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12月3日,重慶沙坪垻區青木關一民房著火,14歲女孩佳佳從火場裡逃了出來,可是看到腿部有殘疾的爸爸沒有逃出,佳佳重返火場……之後父親得救了,而佳佳卻被大火燒成重傷。據主治醫生介紹,佳佳全身燒傷面積達79%,呼吸道也被高溫氣體灼傷,目前還沒度過危險期。
佳佳的事跡經媒體報導以後,感動了很多人,不少網友、當地政府和佳佳學校都為他們一家捐贈捐款。短短3天,佳佳收到捐款100餘萬。佳佳母親呼籲大家暫停捐款,稱前期治療費用已足夠。
重返火場救父致全身79%燒傷
昨日,記者在西南醫院燒傷科重症監護室見到了全身裹滿紗布的郭佳佳,目前她已恢復意識,能夠跟醫生進行簡單交流。「截肢的可能性比較大」,主治醫生張小紅說。
目睹女兒的傷情,佳佳母親賴榮清心如刀割,她講述了家中起火和佳佳救父的過程。
△視頻:為救父親 女兒重返火場被燒傷
3日凌晨,賴榮清在熟睡中被噼裡啪啦的聲音驚醒。「我把臥室門一打開,一股黑煙往裡面冒,門口炸得很兇,可能把電器之類的燒炸了。」
賴榮清趕快叫醒熟睡的丈夫和孩子,自己出去拉電閘,回來時,女兒佳佳已經逃出來了。過了一陣,佳佳發現自己有腿部殘疾的父親遲遲沒有出來,便毫不猶豫地衝進了火海。
「她說爸爸你走前面,我就走前面,我女當時還是顧及到我腳不方便,我就走在前面,當我一走出門口我老婆就在說,么兒還沒出來,我就立馬轉身回去。」佳佳父親郭洪勇回憶道。
此時,大火幾乎吞噬了整個客廳,佳佳父親衝進去後,發現女兒倒在地上,被大火包圍。佳佳被救出來時,已經燒成了炭人。
「娃兒醒了的第一句話就是問爸爸出來了沒有?我說你已經出來了,你還進去幹什麼?她說我去找爸爸,我沒看到爸爸。」賴榮清說起這些時已是淚流滿面。
全國愛心捐款101萬元
佳佳遭遇不幸後,老師和同學們為她發起了募捐。不久,佳佳的事跡在微信中也傳開來,社會愛心人士紛紛解囊相助。由於佳佳每天的用血量很大,還有很多志願者自發來到西南醫院為佳佳獻血。
截至5日傍晚,全國各地的熱心人已向佳佳捐款101萬元。
「當著鏡頭我也給他們鞠個躬,謝謝他們!」賴榮清在表達感謝之餘也呼籲大家暫停捐款,她說前期治療費用已足夠,以後會公布善款使用情況。
消防部門:娃娃遇火災「避為先 勿幫救」
北京市消防部門日前發布了「娃娃消防安全三字經」,使用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可以輕鬆地脫口而出,並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一起來看看↓↓
未成年人見義勇為:不鼓勵也不抹殺
「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對於此行為應不鼓勵也不提倡,更不應該大肆宣傳。」上面這段話出自遼寧葫蘆島市連山區綜治辦的一份答覆意見。2014年4月,15歲的張鑫垚在校外和一名女同學打招呼,一輛轎車打急轉彎向人行道猛衝過來。他奮力推開女同學,自己卻身受重傷。小張救人受傷後,姑姑張女士一直為他張羅著申報「見義勇為」稱號,然而,當地以張鑫垚未成年為理由,對其申請不予認定,並作出了上述答覆。
畢竟對於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說,鼓勵他們盲目的見義勇為,就等於是把他們人為地置於各種風險當中。當然,不提倡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更多的應該是指那些明顯可以預見危險性的行為,比如自己不會遊泳卻貿然下水救其他溺水者;比如面對突發的火災,貿然衝進屋裡救人等等。
但同樣,我們也要在弘揚見義勇為精神與保護未成年人之間尋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並且首先要考慮解決未成年見義勇為者因為見義勇為行為造成的困境,遭遇的困難。不能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未成年見義勇為者。
未成年人如何火場逃生?
火災發生時,未成年人,尤其是兒童可能會焦慮不安、慌亂或受驚。如果孩子不了解如何行動,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大。
①教會孩子如何呼救以及何時呼救。核對報警電話號碼目錄,教會孩子撥打急救電話。在家內的所有電話旁張貼緊急電話號碼,並向他們解釋每個號碼何時呼救,甚至教會孩子如何及時尋求援助。如果是還不識字的兒童,用圖畫製作一個緊急電話號碼,這能幫助孩子識別正確的呼救號碼。
②告訴孩子火災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發生火災時知道從什麼地方逃生。
③告訴孩子發生火災時會有很多人幫助他們,如警察、消防人員、老師、鄰居、醫生等。
④教會孩子如何辨認火災信號,確信孩子知道煙霧探測器、火災警報器以及社區警報系統(警報器、汽笛等)的聲音特徵。
⑤教會孩子記住他們家長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電話號碼,以便疏散出來後及時與家人取得聯繫。
監製/楊繼紅 主編/侯振海
記者/陳楊 編輯/張省 李婷婷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