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電視劇《親愛的自己》已經播出有一段時間了,陣容可謂是很強大,由朱一龍,劉詩詩主演的一部現代劇,本來預告片給予了觀眾們很高的期待值,但是收視率卻不是很理想,劇情重合《三十而已》等坎坷過後,終於迎來了新的一番話題熱議。
近日,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成為熱搜詞條。強調女權覺醒,反對男權獨大,《親愛的自己》總算抓住了社會痛點,成功挽回收視下滑的殘局。
「闞清子反對重男輕女」這一話題源於她在《親愛的自己》中飾演的已婚女性張芝芝,一個將女兒前程視如珍寶,為家裡忙前忙後,卻被婆婆天天催生二胎,每天被家庭生活的雞毛蒜皮與日常瑣碎充斥著的已婚女人。
張芝芝在一家公司做著一份不起眼的行政工作,事業上沒什麼拼勁也沒什麼前途,因此她把所有的心力都用在女兒的栽培上。為了讓女兒不輸給同班的同學們,張芝芝想盡辦法讓女兒擁有好的教育資源,同學們報什麼補習班女兒也要報。為了拉近女兒與同學的關係,張芝芝想盡辦法巴結苗苗的媽媽,幫助自己擠進班級裡有錢家庭的圈子。
張芝芝這條故事線,像極了《三十而已》中的顧佳,為了兒子的未來用盡手段混進太太圈。不同的是,張芝芝是低配版的顧佳,不僅沒有顧佳聰明、沒有顧佳有錢、沒有一個心疼她的老公,還多一個對她不滿急迫著要抱孫子的婆婆。
一個女人,沒有事業,沒有理解她的老公,只有一個要抱孫子的催生婆婆,這是當下社會不少已婚女性的真實現狀。
劇中的張芝芝對女兒雨薇十分疼愛,她希望能給女兒最好的家庭環境與教育環境,在她眼裡沒有所謂的男女之分,雨薇就是她最愛的孩子。看著芝芝對女兒的寵愛,在一旁的婆婆卻意見頗深。當一心想要抱孫子的婆婆看到兒媳婦將所有的精力都浪費在孫女的身上時,婆婆對兒媳說:「女人能幹是假能幹,男人能幹才是真能幹。」一句話就否定了一個女人無論是在事業還是在家庭上的所有價值。
不知何時起,女人被設定為生兒育女、侍奉丈夫的特定角色。一個女人,不需要多能幹,找一個好老公才是最重要的。
在婆婆的眼中,兒子當上了主任,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要好好跟親戚吹捧一番。而媳婦將家裡操持的再好也比不上一個傳宗接代的孫子來的實惠。
2、都市年輕人精打細算,卻養不起一個孩子。
其實當下的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育的原因除了害怕面對無法協調的家庭矛盾外,更害怕負擔不起支撐一個家庭與撫養一個孩子的經濟費用。
劇中,張芝芝處處精打細算為的是讓女兒雨薇可以和同學們報同等價位的舞蹈班,在有錢的媽媽圈裡,張芝芝穿得最差,每次聚會的AA制費用都令囊中羞澀的感到她尷尬臉紅。儘管家庭的經濟狀況如此緊張,在鄉下的婆婆眼裡兒子和兒媳卻是生活條件優渥,兒子當了領導,在大城市住著大房子,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一個孫子,生養孩子在鄉下就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在婆婆的多次催生下,張芝芝實在無法忍受,終於給婆婆算了一筆帳,將在大城市生養一個孩子,維持一個家的經濟開銷全盤託出。 當今社會,年輕人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奮鬥打拼,面對著高昂的生活成本與巨大的生活壓力,卻依然要在父母面前保持體面。然而有的父母,並未真正理解兒女的難處,在他們眼裡只看到兒女們的光鮮亮麗,然後拿去向外人吹捧,卻並不知道這光鮮亮麗背後的隱痛。有一種好,是父母以為你過得很好。
養不起孩子,卻有一個催生的婆婆。這是當下在外打拼的年輕人真實的生活寫照。
3、不被期待的女孩們,從改變自己開始。
近幾年講述女性成長的影視劇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而阻擋女性奮鬥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阻力卻有一半是來源於原生的家庭。
例如《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在上海努力工作攢下的所有積蓄卻用來賭哥哥欠下的高利貸,在母親的眼裡樊勝美就是家裡的賺錢機器「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 」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帶著從小不被媽媽喜歡的傷痛,帶著對母親偏心的仇恨長大,成人後變得冷漠而孤獨,不敢愛,害怕被愛,兒時的缺愛在她的心頭留下了永遠的傷。
《安家》中的房似錦,節衣縮食拼命賣房,卻無奈有一個將她拖垮的家。房似錦考上大學卻被母親以家裡沒錢為由阻攔,長大後母親卻要債上門「我生你養你,你掙的錢就該給我花。」
細數影視劇中這些被輕視的女性角色,她們在「不被期待」中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成人後背著兒時的傷痕來到異地打拼,渴望擺脫家庭,渴望獲得尊重,渴望得到認可。值得開心的是,最終她們終於在獨立中甦醒,學會了反抗,學會了保護自己,學會了體現自己的價值。
闞清子在微博呼籲,作為不被期待的女孩們,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認知,女孩不比男孩差,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買車買房,過上很好的生活,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每個女孩的出生都值得被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