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端有一個海島,和在一起的,那裡有一個叫做後頭灣的漁村,上世紀90年代初,漁民們陸續從後頭灣遷出,已經過了將近30年了,現在後頭的海灣上滿是綠藤,精密地粗糙著,對遊客來說,那裡很美,雖然好像是世外桃源,但對於媾山人來說,心裡很難受,想像著海島生活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只不過是美好的單相思想像罷了。
媾山島是中國大陸最東的人居島,島的陸地面積只有4.22平方公裡,海岸線的總長是19.26公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漁場,作為東中國海舟山漁場的中心,和黃海石島漁場、南海萬山漁場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漁場,後頭灣位於楢山島的東北部,建於上世紀50年代,鼎盛時期所管轄的人口超過了3000人,是傳說山的主要居住區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頭的海灣村依然是傳說山的第一個富饒的村莊,其熱鬧的景象被稱為傳說山的「小臺灣」。
1978年乳山漁場
「後頭灣是這裡最富裕的漁村」據當地居民說,後頭灣的好東西很多,海灘上滿是烏賊,巖石上滿是海螺,後頭灣的漁夫靠海吃海,即使是最困難的三年困難時期,村裡的人也沒有嘗過飢餓的滋味,退潮後,沙灘上有撿不完的章魚和烏賊,去海邊的話,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把海的味道帶回來,回家煮的話,一家人可以吃兩次。
由於豐富的漁業資源,後頭灣逐漸富裕起來,從1970年代末開始,村裡的建築在全國範圍內是當時的高級住宅,村民們口袋裡有錢,只要冬天的魚的水量,每個漁民就可以得到兩千元。
70~80年代,由於海洋過度捕撈導致資源衰退,沒有洪水,大黃魚、墨魚滅絕,小黃魚、帶魚不成漁水,蝗蟲、魚越來越少,無法大量生產,現在的介紹山,大黃魚和墨魚是「出水文物」,自古以來漁場就與漁鎮密不可分,漁場繁盛,漁鎮興起,在描山島有幾個沒落的漁村,比如後頭灣,但沒有像後頭灣那樣被破壞,但是,幾乎沒有人住。
媾山島交通不便,物資不足,在當地居民的日常飲食中,除了海產品以外,肉類、蔬菜、水果等也不足,最要命的是缺水缺電,對於島上居民來說,24小時正常使用電是一種奢侈,對於年輕人來說,網絡購物和娛樂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媾山島的快遞業務卻跟不上,而且,媾山島幾乎沒有像樣的街道,島上沒有娛樂設施,普通漁民閒適的方法除了聊天以外還有撲克牌。
作為中國海島的一個縮圖,和山島集中代表著我國的海島,特別是離島的生存現狀,空間狹小,資源不足,交通、通信、自來水、電力、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都很難配套。
對於有都市生活習慣的人來說,即使去離島度假,一般也不能長期居住,住三、四天的話會很吵的回去,在當地人的眼裡,有所謂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