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金投資成為年輕人理財大趨勢,他們真的賺到錢了?

2021-01-18 DT財經

「不要叫我出門,你會耽誤我搞錢。」

2020年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大概就是平時愛玩敢花的朋友,如今閉門不出潛心研究K線,成了野生理財專家。他們每天捧著手機研究著市盈率、市淨率,揣著新人設和過去說了聲bye bye。就連日常追星的微博,也開始掛上「基金」這類致富熱搜。

在這股大潮下,馬迪也懷揣壯志,成為了理財屆的新人選手。「猶豫了好久,今天終於上車了白酒基金!」馬迪激動地告訴DT君。

馬迪選擇的是目前正當紅的招商證券白酒基金。他本來是一個連股票和基金都搞不明白的投資小白,但最近不斷地有朋友告訴他「怎麼通過炒股炒基賺錢了」,加上媒體隔三差五地助攻「貴州茅臺又漲了」「白酒板塊領跑大盤」……他終於按捺不住躁動的心,下手了3000元白酒基金。

2020年投資理財的風颳得甚是兇猛,不知情的小白選手在路人的推搡下也小跑進場——儘管TA都不知道購買理財產品需要交手續費。

(圖源:豆瓣)

從「不愛花錢愛攢錢」到「愛攢錢也開始愛理財」,2020年的年輕人又在成為大人的路上踏出堅實一步。以知乎為例,其#理財#話題吸引了高達730萬的關注者,引發了超過82萬的討論。#股票#、#基金#等話題的關注者也達到了將近200萬。

DT君採集了這三個話題下的近3000條問題,希望用數據來看一看年輕人對於投資理財都有著怎樣的困惑?大家都在投資些啥?為什麼年輕人突然就開始理財了?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年輕人的理財故事。

年輕人加速入場股市

從時間線來看,年輕人對於投資理財的關注度確實在一路走高。2020年的理財氛圍比2019年更濃厚,知乎發帖量同比增長215%。2020年的2-3月、7月以及12月都有著階段性的小高峰。

這三個時間段的背後,又是三段不一樣的故事。

2月正是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期,企業的大規模裁員和降薪給無數職場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生存壓力。這個時候,賺錢的欲望愈發迫切,居家辦公的摸魚時間也方便年輕人掏出手機看盤。

周斌就是去年2月上的車。「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全國都缺口罩、缺醫療器械,供不應求,當時我和幾個朋友就覺得醫療行業肯定會漲。因為以前上學的時候玩過模擬炒股,對投資有點了解,所以就果斷下手了幾個醫藥股和板塊基金。後面醫藥走勢一直很強勢,也讓我小小地賺了一筆。」

除了周斌提到的醫療、醫藥之外,白酒、半導體、網際網路等板塊也一起組成了2020年理財界話題度最高的財富陣營。

7月上證指數開始走高,像馬迪一樣被朋友或者新聞媒體安利成功的投資者也在不斷增多。12月臨近年底,也許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年終獎,大家又開始研究理財的可能性。

網上發帖的年輕人不斷增加,真刀真槍開戶理財的實戰派也不在少數。根據證券之星的數據測算,2020年的股票新開戶數量不斷上漲,散戶投資者接連入市,最高的一個月新增投資者接近250萬,同比增長了130%。

但入場歸入場,年輕人紛紛理財的前途仍然存疑。他們究竟是踏上了實現財富自由的康莊大道,還是無形中成為了一棵茁壯待宰的韭菜呢?心存疑惑的年輕投資者也把自己的擔憂和問題發在了網上。

對於投資理財,年輕人都有哪些困惑?

DT君翻看了知乎所有熱門的問題,發現大家對於理財的疑問是有層次的。

知乎理財區回答數量最高的5個熱門問題中,大多都是「手頭有點小錢,該如何理財?」「如何搞副業賺錢?」這樣剛入門的問題。並且,大家對於投資理財的理解也基本不超銀行存款這樣的基礎金融產品。唯一有些門檻的問題就提到了「基金定投」。

事實上,現在除了銀行存款和少數保本理財產品外,幾乎沒有什麼產品是一定賺錢的,就連部分貨幣基金其實也不是絕對保本的。

所以「一定賺錢?」的問題背後同樣是對投資幾乎完全陌生的新手。

馬迪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在這次出手之前,他還分不清股票和基金的區別。被問及為什麼選擇基金,馬迪說:「畢竟自己沒有經驗,股票的風險係數較高不敢輕易嘗試。基金是不同的股票或者債券等投資標的組合的產品,並且有專業的基金經理來操控,相對比較容易上手。」

馬迪的投資邏輯其實代表了大部分年輕人的「搞錢」方式。騰訊理財通發布的《8090後理財報告》顯示,2018年偏好直接投資股票的年輕人只有12.6%,超過半數的年輕投資者會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就包括了馬迪購買的招行白酒基金,以及如今大火的農銀新能源基金。

雖然我們前面提到開戶數大量提升,但年輕人的投資偏好仍然比較穩健。財富新人們仍然對持有股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保持了一顆敬畏之心。

DT君進一步整理分析了大家針對理財的所有問題後,發現和馬迪一樣剛剛入門但還不甚了解的朋友的確不在少數。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具體的操作策略,其中包括推薦哪些產品、如何看待行情判斷牛市、如何確定買入賣出點等等具體的交易方法。

進階一些的問題主要涉及「做長線還是短線」「如何抄底」「如何看財報以及K線等技術指標」等。這些問題中不乏很多專有名詞,一看就有門檻,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金融及財務知識。

林濤就屬於頗有經驗的投資老手,有著五年交易經驗的他,每天從開盤到收盤都會時不時的打開炒股軟體,看走勢尋找進出場的時機。有時碰到特別的股票,還會在開盤前參與一下集合競價——這是一種對經驗要求更高、更進階的投資方式。

「不過即便對K線、MACD、BOLL這些指標了如指掌,熟悉各種低吸高拋、龍頭首陰戰法等等策略,但終究還是紙上談兵,股票這東西誰都說不好,有時候碰上天地板(指開盤漲停,收盤跌停,一天浮虧20個點),虧得褲衩都不剩。」林濤說。

即便是股神巴菲特都會在四次熔斷中狠狠地栽一個跟頭,林濤這樣的投資者也有更多要學習的地方,更不用提周斌、馬迪這樣交易市場的初學者了。

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理財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頭到尾將年輕人的理財過程拆解一番。

首先是環境。2020年的理財潮流和時代背景有比較強的聯繫。疫苗上市等利好消息又帶著市場回暖,大量投資者嗅到了投資機會,同時他們又把發家致富的消息帶給了更多人。於是,年輕的新手投資者,就拖家帶口地來到了市場上。

最明顯的就是微博熱搜。在疫情信息、飯圈新聞等熱搜常客之外,近期「基金」「白酒股」等熱搜也常常出現在高位。當一個貼近年輕人的平臺正在熱烈討論理財時,圍觀小白們多少會被討論帶動。

第二是觀念。這次股市行情並非造就了中國年輕人理財觀念,而是給年輕人的內心早已有了理財的意識和萌芽一次體現的機會。畢竟在這次理財潮流起勢之前,副業/斜槓等概念,已經在年輕群體中深入人心。

最好的例子就是「深圳女孩」。作為如今網際網路上最熱衷於「搞錢」的一批人,深圳女孩身上的投資理財意識是無可比擬的。當北京女孩還在討論去SKP買什麼包時,當上海女孩還在討論去哪裡看展時,當廣州女孩還在討論去哪裡喝早茶時,善於搞錢的深圳女孩可能已經掏出了手機,設置好了數個鬧鐘,分別用來提醒自己「A股開盤」「美股開盤」和「××樓今日收租」。

在一個互道「恭喜發財」的國家,各年齡段從來不缺乏「搞錢」的氛圍。

第三是便利性。移動網際網路除了讓年輕人花得更容易,也讓理財變得容易。相比親自跑到網點和爺爺奶奶輩的理財選手線下見面,在手機上買賣股票和基金更符合年輕人的生活習慣。《8090後理財報告》中也提到,年輕人購買理財產品的主要渠道仍然以線上為主。只有1/5的人偏好前往營業廳「實地考察」。

但年輕人潛在的理財缺陷在於:影響年輕人理財決策的,是產品的話題度高低,他們購買的理財產品常常是平臺推薦的當紅選擇。這種被稱作「社區型理財」的投資方式,很難根據個人財富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跟風屬性較強,也容易翻車。

所以,一番剖析下來我們可以大概總結如今年輕人的投資觀念和趨勢——①有追求致富的願望②理財觀念比較穩健,希望有專業人士替自己打理財產③投資決策常常受輿論影響,對投資缺乏明確的方法論。

雖然最近暴漲的白酒、新能源板塊讓更多年輕人有了賺錢的機會。下班時看一看今日的收益,也常常有一種被「包養」的感覺。投得多了發家致富,投得少了至少每天賺個飯錢。

但這種穩穩的幸福,究竟能持續多久,DT君也不敢妄下定論。畢竟股市裡向來有著一股玄奧的力量:

(圖源:百度知道)

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免俗地告訴大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作 者 | 羅仙貝

編 輯 | 阿 米、小 唐

設 計 | 宋丹琳、戚 震

相關焦點

  • 理財產品那麼多,但基金卻被獨寵,究竟為什麼?
    理財二字,對於年輕人來說真的算是不錯的一種投資,畢竟,很多年輕人逐漸意識到了,光靠自身那點死工資,似乎是完全無法滿足未來過日子的夢想,所以,合理利用理財賺收益,便顯得格外重要了。如今來看的話,理財市場裡的產品真的算是越來越多元化了,這一點,對比起父輩那個年代來說真的不能比。不過,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現,那麼多理財產品當中,或許基金才是最被大多數人喜愛的。那麼,為什麼如今買基金的人越來越多了?普通人買基金,真的能夠掙到錢嗎?買基金想要掙大錢,這種夢想真的可能實現嗎?
  • 華訊投資:新手理財基金定投,相比收費股票真的賺錢嗎
    華訊投資注意到,近年來基金定投成為了小白理財,職場白領人士的首先理財選擇。股市就像經濟學原理讓人晦澀難懂,高冷高門檻的氣場,使得初次接觸理財產品的年輕人心生頓意。顯然基金多項選擇與溫和的氣質,比起收費股票賺錢的可能性大得多。
  • 基金理財成年終獎投資首選?你的這兩筆錢要分開管
    點擊此處,立即報名>>>>這兩筆錢,少則幾千,多則數萬。有人把孩子的壓歲錢存起來當孩子的教育基金,一部分年終獎存起來當作自己的養老金。存這麼兩筆使用時間還很晚的錢,小巴總覺得怪浪費的,於是跑去找《總編帶你學理財》的主講人丹荑,問問她有沒有什麼好的理財方法。
  • 年輕人應該怎麼分配工資 讓自己成為理財能手的第一步
    人人都知道,只有工作、付出勞動才能換來收入,每一筆工資都是辛苦賺來的,但如果自己的消費不能節制,使勁揮霍,也總有一天會花光,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怎麼分配工資呢?想清楚這個問題,也是讓自己成為理財能手的第一步。
  • 這屆年輕人有多會搞錢?
    問到身邊人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除了健康平安,就是財務自由。朋友們好像也沒啥心思談戀愛,一心專注搞事業,努力賺錢進行時。這屆年輕人為了賺錢有多努力?西西君最先想到的就是基金,總是熱搜提名,實在太火了。有數據顯示:2020新增基民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一半以上。
  • 短期的錢,有必要進行投資理財嗎?
    大家都知道,投資理財的資金是有時效性的,分別為短期理財、中期理財、長期理財,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根據自身來分析投資的需求,將資金成本控制在投資者提供方便周轉的時間內,這樣對於個人理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和資金投入使用功能需求,都比較好控制。短期的錢有必要進行投資理財嗎?
  • 基金經理年薪7000萬?這個可能嗎?他們到底賺多少錢?
    基金經理年薪7000萬?這個可能嗎?他們到底賺多少錢?那麼很多人都想知道,基金經理們到底能賺多少錢?老齊也算還在這個行業裡做過,但是也都是幾年前的事了。有點過時了,但是應該至少比這些媒體分析的靠譜的多。首先,基金規模提管理費,這個管理費也並不會全都落在公司,中間會有相當一部分給到了渠道,包括銀行和網際網路平臺,所以基金公司實際上根本賺不到1.5%,能有一半就不錯了。然後還得包括各種運營成本,宣傳成本,和稅費,真到利潤上也就0.5%左右,甚至更低。
  • 人人都應該了解的理財知識(基金篇)
    有句話叫:利益是人類行動的一切動力,我相信很多在場的朋友都是奔著搞錢來聽的,之前我也分享過一個萬字文檔,叫 《大牛市可能真的要來了,送上一份簡明基金投資攻略:從入門到放棄》,可能有一些朋友已經看過了,可能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這次再花大概一小時的時間詳細講一下更基礎的東西。
  • 選好投資產品才能賺到錢!
    ●認識投資產品的「三性」●要說目前市場上的各類理財產品,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市場做不出。那麼,當下的各種理財產品到底應該怎麼看呢?流動性,是指投資之後是否容易變現或退出,也是投資三性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而事實上,它對於能否真正「賺到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它關係著收益性—任何投資的收益性,無論高低,都只有當收益真正兌現的時候才有意義。
  • 月光到10萬存款,學生和上班族的理財秘籍!
    理財是每個年輕人都必須學會的,今天來介紹一下適合大學生和上班族的理財入門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01 適合年輕人的投資方法 假如你手裡有2萬塊錢,如果只是存銀行,放10年也不會變多,反而貶值。 如果放在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裡,2-3%的收益率,一天不到1塊,跑不贏通脹。
  • 從「深圳女孩」到「全民炒基」,年輕人最愛的還是它
    「深圳女孩」們聚會不聊八卦不吹水,都是聊投資,買房、炒股、基金、副業……而近一年來,投資基金成為她們不少人的選擇,因此現在有人叫她們「基金女孩」。「深圳女孩」出現的背後可以看到,當下,基金投資已頻繁出現在年輕人的聊天話題中。
  • 【隆暉實業】五個投資理財技巧教你如何理財讓錢生錢
    惠州市隆暉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04月02日, 是一家實業投資公司。現在市場上理財產品種類較多,比方銀行理財、股票、基金、債券、國債、黃金等等。這些理財產品所對應的風險巨細也不同。對於挑選哪種比較適宜,這就需求依據自身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來進行挑選了。
  • 看別人理財賺收益,心裡羨慕不已!但兜裡沒錢怎麼辦?
    奈何,自己沒有那麼運氣,最終便是本金1萬塊錢逃了出來,那種經歷,如今都算是歷歷在目。二、想要理財但兜裡沒錢,怎麼辦?很多人都覺得,別人理財一天能夠掙上千塊甚至是上萬塊,著實讓人羨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其它人之所以能夠有這麼高的收益,主要還是他們本金比較高。
  • 總聽別人說理財賺收益,手裡有5萬本金,該如何理財呢?
    對於現在這個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或許是因為接觸網際網路越來越方便了,所以我們也能夠接收到一些新的思維甚至是理念,這一點,便是父輩那個年代所不曾擁有的,這也是網際網路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理財,便是網際網路發展帶給年輕人最大的一種好處。
  • 同事從高一開始理財,收益遠超工資,理財越早真的賺錢越多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理財肯定是越早越好的事情。一切,正如某位網友提問那般:自己某位朋友表示,他從高一就開始炒股了,如今的收益遠超本職工作,這便是錢生錢帶來的好處。那麼,理財真的是越早越好嗎?理財,又是否真的是可以幫我們賺到錢呢?理財方式那麼多,普通人又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呢?
  • 如何用不到1%的錢,賺到10%+的收益?
    賺錢是一項很主動的技能,至於能賺多少錢,取決於個人資質和市場動態,但理財,卻又可以理解為一項被動賺錢的技能。當你開始理財時,你或許會更理性地看待世界,更自由地做自己的選擇,將手上的資源分配得合理,而不是只會盲目地賺,卻又盲目地花。
  • 一年下來,自己理財到底賺了多少錢?
    其他目標咱們先不說,理財收益達到目標值了嗎?因為這項收益可能決定我們對自己年終獎勵的大小。收益多的,獎勵個旅行,收益少的,獎勵出去吃頓好的。但每次問到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就會頓一下,然後問我,我一年到頭買了挺多理財的,像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買了一大堆,收益五花八門,到底怎麼計算收益呢?今天小司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計算公式,套進數字就能用的那種。
  • 恆天基金邵亞娟:線上理財正當時,恆天基金髮力數位化轉型
    2020年開年,在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技術正逐步重塑金融行業背景的大趨勢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加速改變了人們的金融生活,改革了金融行業的服務模式,同樣加快了金融科技在金融業的發展和應用,也加快了金融業數位化轉型進程。恆天基金在2020年全年,發力布局線上理財,加強在數位化、網絡金融服務方面建設,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受益頗多。
  • 理財理到最後就是理人生,投資說到底是在講人生哲學.
    需要小心的是,這句話很容易為那些收入支撐不起高配,卻超前消費的年輕人提供一個理想的藉口——我沒有儲蓄,因為我把錢都投資到自己身上了。在如今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人們很容易被消費洗腦,商業廣告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欲望,我們一次又一次消費或許只是在不斷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卻美其名約」投資「。這種所謂的投資,其實是負債,你內心的欲望之流不斷偷取你的現金流,遲早會拖垮你的人生。
  • 投資與理財有什麼區別?學會了告別死工資
    我們經常聽到投資理財一詞,其實投資理財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名詞,他們會根據你的目標、能力和智慧產生相應的組合。我們先說說理財,首先我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是理財,怎麼去理財?有很多朋友說購買理財產品。對,我們要記住一個詞,產品。理財就是購買理財產品,而產品一定對應的是生產製造商,而理財這類特殊產品的購買價值就是消費者會認為這類產品未來會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