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十點《我是歌手》第三季即將回歸。筆者在節目開播前寫下這篇推送,希望找到更多熱愛現場音樂的小夥伴一同關注這個今年最具有看點的音樂類電視節目,一起吐槽,同時作為前兩季的忠實追隨者先放出一些私貨,拋磚引玉。」
目前確定的有7位首發歌手:孫楠,韓紅,胡彥斌,古巨基,張靚穎,黃麗玲,陳潔儀。
第一場出場順序及歌單:
古巨基《愛與誠》(粵語)
孫楠《是否愛過我》
黃麗玲《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胡彥斌《山丘》
陳潔儀《心動》
張靚穎《我用所有報答愛》
韓紅《天亮了》
以及踢館歌手李榮浩,華晨宇,曾一鳴,關喆,曹軒賓,陳樂基等(只關注了這幾個,畢竟報名了也不一定上==。)
題外話,關於《我歌》在國內同類型音樂類電視節目的優勢。
目前國內音樂類節目大致有四種形式:
老人唱老歌(我是歌手全能星戰等)
新人唱老歌(中國好聲音最美和聲等)
老人唱新歌(HI歌)
新人唱新歌(中國好歌曲)
後兩種形式較為新穎,雖然節目數量少,但都是精緻品牌,也更有意義。畢竟現在更缺少的是好的華語作品而不是好的歌手。獨立音樂人正通過這種形式越來越多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相信是將來華語樂壇的生力軍。
不細談。首先說之前大熱的《好聲音》的興起與衰落。在近些年華語唱片業一落千丈的大環境下,大家一邊紛紛轉向關注歐美音樂,一邊又不死心地試圖從好像已經死了的華語音樂中繼續挖掘樂趣,於是有了獨立音樂人的崛起和對選秀節目中音樂性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好聲音》第一季是最近音樂節目形式轉變過程的重大轉折點。在那個人們已經對快男快女審美疲勞的年代,突然出現了一檔主題為回歸單純音樂的節目,讓人們迅速眼前一亮,第一季好聲音的參賽者水準也是三季以來最高的一季,所以第一季好聲音無疑是成功的,標誌著國內音樂競爭重心從唱片業開始轉向電視音樂節目。
不過《好聲音》只是國內音樂節目轉變歷程中的一個過渡形態,自身定位尷尬是衰落的主要原因。它的意義在於過渡掉了之前快男快女的惡俗套路,但它主打的「音樂性」很快被馬桶臺推出的我是歌手將了一軍:就準你們二線實力歌手欺負青年偶像,不許我們準一線歌手欺負你們嗎?之前電視音樂節目這塊蛋糕一直是由圈外的小鮮肉們分享,過氣歌壇老前輩萬萬拉不下臉去跟他們去搶食,這根本也不是在同一維度的競爭。無奈老回鍋肉們自己的唱片業地盤愈發荒蕪,眼看行業已死,就要沒飯吃的時候,選秀界風雲突變。之前圈子裡被自己壓得死死的人(二線歌手,幕後製作人等)在那裡迎來出頭天,靠的正是自己拿來吃了半輩子飯的那一套。這時候《我是歌手》的出現無疑為最先看到這一契機的一批老歌手提供了舞臺與無限可能性。他們依仗著多年的舞臺經驗,隱隱壓得剛出頭的好聲音學員心裡作慌。
兩檔節目第一輪較量由於老歌手們還未適應戰局,而新歌手中混跡於各大電視音樂選秀多年,對選秀規則了如指掌的不在少數;老歌手中真正的大魚都還沒浮出水面,參賽歌手水準沒有拉開明顯差距,勉強戰了個平手。但隨著後兩季《好聲音》參賽選手質量的下降(二線歌手中有價值的並不多,快死的行業混不到一線吃不飽飯,明白人早換行過舒服日子去了),而老歌手們對音樂類電視節目形式的接受認可程度逐步提高,參賽歌手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一線歌手(而非一開始的準一線,「準」字意味深長)。《我是歌手》將徹底確立優勢,佔據老歌翻唱類音樂節目的絕對霸主地位。新人們還是拿出你們的作品,到《好歌曲》、《HI歌》去做這些老人做不動,而你們年輕人應該做的事吧。
下面細談我是歌手三季以來的變化:
第一季歌手陣容無疑是最弱的,連某樂隊的吉他手都上了,說好的「你是歌手」呢??於是第二季我們大天團五月天的鼓手也踴躍參與進來了(品冠:傻逼你是不是又認錯人了!?)第一季首發歌手中江湖地位最高的無疑是小哥齊秦,雖然他嗓子已經劈了,但是他的到來微妙地打開了許多遲遲放不下身段的歌手內心中最後一個心結,帶頭作用無法估量。而看似醬油的黃貫中身上的信息量其實最大,他代表了陣容中不可缺少的「搖滾」、「港臺」、「樂隊」等因素。黃貫中說來要唱功沒唱功,要人氣沒人氣,可是第一場競演成績竟然不差,其他歌手在不服之餘肯定在琢磨此中奧秘:現場啊,就是要燥啊,要喊啊,要煽動啊,要搖滾啊!好好的歌你怎麼燥起來,就是得改編啊!於是,改編,搖滾,大嗓門,飆高音成了第一季歌手的主戰場(羽泉,周曉鷗,黃綺珊,林志炫紛紛點讚),不信邪的都死得好慘好慘(楊宗緯,陳明,沙寶亮,齊秦默默流淚) 到了第二季,變化最明顯的是參賽歌手背後團隊。第一季只有羽泉自帶編曲並以此作為競爭優勢一路奪冠。而到了第二季自帶編曲已成為每個歌手的標配,有興趣的同學關注知乎鄧柯老師的專欄,我是歌手第二季最後一期樂評有詳細解讀,這裡不照搬了。羽泉也屬於要唱功沒太多唱功要人氣沒什麼人氣的尷尬角色,走到最後除了靠主持人光環加身外,編曲是另一個最明顯的優勢。改編可增加老歌手們唱商的表現力,可以算是在節目中出彩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第二季中曹格被淘汰後,請出恩師塗惠源執刀編曲後立刻突圍闖入總決賽就是又一個一個很好的佐證,編曲的重要性很可能並不亞於選歌。
第二季中分量最重歌手的無疑是韓磊,實力地位並存的大魔王,本來在唱這一方面就無人能出其左右,音樂改編能力更是進一步拉大與其他選手的差距(可參考《在那遙遠的地方》、《花房姑娘》等),冠軍歸屬相比於第一季顯得更加圓滿,合情合理。同時鄧紫棋,茜拉,等新人的戲份相比第一季的尚雯婕大大增加,這無疑是《我是歌手》的又一轉型:填補了老歌手們所缺乏的新鮮感,更加迎合消費群體生力軍年輕受眾的口味,也確立了《我歌》的地位:各大選秀中的翹楚到這裡繼續深造經受考驗,《我歌》算是業內的華山論劍咯?(目前報名的歌手包括金志文,張瑋,金池等好聲音出品的最得意歌手們) 第三季則可以從首發歌手及踢館賽報名名單中直觀感受到《我是歌手》已獲得主流音樂圈內一致認可。孫楠,韓紅雖然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如周王林陶熟悉,近期作品也不多,但是在內地也算得上有分量的一哥一姐級別(沒辦法,在中國就是愛講江湖地位神馬的…)。胡彥斌近年創立「太歌」文化品牌,曝光率與作品都毫無疑問屬於一線水準,除此之外還是去年另一檔有分量的「老人唱新歌」形式節目《全能星戰》的最后冠軍得主(憑什麼說有分量?因為陶喆參加了),張靚穎,古巨基,黃麗玲也是目前仍活躍在一線有穩定作品的歌手。參賽歌手水準和第一季已經拉開明顯差距(我大羽泉到這裡就是一輪遊的水平!沒錯我就是這個觀點!)。
看點不只有這些,前面提到過的踢館賽是這一季新添的環節,這就是為拿下年輕聽眾(通俗來講叫腦殘粉)所下的一味狠藥。目前報名的歌手有李榮浩(幕後製作人,積累多年轉型幕前一舉爆紅,被譽為長著周杰倫的臉唱著陳奕迅的方大同),華晨宇(雖是快男出身,但音樂視野極為開闊,唱作俱佳並能填補上內地主流音樂圈內一直缺少的歐洲獨立搖滾,實驗,古典,哥特等小眾曲風,同時粉絲數量不可思議的巨大),曾一鳴(特點就是能唱,天賦強大技巧變態,自稱國內同年齡段唱功無敵,口氣狂妄了一點但也算不上吹牛。馬桶臺自家某選秀冠軍,師從塗惠源,曹格的師弟),陳樂基(殺手鐧樂隊主唱,好聲音第三季人氣選手,目測一定會上,畢竟香港歌手要佔名額的),關喆,曹軒賓等(各選秀節目翹楚)。幾乎可以代表國內樂壇新勢力的一線陣容,值得期待。
三季一路走高,《我是歌手》就此確立國內最好音樂電視節目的地位。預測今後老歌手們的戲份會淡化(畢竟一哥一姐都來過了),中生代及新生代歌手會佔據主導地位,這就硬生生搶到了捧新星的美差。中生代歌手中大家期待的周王林陶大概不會來,畢竟人家是業內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衣食無憂。這邊連著兩年把歌王留給內地歌手……歌手還要愛惜羽毛不是?五月天,樸樹,陳綺貞的粉絲也別搗亂了,你們這麼調皮但你家愛豆很汗顏你造嗎?這個舞臺並不適合所有人,不適合更不代表沒實力。
由於踢館歌手尚未確定,在這裡只提一下第一期的幾個看點:之前有音頻流出,但是我沒聽到--。燈光師聽後有感:古巨基作為第一個出場的歌手發揮完美,無瑕疵;韓紅壓軸優勢明顯;胡彥斌作為唯一一個沒有選擇自己曲目的歌手,對《山丘》的改編與表演十分大膽;前兩輪淘汰的歌手可能是陳潔儀……(淘汰其實也不用太惋惜,很多歌手在這個舞臺的高光時刻都是返場表演,如尚雯婕,曹格,品冠)
剩下的就靠大家自己在節目中用耳朵挖掘啦,歡迎一起吐槽。
以上私貨均為筆者關注知乎鄧柯老師,新浪微博耳帝老師,梁直導等人樂評後的心得,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更多人指正交流,不噴。
利益相關:第一季羽泉粉,半個楊宗緯粉,第二季曹格粉,半個韓磊粉,第三季胡彥斌粉,半個韓紅粉(很想粉華晨宇,但觀點一樣有時也需要劃清界限,還是安安靜靜當個路人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