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當科學家接過裝有月球樣品的容器,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被點亮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熊熊燃燒。
這一抹閃耀月面的「中國紅」,是我們科學探索的最靚底色,更是我們邁向航天強國的最大底氣。
歐陽金雨
王者歸來!今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許多人的朋友圈在清晨更新:「來了,老妹兒」「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歷史將使命賦予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亦不負眾望。她的榮耀歸來,與多個「最」字、多個「首」字聯繫在一起。這一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也奏響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終章強音。當科學家接過裝有月球樣品的容器,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被點亮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熊熊燃燒。
回顧這驚心動魄的23天「探月之旅」,不得不再次為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強大優勢叫好。從古代的秦修長城、漢擊匈奴,到近現代的抵禦外國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再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兩彈一星」等,無不閃爍著舉國體制的耀眼光芒。而新型舉國體制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核心技術攻關。嫦娥五號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當月球軌道在38萬公裡之外交會對接,地面支持團隊早已為太空飛行器研發出雷射雷達、微波雷達等智能導航設備,國家天文臺月球樣本實驗室已靜待「嫦娥」歸來。科技自立自強的旋律最為動聽。可以說,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是突破國家重大技術短板、推進重大項目工程、實現核心關鍵技術順利攻關的最大法寶。
新型舉國體制也更加具備全球化特徵。當月球研究仍然是所有國家太空計劃的優先事項,我國月球探測發展方式實現獨立自主的同時也正走向開放合作。嫦娥五號的成功落月,引發了國際技術界強烈關注;此前,嫦娥四號首次搭載了多個國家的科學儀器,開展了中外聯合探測;去年,國家航天局在北京交接了嫦娥四號國際載荷科學數據,並發布嫦娥六號及小行星探測任務合作機遇公告,向國內院校、民營企業和國外科研機構進行徵集。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我國不僅重視自主創新,同樣重視開放創新,從而更好地實現了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協同。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猶記得12月4日,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展開重僅12克的五星紅旗。這一抹閃耀月面的「中國紅」,是我們科學探索的最靚底色,更是我們邁向航天強國的最大底氣。如今,從嫦娥五號出發,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已在規劃,月球科研站已在路上。懷揣開放之心態,秉持科技自立自強之信心,我們定將譜寫出更加壯美的樂章。
[責編:萬麗君]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