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零壹智庫&國促會數科委
作者|任萬盛
2017年12月,為落實《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了我國AI領域的加速發展。
AI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與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下稱「國促會數科委」)聯合發布了《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通過分析專利呈現過去3年間AI技術的發展情況與趨勢,並藉助典型案例分析為業界提供參考。
根據《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位列前3的企業分別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團。其中,平安集團憑藉9255件專利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國促會數科委認為:以平安集團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近3年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研究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控,每年在AI領域申請了大量專利。這些專利主要分布在製造、汽車、醫療等傳統行業,為我國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體系提供了技術基礎。
過去三年,我國AI專利申請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從2017年底的32.48萬件增加至2020年11月底的66.77萬件。
從技術分布來看,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技術是我國AI專利申請最集中的領域,每年申請的專利佔比均超過40%,並持續上升,2020年比例已突破50%。
從行業分布來看,2020年與醫療相關的AI專利佔比最高,達到6.6%,遠高於汽車、製造、金融等板塊;智慧醫療有望成為發展新趨勢。
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申請情況中國領跑 44家中國企業入榜TOP100
根據零壹智庫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球AI專利申請數量累計達到180.64萬件,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專利申請。其中,2018-2020年11月,每年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23.61萬件、23.32萬件和9.76萬件。
近三年,我國每年AI專利申請數量全球佔比均超過50%,2020年甚至突破70%,遠超美日韓等發達國家。
2018-2020年11月,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12.90萬件、14.55萬件和6.85萬件,分別佔全球申請總數的54.6%、62.4%和70.2%。而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專利申請佔比在近3年持續下降。2018-2020年,美國佔比由22%下降至16%,日本和韓國均由4%下降至1%左右。
圖1:2011-2020年全球AI專利申請數量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國家知識產權局
2018-2020年11月,全球有超過5萬家企業總計公開約75萬件AI專利。
按照公開專利數量,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與國促會數科委聯合發布《2018-2020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排名前3的企業分別是三星(12786件)、IBM(9874件)和平安集團(9255件)。我國有44家公司上榜,其中進入全球TOP10的企業有平安集團、騰訊、百度、OPPO和國家電網5家公司。
整體來看,我國上榜的44家公司中,有27家公司屬於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代表企業有騰訊、百度、中興、京東方等;3家金融機構,分別是平安集團、微眾銀行和中國銀行;4家手機製造商,分別是OPPO、小米、華為和vivo。
圖2: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TOP10企業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國家知識產權局
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申請趨勢
趨勢1:最受關注的技術——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專利佔比超50%
過去3年,我國申請的AI專利涵蓋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語音識別、生物識別、智能控制等技術。
2018-2020年間,我國一共申請了34.29萬件AI專利。其中,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技術,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6.05萬件,佔比為46.8%;在2020年,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專利申請數量為3.48萬件,佔比為50.8%,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
由於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技術具有光學符合識別、物體與場景識別和視頻對象提取與分析三項功能。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識別圖片文字、汽車零部件字符檢測、醫療影像分析、成品無損檢測、無人駕駛、車輛監控系統等場景;受到金融、汽車、醫療、汽車、交通、農業等行業追捧,專利申請數量大幅上升。
例如,在金融領域,藉助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技術可以進行身份驗證、智能支付、智能理賠、信息自動錄入;在農業領域,可以用於農作物生長檢測;在醫療領域,可以用於輔助疾病診斷等。
豐富的功能和應用場景,吸引了大量企業的關注,成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識別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圖3: 2018-2020年中國AI專利技術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國家知識產權局
在語音識別、生物識別、機器人和智能控制技術領域,每年專利申請數量均出現下滑趨勢。其中,語音識別下降最為明顯。2020年專利數量佔比為10.5%,比2018年下滑了4.8個百分點。
一方面,這些技術應用場景相對比較單一,缺乏豐富的場景。在語音識別為代表的技術領域,技術發展相對成熟,頭部效應明顯。此外,生物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由於涉及個人隱私安全,在一些行業和場景中,受到制約。
趨勢2:AI行業發展新趨勢——智慧醫療
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升級轉型,我國包括金融、醫療、工業、農業、製造、電網、交通、教育、安防、政務、汽車等行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培育AI創新產品和服務。
從專利申請情況來看,我國有超過20個行業申請了AI專利,涵蓋製造、汽車、醫療、安防、能源、電子商務、城市交通、教育、金融等多個板塊。
其中,智慧醫療、智能汽車和智能製造是我國2018-2020年專利數量最多的3個場景。這在3年間,智能製造、智能汽車和智慧醫療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2.54萬件、2.15萬件和1.97萬件。
儘管,智能製造和智能汽車專利數量在智慧醫療之上,但是每年專利申請佔比均呈現下降趨勢。2018-2020年,智能製造和智能汽車專利佔比分別下降了3.5和1.4個百分點,而智慧醫療專利佔比上升了1.25個百分點。
在2017和2018年,工信部和國務院相繼發布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建議》,圍繞醫療行業智能化轉型提出發展目標和指導建議。
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大量科技企業入局醫療行業,例如依圖、雲知聲、商湯科技、雲知聲等。在2018-2020年,吸引了超過3800家公司參與智慧醫療專利申請,申請數量近2萬件。其中,有近3500家公司為首次申請。
與此同時,AI醫學影像、AI藥物研發、AI疾病風險預測、AI輔助診療、AI醫學輔助和AI醫藥研究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也均呈現上升趨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工信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先後發文鼓勵AI在醫療場景中的應用。短期來看,智慧醫療很可能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圖4:2018-2020年我國AI專利行業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國家知識產權局
典型案例分析
為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推動AI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至今,金融、醫療、製造、農業、物流、零售、政務、交通等行業積極布局AI,探索行業應用。
在2018-2020年11月公開的AI專利中,平安集團(9255件)、騰訊(9022件)和百度(8000件)作為我國申請數量最多的3家企業,在AI領域均獲得顯著成果。其中,平安集團在近三年,主要將AI賦能金融和醫療板塊;騰訊近三年主要專注於醫療板塊;百度近三年集中於汽車板塊,探索無人駕駛技術。
平安集團: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智慧金融和智慧醫療
近年來,平安集團為打造「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生態圈,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建立了近11萬人的科技團隊。
從專利角度,在2020年1-11月平安集團公開了超過3100件AI專利,涵蓋金融、醫療、零售、支付、教育、法律等近20個板塊。其中,金融、醫療和零售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3個板塊,專利數量分別為233件、207件和166件。
平安集團在近一年內將AI技術廣泛應用於金融和醫療板塊,並取得顯著成果。
在金融板塊,根據平安2020年半年報,平安近90%的信用卡通過AI自動審批;智能客服佔比達到88.5%;AI月均催收貸款2900億元;產險業務應用AI機器人,將線上化率達到99.3%、無紙化率99.8%。
在醫療板塊,平安已實現一體化監管、智能疾病預測、智能影像篩查、輔助診療等全方位服務,為超1.7萬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自主研發的AI輔助診療系統,獲得全球最大的家庭醫生組織WONCA的最高級別認證。此外,在2020上半年,平安集團藉助AI技術驅動產品銷售1763億元,同比增長104%。
國促會數科委表示:平安集團不僅是一家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集團,同時還是一家先進的科技公司。在近幾年,平安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賦能,打造其核心競爭力,為其5.60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金融、醫療、汽車和房產等服務,是一家多元化、綜合化服務平臺。
結合專利申請情況和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平安集團在AI的應用上將持續圍繞金融和醫療板塊發力。
騰訊:打造智慧醫療,助力醫療AI應用孵化
在AI領域,騰訊一直將醫療、農業、工業、製造業作為重點開拓項目,其中,在醫療方面表現最佳。結合騰訊在今年的相關舉措,智慧醫療將可能成為騰訊重點關注方向。
2020年1-11月騰訊申請了近2500件AI專利,場景覆蓋了醫療、汽車、教育、金融、製造、家具、安防、文娛、交通、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其中,醫療相關專利申請最多,達到62件。
在產品研發上,騰訊在今年內取得以下4項成果:今年4月,騰訊 AI Lab聯合外部科技公司研發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應用,可為醫生提供影像檢測篩查、組織活檢及病理製片、病理分析和病理診斷4項功能;7月份,騰訊 AI Lab發布了首個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臺「雲深智藥(iDrug)」,可為新靶點發現和疾病機理研究提供幫助;同時,還聯合鍾南山院士團隊研發了一套新冠危重症預測模型;10月份,騰訊發布了騰訊覓影·影像雲,讓患者可以自主管理其X光片、CT及MRI等各類型醫療影像,並以安全的方式實現與醫療專業機構的分享。
百度:ALL IN AI,打造無人駕駛汽車
百度在AI領域的布局相對要多元化一些,包括教育、醫療、零售、工業、政務、農業等10個領域。
從專利角度來看,百度在2020年申請的AI專利,覆蓋了汽車、交通、醫療、金融、教育、製造、文娛、政務、法律等場景。其中,汽車和交通是百度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兩個領域。
早在三年前,百度執行長陸奇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
在今年4月百度發布了《Apollo智能交通白皮書》,制定了發展目標,將在2025年車路智行完成數位化升級,開始有條件的智能駕駛汽車規模化生產。根據百度專利申請情況與產品研發情況推測,百度在AI技術的布局可能集中在無人駕駛領域。
附: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
數據說明:數據選自2018-2020年11月之間公開的AI專利。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國家知識產權局
聯合發布方簡介
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英文譯名為China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orking Committee,縮寫為CDTC 。名稱中文縮寫「國促會數科委」。隸屬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協指導,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聯合中國電子商務專家信息網、北京眾委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行業社團組織,是由中國境內從事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數字產業、5G物聯網等技術開發、軟體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有關行業熱愛人員自願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社會團體,是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