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幾天法蘭黛發了新歌《接下來要去哪》。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時間下載了他們的新歌,忍不住又重溫了一下這個迷幻又浪漫的樂隊。Frandé是一個帶有trip-hop風格的臺灣獨立樂隊,由女主唱Fran法蘭,吉他手江鎮宇,鼓手吳孟諺和前貝斯手許哲毓組成。成團於2009年。到今年剛好是成團十周年。時間的沉澱使得法蘭黛在獨立音樂的道路上更加堅韌。法蘭黛的歌大部分是由主唱Fran作詞作曲,她的創作常常是在用直白的文字訴說無以名狀的情感和無法解讀的浪漫,但卻又在微妙的瞬間讓人產生共鳴。「不寫長長的詩,不寫困難的曲」是Fran最經典的創作手法,很多歌都只是表達此刻的喜歡,只是記錄彼時的心情,只是渲染當下的夢境,但其實已經描繪出一個瑰麗紛呈的小宇宙。說起法蘭黛的曲風,最大的特點便是貫穿始終十年如一的迷幻電氣感。這種獨特的格調使得他們的音樂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在許多流行樂風格趨同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需要像法蘭黛這種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又經得起大浪淘沙的樂隊。溫柔的月光,照亮了黑夜,
多害怕一轉眼,你消失不見。
《親切》是我聽到的第一首法蘭黛的歌,有一段時間是我的摯愛,循環播放了八百遍,毫不誇張。每次前奏的第一個音落下來都會調動我全身上下的浪漫因子。
這首歌是一年前我的好朋友Clair推薦給我的,她說:這個樂團的歌真的巨好聽,保證是你喜歡的風格,你一定要聽聽。
聽第一遍的時候,主唱法蘭的聲音溫軟到讓我的內心不自覺地柔和起來,甚至柔和得有點不真實。
第一印象便是極致的輕柔慵懶,一種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溫柔。
對於那個時候的自己來說,在那個還沒有允許自己如此柔和的年紀,這樣的溫柔像一個危險的漩渦。
但怎麼說呢,某些歌真的會在你生命中存在某種連結。讓我在某個瞬間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種溫柔。
這種溫柔的治癒之處在於,任何形式的憤怒和傷痛都能被緩慢地穿透和化解於無形,最後變成一絲皎潔的月光,是在黑暗中似有若無卻充滿力量的存在。
有人說法蘭黛的歌具有一種「特殊的流動性」,從忽遠忽近的聽覺體驗流動到若隱若現的視覺觀感,世界像是變成了虛幻的一池水。
假如你對於「流動性」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那麼可以聽一聽《親切》。這首歌是我認為流動性曲調的典範。
法蘭在一次live house演出中說,一開始這首歌是寫給她可愛的侄子,希望他能順其自然,快樂成長。但後來她發現,這首歌可以是寫給自己,寫給生命,寫給世間萬物。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
浩瀚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有著它們獨有的生長方式和本該成為的模樣,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安靜地陪伴,在歲月的流逝中,「讓一切慢慢生長出自己的姿態」。
萬事萬物都一樣。我們費力去把一些事物打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事業、愛情、親情、自己。
有時候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有時候我們得到了卻發現已經不想要當初想要的。無論是哪一種,都離真正的自我太遠了。
當我們執著於某個所謂好的結局的時候,我們活在虛空的未來,活在為設想未來提供理論基礎的過去,唯獨忘卻了現在。而往往最有力量也最能把握的,是當下的每一份真實的感受。
這首歌的處世哲學跟我所接受的理念很契合,每次聽都讓我無比感動。
Everyword you say, I put my faith.
這首歌是法蘭寫給弟弟的一首歌。聽起來很像是在描寫愛情:「在這茫茫人海裡,和你相偎依。」
這種惺惺相惜的感情,其實可以代表一切值得讓人珍惜的關係。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即是在萬千面孔裡,看到對自己而言閃閃發光的那一個,維持呼吸等到相遇的那一刻,然後借對方的一點點光,讓自己的生命也隨之閃亮。即使只是瞬息的能量釋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不滅的。
同時對一個人的珍惜也意味著一種義無反顧的信任。即使留不住什麼,還是會相信真情實意的存在,值得讓自己為對方無條件付出。對緣起緣滅的發生是一種浩瀚的包容。
這首歌的前奏借鑑加拿大樂團Broken Social Scene 的<Lover’s Spit>的經典鋼琴loop,將柔和卻倔強的情緒慢慢帶入,中間熱烈的爵士鼓推進情緒發酵,最後又以緩和的鋼琴伴奏漸漸淡出,像是經受傾盆大雨最後又回復平靜的海面。
有些擁有註定最後是要失去,有些相遇一開始就意味著別離。面對離別,無論排練過多少次還是讓人難以接受。
但假如我們相信平行宇宙,在另一個宇宙裡,我們的故事還在延續,上演著與這個世界不同版本的結局,那麼是不是就能減少一些懊悔和遺憾,是不是就能保留一些期待再次相遇的願景。
去年法蘭黛辦了一場主題叫「在另一個平行宇宙」的巡演,名字衍生於這首為紀念貝斯手許哲毓而寫的歌。
法蘭說,他從前是樂隊裡最具搖滾精神的樂手,因此在巡演裡許多歌的編曲都加入了搖滾元素和電吉他solo,給人一種聽覺上的「英雄感」,以此懷念從前在樂隊裡英雄一般的貝斯手。
不離不棄的陪伴是表達情感最直觀也最真切的方式。這種陪伴不僅僅是在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時候,更是在失落低潮的時候,堅定地給予對方脫離困境的力量。
生活就像是一場在未知森林裡的冒險,寂寥寬闊,環顧四周一片冷清,前路漫漫看不到盡頭。
而你終將會在旅途中遇到陪伴你共同探險的鹿,讓這趟旅程變得不再單調而令人惶恐。它什麼都不做,只是緊緊跟隨在你身後,給予無聲的陪伴。
但正是有了它溫柔可靠的陪伴,你才會在黑夜降臨的時候感到心安,在迷霧籠罩的時候依然找到方向。
好的愛情大概也不需要繁花似錦般濃烈,而是在長長的歲月裡安靜陪伴。這是我在這首歌裡看到的愛情。
這首歌是法蘭寫給母親的歌,也是法蘭覺得寫過最有感觸的一首歌。
少年的時候法蘭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覺得自己辜負了母親對自己的期許,止不住地自我批判,於是記錄了那一階段自己的心情。
某種程度上,法蘭代表了對自己要求很高、時刻都在自省的一群人。但同時她也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所謂的完美也只是保持純淨,讓自己舒服自在。僅僅是這一點,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做不到。
這首歌看似是在寫自己跟母親的關係,其實更深一層是探討與自我的關係。
執著於完美,有時候是一個外表看似漂亮但深不見底的陷阱,與不完美的自己平和共處才是真正到達完美的境地。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的是,法蘭黛對我來說是有特殊意義的,它是我在勇敢面對自己過程中的一個指引,真我最終得以擊敗虛偽堅硬的外殼。法蘭說,「隨波逐流我不介意,就讓這個流帶著我,不強求方向或浮或沉,這並不是消極,而是讓這些波濤都經過,或許它們會傷害我,就是都讓它們經過,讓這些磨難磨出溫柔,而這種溫柔才會變成真正的堅強而不是逞強。」曾經我以為絕對強硬的武裝才能把自己好好地保護起來。但自從遇見法蘭黛,我忽然允許自己身上的溫柔和浪漫因子活躍起來,不去壓抑內心柔軟而真實的部分,更舒服自在地表露這樣一個柔和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