看到了大海還要繼續與對岸的人類繼續作戰;團長犧牲了不知多少調查兵團的性命,成為「惡魔」,甚至搭進了自己的生命;故鄉三人組各有悲情和無奈,他們的家人結局未知,不過我覺得不太客觀;吉克最後被艾倫耍的團團轉……
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追求「自由」,又讓殘酷的世界蒙上一層陰影。
主角艾倫,進擊的巨人,小天使,艾導演,滅世魔王,他也在追求自由,不過被上面這些人帶著跑。
小時候像普通人一樣在牆裡看看雲,阿爾敏跑過來約他看海;故鄉三人組破牆,媽媽被吃,加入調查兵團跟團長一起驅逐巨人;好不容易看到了海,但海對岸的人類把帕島當做敵人,不主動出擊又會被滅;遇到哥哥吉克和父親格裡沙,完全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最後,一步步在追求自由的路上走向滅世。
很絕望,殘酷世界裡的人性光芒又把人帶向殘酷,沒救了吧?不,這裡有一個組織——調查兵團,「為人類獻出心臟」。
調查兵團代表的精神也是自由,不過這是一種集體的自由。調查兵團的設立之處是牆內王室控制人民的工具之一。牆內有三大兵團:憲兵團、駐紮兵團和調查兵團,其次還有一個秘密的暗殺組織中央憲兵,本質來說四者皆是政治工具。
牆內世界應該是封建領主制,後來變成了君主立憲制。無論政治制度怎麼變,這裡始終階級分明,最外層的居民社會階級最低,越往裡越高。參軍是平民百姓最好的跨越階層路線,所以訓練兵最優秀的前十名擁有選擇權。第一季的阿尼曾指出:「明明是最優秀的擊殺巨人人才,卻為何要遠離巨人跑到內地,這很奇怪吧?」在角色的視角中很奇怪,但其實並不奇怪,這只是一個牆內王政來控制居民出牆的手段罷了。
所以訓練兵們都想進到憲兵團,而憲兵團的資源又不足,因此又會有在外面兩層牆的駐紮兵團來緩解人才矛盾。
王政在牆內實施了篡改記憶、更改歷史、控制輿論等手段,但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有人想努力探索歷史的真相,有人想乘著熱氣球擁抱天空,有人想走出牆去看海。政府總是出面判刑又有可能激起更多民眾的好奇,於是中央憲兵這個暗殺機構誕生了,專門處理那些找死之人。
但這種暗招總不可靠,畢竟執行者是人,王政更需要一種制度來消除民眾對牆外的探索欲。於是乎,掌握真相和始祖之力的王政確信不會出亂子,調查兵團誕生了。民眾不是好奇嗎?那就讓這幫好奇的人組成一個組織,每次回來的時候城門上敲鐘,大家都來看看他們是多麼狼狽。調查兵團每次得不到進展性的結果,消耗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納稅人們都來看看,把怨氣發給他們,同時通過他們打消對牆外的好奇。
王政設計好的一切體制都在故鄉三人組破門的那一刻打碎了,始祖巨人被奪走、中央憲兵團失控、難民湧入、社會資源緊張……混亂中的階級矛盾、軍隊懈怠和官商勾結等等矛盾暴露得一覽無遺。調查兵團正好是擁有埃爾文、利威爾、韓吉等人才的黃金一代,他們在牆外迎來了機遇,牆內則有無限的政治鬥爭,直到最後政變成功,希斯特利亞上位,才解決後方問題。
總而言之,脫胎於牆內政治的調查兵團有些一種超強意識,我稱為「集合體自由」。他們代表的不是某一階層的利益,而是人類的利益,這個人類不一定是島上的人。
調查兵團的任務幾乎都是失敗,在埃爾文時期情報掌控都處於極端劣勢,可每一次幾乎都能根據現場實情而慘勝。好不容易得知了歷史真相,卻發現世界都以自己為敵。耶格爾派最後政變,艾導演最後發動滅世,代表人類利益的調查兵團又毅然地與馬萊組建救世組。無論哪一代調查兵團,這種集合體自由才代表了人類的光輝。
我個人覺得這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想表達的核心。
主角艾倫追求的自由反而一直在變化。小時候就想躺在牆內看看雲,跟牆內普通人所所追求的自由並無差別;阿爾敏拿來了禁書,讓艾倫對牆外的世界產生了嚮往;瑪利亞之牆被破後,艾倫目睹母親被巨人吃掉,堅定地成為士兵加入調查兵團,此時是復仇大於追求自由,這屆調查兵團又在埃爾文團長的影響下取得諸多突破性進展;等島上巨人被殺光,終於看到了嚮往已久的海,艾倫指著對岸說那邊都是敵人,因為他甚至,還有人在威脅著島上人的自由。一步步,在劇情關鍵人物的影響下,促使主角產生變化。
反過來看,艾倫追求的也不是某一具體的自由,他反對討厭剝奪別人自由的人。艾倫和調查兵團一樣,兩者不代表自由,代表捍衛自由的權利。至於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就看各位願意付出多少了。
我預測的結局:救世組最終會慘勝,艾倫會被阻止。但世界不會被拯救,戰勝地鳴後世界可能會在帕拉迪島的資源幫助下迅速恢復,人們對艾爾迪亞人會有改觀,仇恨並不會立即消失,依然有階級、血統、民族、政治的矛盾,這個世界是殘酷的。
《進擊的巨人》裡所有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套在我們現實社會一切適用,諫山創想強調的「自由」與現實世界中西方主流渲染的「自由」完全不同。我覺得調查兵團去到「艾爾迪亞人權組織」那聽發言時大概也表示出了作者的意圖,那些打著「自由」「人權」為旗號的組織,終究只是政治工具。
嘛,難得遇到的神作,2013年我還在讀高中遇到B站上的這個「美食番」,母親節那天看到艾倫的媽媽被吃了,給到我不小的震撼。快八年了,終於要有結局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