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當我還在音樂學院附中讀書的時候,在一次鋼琴課上,我演奏了一首巴赫的法國組曲,當我演奏完,我的老師問我,你知道巴赫年代的鋼琴是什麼樣子嗎?你知道那時候的鋼琴彈出來是什麼聲音嗎?鋼琴又是從哪個國家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我搖搖頭,突然發現自己對學了10多年的樂器,一點也不了解,下課後,我決定去找了鋼琴發展的資料與書籍,我發現以前的鋼琴真的好漂亮,鋼琴上面都畫著非常精緻而美麗的圖案,色彩搭配非常好看,是那種可以讓人看一眼就愛上了的漂亮,從那以後,我就希望可以有機會演奏一下那個年代的樂器。可是在中國,想找到一架「古鍵琴」實在是不容易的,就算找到了,也屬於珍貴樂器,輕易不讓人觸碰的,直到我考入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攻讀本科時,我有機會選修了一年的Harpsichord的課程,讓我真正了解了古代鋼琴和現代鋼琴的不同。
Harpsichord
讓我們追溯到巴洛克時期,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巴赫,維瓦爾弟,亨德爾等音樂家生活的年代,他們所演奏的樂器,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撥弦古鍵琴「Harpsichord」(plucked-keyboard instrument), 也被稱為羽管琴,小型撥弦古鍵琴被稱為virginals, muselar, 和 spinet. 儘管Harpsichord有很多重不同的大小型號,有單排鍵有雙排鍵,但是他們的機械原理是一致的,都是用動物羽管制成的勾子撥動琴弦發出聲音,它的音色及音量都無法改變。我曾經在學習Harpsichord的時候,老師讓我在琴上實驗,不管我用多大力量或是多小的力量演奏,發出的聲音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變化。我原以為我鋼琴能彈的很溜兒,Harpsichord同樣能演奏的很好,但是我的想法是錯的。很多鋼琴演奏的技巧和方式是不能夠用到Harpsichord上面的。我們在鋼琴上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曲時,通常會用的「Legato」的方式,表示連奏,但是在Harpsichord 卻無法演奏連奏,彈出的音是非常短促的,不像現在的鋼琴,彈下一個音後,我們可以聽到很長的餘音。又比如我們在鋼琴上演奏Chord (和弦)時,通常需要我們把所有的音同時,整齊的彈出來,但是在演奏Harpsichord時,我們需要把每個音分開從低到高依次演奏出來。我在剛開始學習Harpsichord時,我經常習慣性的想用通過改變力度和觸鍵方式來改變聲音,但是這樣的方式對於Harpsichord來說,就是無用功。那麼我們的演奏技巧是什麼呢,就是Articulation。 Articulation就是音與音直接的連接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可以把音分組,一個音一組,兩個音一組,三個音一組或者四個音一組。所以當我們用現在的鋼琴演奏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是,老師都會要求我們用斷奏的方式,去模仿 Harpsichord短促而無法連奏的發音,也會把音分組演奏。
Spinet
還有一種擊弦古鍵琴,叫做「Clavichord」. 最早發明於14世紀早期,流行於16世紀到18世紀,是一種用銅製的弦槌敲擊弦而發音的樂器。有的Clavichord加上了踏板。
Clavichord
到了18世紀,隨著歐洲音樂的迅速發展,Harpsichord 和Clavichord已經不能滿足演奏者的音樂需求,從而就導致了鋼琴的誕生。
鋼琴的全名在英文裡叫Pianoforte, 我們現在簡稱為 Piano,而Piano在義大利語裡面表示弱,Forte在義大利語裡面表示強,在我們的音樂術語裡面,Piano簡寫為「P」,Forte簡寫為「F」,表示我們可以演奏弱和強。所以起初鋼琴是一部可以力度的方式演奏弱音和強音的樂器。
鋼琴是誕生於義大利,在17世紀末由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的一位樂器製作師巴爾託洛奧,克裡託夫裡(Bartolomeo Cristofori) 所發明,他在1709年以撥弦古鍵琴為原型,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可以演奏強弱音變化的樂器,他採用了以弦槌敲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使演奏者可以通過用不同的力度,以及不同的觸鍵方式直接控制樂器音量的變化,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因此取名為「Gravicembalocol Piano e Forte」 意思是一臺可以彈奏弱音和強音的古鍵琴。遺憾的是克裡多夫的發明並沒有得到義大利演奏家的注意,而是在德國,奧地利,英國先流行發展起來。
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 Italy
1730年,德國制琴師戈特弗裡德,西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 1683-1753) 根據鋼琴的草圖,借鑑克裡斯多夫裡的發明,製作出了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曾把這架鋼琴送給巴赫(J.S Bach) 鑑定,巴赫評價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並提出了一些建議,西爾伯曼根據巴赫的建議,將鋼琴加以革新,1747年,巴赫在波茨坦覲見菲特烈大帝(Friedrich II von Preuen, der Groe,1712-1786)時演奏了西爾伯曼的新鋼琴。
1745年,西爾伯曼的名徒克裡斯蒂安製造出了第一架立式鋼琴。
1770年,西爾伯曼的另一位名徒斯坦因(John Andreas Stein,1728-1792)在鋼琴機械上發明了「退避裝置」,讓鋼琴的觸鍵感覺比較輕,同時能快速的演奏顆粒性很強的音符,音色變化也很清晰,很符合莫扎特的音樂作品需求。
1773年,布羅德伍德(Johannes Broadwood, 1732-1812) 在英國出售第一臺以「Broadwood」命名的方形鋼琴,Broadwood 的鋼琴加入了延音踏板以及金屬框架,也是鋼琴的一個巨大的發展。
1777年, 埃拉德(SebastienErard, 1752-1831)在法國創立Erard鋼琴品牌,並取得不少的鋼琴設計專利,與Pleyel一同成為兩個法國著名的鋼琴品牌。
1786年,柯勒德(Frederick William Collard,1772-1860)在英國學習鋼琴製造,並且成為立式鋼琴之父。
1789, 莫扎特可克萊門蒂在維也納舉行了世界上第一場鋼琴演奏比賽,曾轟動一時,並且這次比賽提高了鋼琴在樂器中的地位。
1790年,音樂家克萊門蒂在英國倫敦成立克萊門蒂公司,經營樂譜的出版以及鋼琴的製造。
1794年,伊巴赫(Johannes Adolph Ibach, 1766-1848) 在德國建立了公司生產鋼琴,並且將大量的金屬運用到鋼琴的結構中。
1797年,世界上第一份鋼琴雜誌「ThePianoforte」 在倫敦出版。
到了19世紀,鋼琴的音域更寬廣,音色也更加豐富細膩,逐漸取代了古鍵琴,成為了「樂器之王」,從此鋼琴進入了黃金時代並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