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本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奉天府開原縣(今遼寧省清原縣)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在乾隆年間,和珅可以說得上是呼風喚雨,權傾天下。相傳,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所以民間流傳著「和珅一倒,嘉靖吃飽」。由於清朝的時間和現代接近,在2001年,和珅還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富翁行列,身價超過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沒有哪一個人生來就是壞人,和珅的父親是福建軍隊中的副都統,管制一旗,而他的母親在和珅三歲時由於生弟弟何琳難產而死,父親在他九歲時也去世了。家裡只有一個忠心耿耿的僕人劉全照顧這二個年幼的兄弟,時常還要去很遠的地方找和珅父親的親戚借錢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也辛虧有這些人的幫助,和珅才能避免被掃地出門。
很小的時候和珅就明白生活的艱難,所以非常用功的讀書,希望能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用今天的話來講和珅就是一個學霸級別的學生。可惜有心插花花不開,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的他就名落孫山。後來和珅通過後文生元做了官,直到有一次在乾隆皇帝的面前展露了自己的才華,他的仕途才開始了飛黃騰達。
剛剛進入仕途的和珅並不貪汙腐敗,而且相當精明能幹,在管理布庫的時候布的庫存比之前幾任官員庫存都多,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也是在這裡,和珅學到了如何理財,如何生財。加之和珅情商極高,對於乾隆的心思揣摩得非常透徹,3分虛溜拍馬加上7分真才實幹,一路升遷,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內務總管,官居一品。現在的工作中大家都能看到的一種現象就是:業務能力強的人永遠只是做事情的,做管理的,甚至大多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不一定很強,但是情商都是非常高的。
和珅不是不腐敗貪汙,而是沒有嘗到腐敗貪汙的好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爆發了震驚朝野的「雲貴總督李侍堯」案,乾隆直接下御旨掛牌督辦,命令刑部侍郎喀寧阿、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和珅、御史錢灃親赴雲南查辦此案。此案各種細節就不一一敘述了,最後的結果就是雲貴總督李侍堯認罪伏法,一幹黨羽的財務全部充公,這大批量的財物有超過一半都進了和珅的腰包。
初嘗權力滋味的和珅體會到了一聲令下人頭落地的快感,加上貪腐的大批量的金銀珠寶進帳,乾隆皇帝的賞賜和加官進爵,終於醉倒在了大權大錢的陷阱裡面。以至於甘肅發生旱災,百姓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情況,和珅還把朝廷發下去的賑災糧食換成了麥糠,還在裡面摻沙子發給災民。甚至說出:「一斤糧食可以換三斤糠,難民不是人,只要有吃的能活下去就好」這樣的話語。
權傾朝野的和珅更是大肆賣官賣爵,本就知曉科舉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的他卻依然在這條天下寒門仕子唯一的出頭之路上為難讀書人,天下仕子進京趕考,如果不到他的府上拜會,絕無出頭之日,以至於天下仕子「幾齣和門」,關係網盤根錯節。此時朝野中能與和珅版扳手腕的只有以大將軍阿桂為首的軍隊將領了。
彼時的和珅兼修《四庫全書》,大興文字獄打擊朝中異己。接著又把矛頭指向軍機大臣阿桂,誣陷阿桂的兒子阿迪斯貪汙受賄,導致阿迪斯發配新疆伊犁充軍,阿桂被連坐降二級留任,從此朝中再也沒有勢力可以與和珅抗衡了。
直到嘉靖4年(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後,嘉靖皇帝下旨宣召和珅二十條大罪,抄家得白銀8億兩,按照當時一兩白銀約為37.301g,現在白銀1g的價格為23.9元計算,和珅的現金流約為7131億95120000元,還不包括大量的珠寶首飾、房產地契、古玩收藏。再直觀一點就是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年也就7000萬兩白銀,和珅的家產相當於清政府14年的財政收入,以至於民間流傳「和珅一倒,嘉靖吃飽」的說法,所以說和珅是當時妥妥的世界首富。
現實的生活是,我們既不是和珅,也不是紀曉嵐,甚至活得連劉全都不如,我們只是那些受苦受難的「災民」。古有吃摻了沙子粥的災民,還在念和珅的好,覺得和珅做的對,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優秀的傳統,就算隔了幾千年,還是能傳承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