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知道自己很煩人嗎?
姜思達在跟拍於正的第二天,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才和於正相處了兩天,姜思達就向節目組表示自己受不了這個人。
成片裡姜思達多次翻白眼,強忍脾氣,跟工作人員吐槽說「我能煩一個人嗎?」
最近,姜思達的全國首檔明星社交類節目《僅三天可見》播出,邀請到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的話題人物於正,來了一場正面交鋒。
光看精彩片段,就感覺到了十足的火藥味。
但,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整個節目中,於正有至少三次讓姜思達不高興的時刻。
第一次是在片場吃飯,於正說姜思達可以吃兩份飯,暗示他胖和瘦都沒差。
姜思達從一開始尷尬地舔舌到看向別處,被冒犯的神情一覽無餘。
更要命的是,第二次的冒犯緊接而來。
於正開始評價起姜思達的長相:「你在普通人眼裡也還可以。」
換言之,就是在他這樣專業人士看來,姜的長相不盡人意。
剛結束外貌點評,於正又開始了他「好為人師」的一面。
頭一轉,他讓一旁的新人演員模仿一下姜思達。
演員面有難色,姜思達試圖解圍,於正堅持。
姜思達終於把話說明,「你這樣,讓我們兩個人都很尷尬。」
而新人演員這邊,聽到於正說出「你只能演個龍套了」之後,臉上的尷尬再也藏不住了。
在餐桌上,姜思達問於正:如果一個人一直盯著你看,你會不舒服嗎?
於正說這樣的行為很無聊,是在浪費時間。
又說姜思達最大的優勢就是青春,所以時間多。聽到於正說自己年輕,姜思達喜笑顏開。
還沒開心幾秒,於正一邊補充道「雖然你沒那麼美」。
這話聽了誰能高興?
看來於正還是那個於正,依舊帶著明確的攻擊性,每句犀利的話好像都披著調侃的外衣,又像是以一種很認真的方式交流。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無處不在的攻擊性,於正在工作中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威。
一到片場,在場工作人員都騰的一聲站了起來。
一路走,一路被工作人員的彩虹屁包圍:
「於老師自帶美顏」「可以出道了」「於老師C位出道吧」。
於正還是拿情緒價值控制他人的一把好手。
在一通和劇組人員的電話中,於正連珠炮似的呵斥工作人員。
並對姜思達說,如果對方犯錯誤,你要用非常強烈的語氣,和絕對不能接受的態度去告訴他,他才會知道。
而且,這不是他最生氣的時候,這樣的脾氣,只是他的工作日常。
姜思達對此的評價是,很妙。
如果一個人意識到自己能夠用情緒操控別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一直如此,那只能說這個人,真的不好惹。
於正出現在節目裡的第一幕,就顯露出了工作狂的本質。
這個在2003年正式成立自己工作室的人,至今已經為40多部作品擔任了編劇或製片人。
差不多有15年的時間,都是在橫店影視城這個小鎮上度過的。
姜思達探班的頭一天,於正拍攝到特別晚,第二天又早早來到現場,別人都還沒有開工。
他還說起,曾經因為過度疲勞,在跟李易峰講戲的時候,直接昏過去了。
於正對於工作出奇地投入,還表現在他與手機之間的關係上。
採訪的前兩天,鏡頭捕捉到於正看手機的畫面,好像靜音了一樣。
跟拍第二天,姜思達跟著於正去談合作。
在客人面前,於正毫無顧忌地擺弄著手機。看手機時的他,出奇認真,以至於有好幾段十幾秒到半分鐘的冷場。
交流沒回應,客人就那麼尷尬地端坐著。
兩人一起去看黃梅戲,於正一直說要考驗一下姜思達的文化水平。
自己卻在臺下打起了哈氣,要不就是看手機。
客人來做客,手機響了,於正也是毫不猶豫拿起手機,這一拿就是十來分鐘。
僅僅兩天的相處,姜思達說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於正。
於正還特別狠,不僅是說話,更是在工作中的那股子狠勁兒。
姜思達要拍張穿皇帝戲服的遊客照,於正馬上一盆冷水澆下來:
「我不想拍,因為我對服裝有要求,下次你可以看看我的(服飾質感有多好)」。
看得出來,於正不僅有小傲嬌,對於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抓得很細。
先不說作品口碑如何,作品的傳播度,足以讓他在業界牢牢地霸佔一席地之地。
哪怕是這樣,於正還是「不想放過自己」,直言時間不夠用,太多的劇本來不及寫。
有時候幾天不睡覺,拼命創作,生怕靈感消失。
《宮》系列大獲成功後,於正坦言住的依舊是七八十元一晚的賓館。
住的地下室發黴了,老鼠在旁邊跑來跑去,第二天還是繼續住那兒。
因為他覺得這樣「不舒服」的狀態,有利於創作。
最狠的是,減肥40斤。
就像姜思達說的那樣,「興許那些能難倒我們的事情,打倒不了他」。
節目中,姜思達一直想要找到於正的弱點。
他自信,他不怕輸,他什麼都敢說。
那他到底怕什麼?
他說他恐高,我倒沒覺得。
我覺得於正真正害怕的,其實是年齡。
三次同學會,他一次都沒去過,因為沒有共同語言之外,他說自己很小,而同學們都變老了。
到了遊樂園,於正連說自己是老年人,不能接受那麼東西。
但姜思達一邀請,他不服的勁兒又上來了。
碰碰車、高空飛翔、跳樓機、打氣槍……會玩不會玩的都要玩,但海盜船還是不敢坐。
不過,因為不會開碰碰車,他的碰碰車之旅幾乎一動不動。
於正對自己的經驗和閱歷充滿了自信。
認為在他這樣經驗豐富,有年齡積澱的人面前,姜思達除了青春,沒有什麼優勢。
但對姜思達的年齡的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我想,這也許是於正在衰老面前,進行的一種自我保護。
甚至回憶起過去的種種表現,說自己在媒體上說過一些很衝的話、具有爭議的言論,源自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不知道是不是迫切想證明自己也年輕過。
於正的矛盾,不僅體現在年齡問題上,也體現在人際關係和輿論評價中。
比如,毒舌和「狂妄」一直是他的標籤。
吐槽起同行:
點評藝人:
如此樹大招風,經常把自己推到輿論風口浪尖的他,認為自己並不在乎別人的評價。
但又會講起被合作過的女演員在私底下吐槽的事。
多年前,有個女配因出演他的戲而走紅,卻忘恩負義地在背後說他壞話,對他造成了無限傷害。
不過他又說,時隔多年後收到道歉,自己也釋然了。
這個人就是這樣,狠中帶點敏感。
於正其人和他的作品,黑與粉可能是一樣多。
他說,40歲了,他也開始反省。
反省過去哪些做得對,哪些做不好。
就像節目播出後,衝突激烈的場面在網上熱轉。
「姜思達煩於正」霸上熱搜。
於正說,真的要對姜思達說聲抱歉,我以為我蠻熱情蠻周到的,看了節目才知道…慚愧!慚愧!
而姜思達的回應是:
「我特別慶幸能看到於老師這樣直接的一面,他的直接會讓我頓感驚懼,卻又轉化為一種好奇:作為一個人,還有多少種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我們有一個相似之處,是從頭到尾都在說真心話。」
在三天相處最後的對談裡,於正跟姜思達說,他很喜歡金庸的一句話: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大鬧一場,他已經做到了。
但五光十色的影視圈,目前他應該不會打算離去。
不論下一部作品是不是又充滿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