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廢棄礦坑,已華麗蛻變。藍天白雲下,炫麗繽紛的花田「擁抱」著起伏的坡地,糅合花香與草香的氣息縈繞在身邊。大自然仿佛有一種魔力讓徜徉其中的人被深深吸引,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在內蒙古烏蘭浩特天驕天駿生態旅遊度假區,每天都能感受到如此幸福的畫面。
俯瞰整座度假區,猶如一條條彩帶飄落在山水間,五彩的梯田讓人迷戀。天驕天駿生態旅遊度假區由烏蘭浩特市用三年時間通過生態修復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模式傾力打造,是在天駿山山體修復和景觀提升的基礎上,建設的供市民遊憩的郊野公園和文化創意型旅遊景區,分為天駿花田區、運動康養區、自然休閒區、旅遊配套區四大板塊。
天駿花田區總面積約180公頃,以天駿廊橋、花谷清泉和格桑花海等為主要景觀,其中,花田精品區佔地30公頃。
「天駿歸來,格桑花開」,天駿花田區充分展現了景區的無窮魅力。站在天駿廊橋之上,一個碧水藍天宜居宜遊、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的烏蘭浩特城區盡收眼底。
據景區規劃設計方、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林裡介紹,由於早年山體開採等人為活動,導致景區所處的天駿山生態環境受到較大破壞。基於此,整個景區建設首先立足於場地環境生態修復,藉助先進的山體修復技術,重現「花、草、林、石、水」的自然之美。
針對花田區,其建設內容是將不穩定的山坡改造為梯田,將一片荒蕪的破碎山體進行植被覆蓋;利用北方草原常見的花卉作為主要植物素材,增強植物景觀的適應性,降低維護成本。在生態修復的同時結合旅遊,形成極富地域特色的景觀,彰顯草原文化特徵,打造城市旅遊名片。
花田之中,蜿蜒的木棧道依地勢而建,讓遊客在花海綠蔭中穿梭,美不勝收。據悉,山體修複選用大量鄉土地被植物,結合防護林建設引用興安嶺地區常見的白樺、白楊、蒙古櫟、興安落葉松等鄉土樹種,同時選用多種牧草混合播種,打造體現地域植被特色的森林與草原景觀。
原來採石留下的礦坑則改造成不同特色的主題園,包括礦坑「天池」、巖石花園等,並建立科學的解說系統,在保留場地記憶的同時,宣傳生態修復的做法和意義。
按照設計方案,從場地周邊引水形成生態水系,改善景區水文條件和微氣候,在滿足花田灌溉需求的基礎上,形成造型各異、體量不一的特色水景,例如花谷疊瀑、花間清潭、馬蹄溼地和奔馬之鏡。「個性」鮮明的水景或秀美靈動,或磅礴大氣,或野趣盎然,將自然景觀與人文風貌充分融合,帶來豐富的遊覽體驗。
林裡告訴記者,結合山體修復措施,花田區域主要選取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耐嚴寒、建植速度較快、花序細密且極具田園野趣「氣質」的花卉品種。
此次建設共採用波斯菊、硫華菊、百日草、向日葵、醉蝶花等30餘個品種70餘個花色,以一年生花卉為主、宿根花卉及組合為輔的形式進行組合配置。「後續我們會逐年觀察花卉生長情況,適時進行選種改良及增補,確保修復效果得以持續。」林裡解釋道。
花田建設選用了較多適應當地冷涼、溫差大、日照強等氣候條件的花卉進行露地直播。除了花菱草、香雪球、矢車菊、千日紅、藍萼鼠尾草、藍薊、婆婆納、桔梗、黑心菊、宿根鼠尾草等單一品種的成功運用外,還創新配製了兩個地被組合類型,分別是以黃色係為主的野花組合,以及側重覆地效果的綴花草坪。
花田建植方、「別制團隊」負責人別正偉指出,上述單品以及組合類型都可應用到半乾旱寒溫帶地區,籽播在降低花海造價、提高花海觀賞性等方面會有比較出色的表現。
近年來,我國花海建設風起雲湧,井噴式發展勢必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作為花海建設領域的資深設計師,林裡認為,目前國內花海項目在整體設計立意構思階段缺乏創新,設計與場地契合度不夠,造成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使花海失去特色及吸引力。
「此外,生態效益方面考慮不足,忽視品種對氣候、土壤等場地條件的適生性,對種植及養護方式的簡單化處理,加大了花海運營成本,也導致一些項目落地效果不盡如人意。」他說,運營模式單一,重近期盈利輕長期發展,對於花海品牌的建立、推廣和維護缺乏關注,這些因素都影響了花海的可持續發展。
在別正偉看來,當前花海項目在建設及養護層面規範化程度不高,施工單位水平良莠不齊,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與設計方溝通也不夠充分。很多項目的花卉田間管理以「養活」為目的,花海的審美準則無從談起。
設計、建設及管養的缺位,加之後期以短期盈利為目的低端化運營,使得花海項目發展後繼乏力。林裡指出,只有逐步對花海建植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梳理,在科學化、精細化、規範化方面不斷改善,才能推動此類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文圖片由別正偉提供)
讀完點一下「在看」
您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