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伊能靜最近一段時間翻紅了,不過是「黑紅」,「黑紅」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綜藝節目中,伊能靜因為「媽味」十足,居然獨領風騷,成為話題量最大的姐姐。
節目開播第一天,伊能靜和王麗坤、王智一起分到了主打vocal 的《推開世界的門》。
伊能靜說,她想當隊長,幫扶一下實力比較差的隊員。
「幫扶」的過程中,伊能靜很認真負責,也很有耐心,但是卻敗光了我們對她最初的好印象。
伊能靜像極了一個嚴格要求孩子的媽媽,她說王麗坤,「五音不全,唱歌跑調」,王智,「因為倒數第一,一直哭個不停。」
而她自己,啞了嗓子,還在一直教,一直教。
有的網友表明:這樣子多像我的媽媽,平時在家裡訓我的模樣。
「我每天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默默無聞地付出多少年,你呢,就不能爭點氣。學習成績不好,還一身的壞毛病,你對得起我嗎?」
「好好的褲子,非得上面破幾個洞,趕快換掉,你是乞丐嗎?」
「天氣冷了,你必須多穿一條保暖,要不然別想出門。」
「不許減肥,必須再多吃一碗。」
相比於爸爸大男子主義的「爸味」,很多孩子表示經常被「媽味」的訓斥困擾。
中國式的媽媽可能是全世界最愛孩子的媽媽,但孩子卻未必會覺得幸福。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父母,他們見面的談話,三句之內,必談孩子。只要一開口說孩子,幾個小時滔滔不絕。這些父母很無私,他們把畢生的精力、積蓄、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可是,他們也可能是自私的父母。他們覺得你冷,你就要多穿衣服,他們覺得你餓,你就要多吃飯。
媽媽們非常非常愛孩子,但是卻不知道,真正的母愛是要學會適時地放手。
我有一個朋友,幾年前去國外留學了。
她說,剛到國外,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因為,很多其他的同學,都需要拼命打工掙錢,才能獲得學費和生活費。但是她不用,每個月媽媽都會把足額的生活,按時打給她。
可是,媽媽要求很多,隨時會打電話詢問她的學習、社交、甚至吃什麼,穿什麼,事事都想要遙控操縱她。
她開始羨慕自己的同學們,他們雖然辛苦,但是卻是自由自在的。
後來,她研究生轉去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也不再接受父母給的學費、生活費。雖然辛苦,可是她說,感覺自己生活得特別幸福。
大家看過電視劇《小歡喜》吧。劇中有三個不同類型的媽媽,分別是喬英子的媽媽宋倩,方一凡的媽媽童文杰,季楊楊的媽媽劉靜。
三個媽媽,你覺得哪一個最成功?可以說,宋倩把喬英子培養得最成功。可是,我卻覺得,季楊楊的媽媽更親切,方一凡的生活最幸福。
喬英子成績很優秀,可是她被媽媽宋倩嚴格地把控,沒有自己一丁點兒的自由。愛好天文學,喜歡樂高,在媽媽眼裡都成了罪過。直到後來,喬英子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相比之下,方一凡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可是媽媽願意遵循他自己的意願,讓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媽媽,都像宋倩一樣。我們有的人想要掌控孩子的一切,結果孩子更加叛逆,想要逃離我們的身邊。
有的人,是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結果就把孩子養成了生活上什麼都不會的「廢人」。
媽媽管得太多,就成了「事兒媽」。自己太累不說,對孩子的發展也不利。
養育孩子,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父母要學會漸漸地放手。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我們要相信孩子,他可以自己解決和處理一些事情。父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去成長,他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孩子除了需要獨立的空間,還需去擴展成長的空間。比如和同學打交道,和朋友交往。人際關係空間的拓展,孩子的情商、交際能力才會得到發展。
當然,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引導。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引導他們發現真、善、美,去做一個善良、正直、幸福的人。
媽媽的愛,對孩子很重要,不能少。媽媽的愛,不要太重,讓孩子承擔不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