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5
22:19
《百年巨匠——聶耳》
從8月19日晚起,CCTV-15音樂頻道黃金時段依次播出:黃自、賀綠汀、蕭友梅、劉天華、聶耳、冼星海。今日22:19播出《百年巨匠——聶耳》。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雲南玉溪人。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32年入上海聯華影業公司。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進百代唱片公司,組織百代國樂隊。1935年1月重入聯華影業,任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鵠沼海濱遊泳時溺水身亡。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歌》、《飛花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梅娘曲》等,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卓越的藝術性。
《百年巨匠——聶耳》精編版簡介:
1912年,聶耳出生於雲南昆明。五歲,聶耳的父親病故,家庭經濟立即陷入困境。1922年春,聶耳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小部學習,由於他的成績優秀,又「替學校出頭」,得到減免學雜費的待遇。他從小就明顯表露出對音樂的愛好,先後向其家人及鄰居木匠學習民族樂器。
1927年秋至1928年冬,歷經三榜考試,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高級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他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立志改造社會,192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畢業前夕,得悉他有被捕的危險,在其家庭的幫助下匆匆逃離昆明,到達上海。
在很低收入情況下,聶耳堅持學習外語和音樂。失業後,他報考大名鼎鼎的「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旗下的練習生,黎錦暉慧眼識英才,破格錄取他為樂隊練習生。在練習生們紛紛被大上海的繁華吸引而吃喝玩樂的時候,聶耳始終堅持嚴格訓練自己的音樂技巧。
山東公共頻道
20:00
《百年巨匠——徐悲鴻》(下集)
《百年巨匠——徐悲鴻》(下集)將於8月26日(今天)20:00在山東公共頻道播出。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中國畫壇影響巨大。
《百年巨匠——徐悲鴻》(下集)簡介:
這張尺幅巨大的油畫是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愚公移山》,在這張以中國古代神話為題材的作品中,徐悲鴻用當時少有的人體形象描繪出了愚公帶領子孫不畏艱難、挖山不止的主題。
這幅油畫的前身是中國水墨畫《愚公移山》,它創作於1940年,正值中國的抗日戰爭期間。在國難當頭之際,《愚公移山》橫空出世,撼人心魄,徐悲鴻用遒勁的筆觸,使整幅作品呈現出了一種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
《愚公移山》 徐悲鴻 布面油畫 46
×107.5 cm
徐慶平:他表現中國人民這種不屈不撓,戰天鬥地,能夠讓老天爺都受到感動,把這山移走。
如果說徐悲鴻去西方學習是為了實現他改良中國畫的理想。那麼,在他學業有成、榮歸故裡之後,面對滿目蒼夷的祖國,他終於將手中的畫筆變成了救國救民的利器。
監製 | 淵默 燕辰
責任編輯 | 天辰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10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臺,以及馬來西亞電視臺等海外電視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