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后的傳奇人生:15歲封皇后,輔佐兩代帝王,不是只會養男寵

2020-12-25 騰訊網

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是武則天,但是我國歷史上的女性掌權者卻不止武則天一位。正所謂「婦女能頂半邊天」,古代也有女性能夠扛起治理國家的重任,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女性掌權者,都像慈禧那樣荒唐;也不是所有女性掌權者都像武則天那樣殘酷,近乎暴戾。

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就出現了一個英明的傑出女政治家,她不僅穩固了北魏政權,還施行各項改革,選賢任能,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女性統治者。

她就是馮太后,她出身北燕王室長樂馮氏,祖父是北燕末代皇帝,父親在北魏做官,因為犯下大錯被誅殺,幼年的馮氏便進宮做了宮女。幸而她的姑姑是宮中皇帝的昭儀,將她接到身邊撫養長大。

11歲左右,馮氏被文成帝納為貴人。15歲左右,馮氏被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文成帝病逝,馮皇后悲痛萬分,甚至曾想跳入火裡殉情,好在身旁有人及時救回。

文成帝死後,太子年幼無法治理朝政,馮皇后與太子孤兒寡母,大權逐漸旁落到了乙渾手中。他手握權力後肆意妄為,盜用皇帝詔令,區區幾日就給自己升官加爵。

此時馮太后站了出來,任命侍中拓跋丕誅殺乙渾,後來又平定了東平王拓跋道符的叛亂。從這個局面看來,新帝即位之初的政治道路是很艱難的,於是馮太后臨朝稱制,兩次平叛,大大鞏固了北魏政權。

馮太后採取一系列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人民漸漸安定,稱制十八個月。獻文帝的兒子也就是馮太后的孫子出生,馮太后大喜過望,還政給十四歲的獻文帝,專心撫養皇孫。

馮太后雖位居高位,母儀天下,可畢竟還是女人。自文成帝死後,年輕的馮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多次留意美貌男子,並選進宮蓄養陪伴,通俗點說就是面首(男寵)。

其中有一名叫李奕的官宦子弟,善解人意,外貌出眾,經常入宮陪伴馮太后,深得喜愛。但時間一長,不免傳出流言蜚語,獻文帝十分不高興,最終誅殺了李奕。

據《北史·后妃傳》記載,獻文帝誅李弈,「太后不得意」。誅殺李弈事件,激化了母子二人之間的矛盾,使得馮太后逼迫獻文帝讓位於年幼的皇孫,以獨掌朝政。

退位之後,獻文帝忽然暴斃身亡,當時很多人都懷疑是馮太后做的。但是這件事不論與馮太后有沒有關係,我們都能從獻文帝的種種執政跡象看出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當政者。

如果他足夠有本事,就不會輕易被人蠱惑,從而疏遠甚至反對馮太后,他這樣做造成權力的離散,對政局有壞無好。

執掌朝政的馮太后,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但改革這兩個字,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做到的。比如秦國商鞅變法車裂而死,宋朝王安石變法鬱鬱而終,明朝張居正改革死後被抄家。改革,總是會觸動舊勢力的神經,動了老一派的「奶酪」。

在我國古代社會,男子改革尚且沒有幾個好下場的,女子改革那不是笑話嘛!還真別說,馮太后的改革就成功了,還培養了一個好皇帝。

馮太后臨朝稱制之初,面對的不僅僅是一起接一起的叛亂,還有空虛的國庫,貪婪而官風不正的官場,無數流離失所的難民。男人當政都解決不好的問題,馮太后一一化解。

她施行「三長制」,令百姓五家作為一鄰,五鄰作為一裡,五裡作為一黨。而這每一鄰,每一裡,每一黨都設有一長、這三長是基層群眾組織,負責底層老百姓的戶口檢查,徵稅服役,勸課農桑,還有治安問題,大大加強了對底層人口的控制,使隱匿的戶口增加,國家收到的稅也多了。

解決了管理人的問題,還要解決養活人的問題,馮太后頒布「均田令」,把國家荒田發放給農民、每個成年男人能夠分到四十畝,每個婦女能夠分到二十畝,他們能夠種植穀物來交納稅收,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除此之外,馮太后還規定了官吏俸祿,使得中飽私囊的官吏被遏制。北魏建國以後就沒有給各級官吏俸祿,都是官吏自行壓榨民膏民脂獲得的,這使官員無所顧忌,百姓怨聲載道。

面對這種現象,馮太后果斷施行俸祿制,還派人去各地巡視,嚴懲貪贓枉法,徹底改善了北魏的吏治,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獻文帝被逼退位一事,令馮太后有了深刻的反省,在對孫子進行教育時,她花費了大量心思,使之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

在教育方面,馮太后不僅僅是讓他接觸書本上的知識,還親自帶著孝文帝去民間考察,關心百姓疾苦,讓他親眼看到人民的苦難,觸動幼小的心靈。

在治國理政時,馮太后也是手把手地教孝文帝,不僅讓他學習儒家經典,親手為他寫勸誡的文章,還召集博學多識的大臣給孝文帝答疑解惑。個人行為習慣的感染,有時候比用心刻意地教導具有更深的影響。

馮太后自己生活簡樸,不貪圖享樂,一切以國事為重,這些行為習慣對孝文帝的影響是不小的。在馮太后逝世之後,孝文帝繼承並深化了她的改革,將北魏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高度,而這些,都是和馮太后的付出離不開。

太和十四年,馮太后病逝,諡「文成文明太后」。她幼年入宮,11歲被納為貴人,15歲被冊封皇后,輔佐兩代帝王,二度臨朝稱制,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在男權社會,馮太后當政時與男寵私下有染,被懷疑毒殺養子,也就是獻文帝,這些事兒都被史官拿來指責馮太后。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馮太后的私生活可以被人詬病,但看待歷史人物講究分功與過,馮太后顯然功大於過,是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

儘管歷史永遠在向前行進,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不要忘了那些被埋沒的英靈,就算是女人,馮太后也活出了一個強大無畏的獨立形象,值得每一個後人學習。

參考資料:《魏書》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北魏馮太后到底有多牛?廢殺皇帝亂權不亂政,後宮男寵各司其職
    有人可能會說是呂后,也有人會說是武后。但在我看來,她們跟馮太后相比還是要稍遜一籌。馮太后本來是一個王室公主的她,因為國家滅亡,結果全家都死了,她自己也成了奴,之後還讓仇人愛上自己,14歲當了皇后,之後不僅送走了自己的老公,還送走了自己的兒子。
  • 《鳳囚凰》: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馮太后和容止,和原著有哪些差異
    在姑姑馮昭儀的教導下,年幼的馮太后才德容貌樣樣拔尖,很容易就入了文成帝拓跋濬的眼。文成帝繼位,將馮氏封為貴人,這一年文成帝13歲,馮氏12歲。北魏政權是鮮卑人建立的,他們有一項傳統,立皇后得讓候選人鑄金人。
  • 北魏馮太后:為男寵殺兒子的傳奇太后
    北魏馮太后,河北冀州人,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她曾是前朝北燕的亡國公主,北燕滅亡後,被充入宮中為婢女,幸得姑姑馮昭儀多方照應,12歲那年被13歲的文成帝拓跋浚選中,封為貴人,15歲被皇帝立為中宮皇后。
  • 馮太后為何要害死獻文帝?除「男寵」被殺外,還有一個原因更重要
    一晃12年過去,北魏卻如經歷了百年滄桑,拓跋燾、拓跋餘兩位帝王,都被宦官宗愛害死,然後他擁立年僅13歲的拓跋濬登基,史稱:文成帝。新皇帝登基自然要選老婆。女嬰如今12歲了,被選為貴人,從此被稱為:馮貴人。又是三年過去,宗愛已被文成帝捕殺,皇權掌控在其手中,文成帝認為該冊封皇后了。但後宮佳麗三千冊封誰呢?很簡單:鑄金人,定皇后!這是北魏冊封皇后規矩!
  • 北魏馮太后:為了男寵,不惜毒死皇帝!
    幸運的是,入宮之後,馮太后得到姑姑馮昭儀的照顧,得以讀書習字,學習琴棋書畫,馮昭儀是馮弘的女兒,在北燕滅亡前夕,被馮弘獻給拓跋燾為妃。正平二年(公元452年),拓跋浚繼位,是為文成帝,在馮昭儀的運作下,年僅10歲的馮太后被選為貴人。
  • 馮太后的傳奇一生,一己之力把握朝政,讓北魏有良性發展
    馮太后這一個女人有傳奇一生,她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而她身上也有北燕皇家的血,但是因為北燕被滅,所以這也給她留下了恥辱
  • 千古一後——北魏馮太后:24歲守寡,登上權利巔峰,豢養男寵,卻各個優秀...
    她被選中成為貴人,四年後被冊封為皇后,兩個月後,冊封拓跋弘(是文成帝和另一位李氏妃子所生)為皇太子,由馮太后負責撫養皇太子。這一措施後來成了北魏皇室的鐵律,只要生下的孩子被立為太子,那麼生母就會被直接賜死,太子便會由皇后撫養。在馮太后二十四歲那一年,對其恩寵有加的文成帝病逝,時年二十五歲。按照北魏的制度,皇帝崩駕,其所御用之物,都要予以焚燒。面對燃燒舊物的烈焰,悲痛欲絕的馮皇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縱入火中,要隨文成帝而去。左右貴族大臣及宮廷宦者見狀大吃一驚,手忙腳亂地把她救了出來。
  • 北魏馮太后:一個很黃很暴力的女人
    北魏太后馮氏是一個傳奇的女人。馮氏早先是北燕皇族,祖父馮弘是北燕國君。北燕被北魏打敗後,馮氏的父親馮朗向北魏投降。馮朗投降北魏後,任西城郡公。但馮朗最後還是因罪被殺,具體原因沒有記載。馮朗死後,馮氏受其牽連被充入宮中為奴。成為奴婢的馮氏並沒有很可憐,得姑母馮昭儀幫助,長成一個大家閨秀。拓跋濬即位後,為文成帝,封十一歲的馮氏為貴人。
  • 北魏馮太后輔佐孝文帝,還給找來兩個賢臣,忠臣
    10月17日),漢族,北燕皇室後裔,後入掖庭,充為奴婢,後被選為貴人,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電視劇中馮太后年輕形象和平六年 (465年),獻文帝即位,時期正值政局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後歸政於獻文帝;獻文帝即位的時候才十二歲,尊馮後為馮太后
  • 好色的北魏馮太后,更是一個執政的女強人啊
    拓跋浚十三歲時幸運地成了北魏的皇帝,年僅十一歲的馮氏幸運地成了拓跋浚的妃子,被封為貴人。自此,她的命運開始了改變,當時的太后常氏祖籍遼西,與馮氏不僅同鄉,又都是原北燕的人,所以對她十分關照,馮氏十四歲時被立為皇后,打破了漢人不可以為皇后的北魏祖制。
  • 北魏馮太后24歲守寡,南朝皇帝:派壯男當使節,兩國果然實現和平
    但在與柔然的戰爭中,馮邈戰敗投降,馮家也因此受到了株連。因此馮氏的父親馮朗被誅殺,而馮氏被迫進入平城皇宮充當婢女。但在機緣巧合之下,馮氏卻意外得到文成帝拓跋濬的喜愛,並成為了他的正妻,當時馮氏僅僅只有14歲。但是天有不測風雲,10年後,26歲拓跋濬意外去世。在葬禮上,傷心過度的馮皇后突然大叫一聲,撲入大火之中,想為亡夫殉情。但由於左右官員搶救及時,馮皇后僅僅只受了點小傷。
  • 從亡國奴奮鬥到太皇太后,北魏馮太后的開掛人生
    文武帝封她做貴人,馮太后也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一直在文武帝身邊學習,當然他們也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文武帝對馮太后十分的好,馮太后也知恩圖報,對待文武帝也是萬般體貼、溫柔。沒過多久,文武帝也是直接冊封她為皇后。馮太后當上皇后不久,文武帝的妃子李氏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因為北魏有個不成文的陋習就是兒子被立為了太子,親生母親就會被賜死。
  • 武則天男寵:揭秘武則天蓄養男寵真正原因
    武則天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高宗死後,武則天首先包養的男人是一個名叫薛懷義的和尚。  武則天成為大周皇帝之後,立刻加封馮小寶為洛陽名剎白馬寺的主持,並讓他隨意出入後宮,又把他的名字改為「懷義」,賜給他薛姓。於是馮小寶變成了薛懷義。此人能投機,會鑽營,加上當年的一段感情和床上無人可敵的功夫,很得武則天的寵幸。後來又因他督建萬象神宮有功被擢為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封梁國公。
  • 北魏馮太后,改革除弊創造強大北魏,卻也喜愛男寵
    友誼六年,文成帝病故,馮皇后哀痛十分,乃至曾想跳進火裡自盡,好在身邊有些人立即救下。文成帝人死之後,皇太子幼年沒法整治朝廷,馮皇后與皇太子無依無靠,實權慢慢旁落來到乙渾手上。他手握著權利後無所顧忌,盜取皇上諭旨,小小几天就為自己晉升加爵。這時馮太后站了出去,任職侍中拓跋丕誅滅乙渾,之後又平定了東平王拓跋道符的叛變。
  • 馮太后:以罪奴之身,18歲當上皇后,25歲當上皇太后,手段比慈禧還厲害,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相親相愛的日子僅過了幾年,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五月,二十六歲的文成帝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宮因病去世。按北魏舊制「因有大喪,三日後,御服器物,一以燒焚。」當按制百官及後宮舉行哭臨焚燒儀式時,馮皇后悲慟異常,突然哭泣哀號著投身烈火以殉情,幸被左右及時救起,良久方甦醒。正是馮皇后的千古一跳,顯示出了她的勇氣和剛毅,被人稱為奇女子。
  • 漢平帝王皇后:西漢最後一個皇后,嶽丈殺了女婿,皇后變成公主
    王莽和王政君迅速穩定朝綱,從漢哀帝的男寵董賢手中搶回傳國玉璽,並一步步剝奪董賢的大司馬之位,廢除董氏、丁氏、傅氏等依靠漢哀帝而興起的氏族力量。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西漢的壽命。彼時,王政君的老公漢元帝劉奭一脈,只剩下9歲的信都王劉箕子,故而劉箕子改名劉衎,被立為皇帝,史稱漢平帝。
  • 傳奇帝王拓跋宏,深愛皇后,卻為何臨終下令其殉葬?
    馮太后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渴望,緊握朝政大權。在馮太后掌政的幾年裡,她培養了自己的勢力黨羽,對拓跋宏心存戒心,一直不喜歡拓跋宏。馮太后聽信讒言,經常杖罰拓跋宏。有時還把他關進空屋子裡三天不給飯吃,以示懲戒。馮太后還想要廢掉拓跋宏,多次被大臣勸阻。馮太后對拓跋宏的苛刻,但對於朝政還是打理的井井有條。
  • 古代後宮,「男寵」為何如此受歡迎?其實,原因很簡單
    皇宮裡本來就男人少,皇帝活在,不得寵的女人大有人在,皇帝駕崩後新皇登基,原來的皇后和妃子就升為太后或太妃成了孀婦,但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下,就出現了背著皇帝暗中或者公開召進宮一些男子,這些人能得失寵的宮人或寡居太后、太妃的歡心,他們就是「男寵」,古代有個專詞,叫:面首。
  • 千古第一後北魏馮太后
    文成帝拓跋濬繼位後選擇嬪妃充實後宮,依據舊制能夠鑄造小金人的可以立為皇后,這說明馮太后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女鑄工,當然這是玩笑話,但是說明馮太后在金屬液態成形技術的掌握上肯定要比其他的妃嬪要出色的多。 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去世,年僅26歲,丈夫去世使得馮太后年輕守寡,當時北魏有「燒三」的習俗,現在有的地方還有,就是人死後三天,生前的穿用全部焚燒,文武百官當時都痛哭失聲,馮太后突然縱身跳入火中,要與先夫一起去死,幸虧身邊有人救起,可見馮太后的節烈性格,她的這一舉動令文武百官更加敬重。
  • 比武則天善良,比呂后聰明,為什麼她才是「千古第一」皇后?
    她是一位神奇的女子,她的人生充滿了坎坷和傳奇,也締造了精彩和輝煌。這位硬核太后,只有姓氏,沒有名字。她吸粉無數,尤其是研究「北魏史」的人們,都給予她高度的讚譽。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歷經三朝,用女性最細膩的愛,撫養教育了兩代帝王。她是漢人罪臣之女,最終登上權力巔峰,統治著由拓跋氏開創的北魏王朝,立下蓋世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