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無意的繞道IP,都將給市場帶來不可忽略的傷害。
文/七月
可能沒有多少IP會像「陰陽師」這樣,擁有如此高的市場估值。
今年10月,網易經典遊戲「陰陽師」被公布了其整體估值——702.2億,已經四周歲的「陰陽師」仍然有著不容小覷的IP價值。這一遊戲IP其實是以日本的陰陽師IP為背景製作的,與原IP相關的小說和衍生的影視作品都積累了一定的受眾基礎。可以說,「陰陽師」這一頂級IP想要搬上大銀幕,有著不小的商業優勢。
不過,對於即將上映的《侍神令》和今天上映的《晴雅集》來說,截至目前的宣發動作和內容並沒有過多地強調與「陰陽師」這一IP的關聯度,大部分觀眾不會將這兩部影片與「陰陽師」這個大IP直接掛鈎。這極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影片所能實現的商業價值,且與「陰陽師」這一IP的開發價值之間存在一定的落差。
這兩部影片與原IP之間的「疏遠」可能是無意的。這從某種角度來看恰好證明了,現階段的市場和大眾依然對IP開發存在著不小的質疑和偏見,而這種質疑和偏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和大眾對IP價值的理性判斷。
對於國內電影市場而言,之前的IP開發模式確實存在問題,但未來更多的商業影片不可能完全拋棄孵化IP的路徑。畢竟,IP所擁有的市場價值和帶來的產業效益,是原創電影不能輕易達到的。那麼,未來就需要市場和大眾更為積極地接受更多IP改編的嘗試,這種認知轉變很有必要。
1
—兩版「陰陽師」—
背靠頂級IP。
接下來的國內電影市場即將迎來一場IP大戰。一版改編自夢枕貘小說《陰陽師》的《晴雅集》定檔聖誕節,一版改編自網易手遊「陰陽師」的《侍神令》定檔春節檔,兩部影片的背後有著同一個IP「陰陽師」,前後相隔近2個月的兩版「陰陽師」將進行一場PK。
實際上,這種同IP改編影片之間角逐的局面在國內市場上並不多見。頗受關注的一次當屬2015年兩版「鬼吹燈」的競爭了:國慶檔上映的《九層妖塔》斬獲了6.82億的票房,登錄賀歲檔的《尋龍訣》略佔上風,積累了16.78億的成績。
雖然對比之前的兩版「鬼吹燈」是陳坤與趙又廷的「胡八一」對決,這次的兩版「陰陽師」是兩人的「晴明」對決,《侍神令》與《尋龍訣》一樣由工夫影業製作、陳國富監製,但不同的是,兩版「陰陽師」並沒有在「陰陽師」這一IP背景上進行過多的宣發動作和聯動。
尤其是,「陰陽師」作為一個頂級IP,改編作品搬上大銀幕的時間其實有點錯過了最佳時機,畢竟這一IP在當下的國內市場所擁有的熱度不如前幾年的風靡。不藉助IP的影響力,可能很難觸達到更多的圈層受眾。
此外,從影片的備案立項表來看,無論是2016年備案的《侍神令》、還是2019年備案的《晴雅集》,首先是片名,這兩部影片從一開始的備案立項就儘量與「陰陽師」這一IP不那麼直接相關。
而在內容簡介上,這兩部影片顯然也在脫離「陰陽師」這一IP上都做了最大化的本土落地和改編創新,比如《晴雅集》將故事背景從日本的平安時代平移到了漢化的架空時代,以及博雅的身份和經歷相較原著發生了變化。
2
—孵化IP的戒備心—
繞道而行。
從《晴雅集》和《侍神令》這兩部影片對待背後的「陰陽師」IP的態度來看,這兩部影片並沒有更多地追求與這一IP之間的關聯度,可能更多的是以偏向於原創電影的思維來進行布局和打造的。
這背後意味著什麼呢?不難發現,經歷了尚不成熟的IP開發模式,不少IP改編作品市場表現出現崩盤之後,如今的市場和大眾對商業大片繼續孵化IP有著不小的質疑和偏見。
可能對於《晴雅集》和《侍神令》這兩部影片的製作方來說,他們不是有意地在降低與「陰陽師」這一IP之間的相關性,即使是無意的,也說明了他們對IP開發存在著一定的戒備心理。這種對待IP的態度其實是有些過度的反應。
究其根本來看,在早些年的國內電影市場上,包括《微微一笑很傾城》《狼圖騰》等,一直以來有不少頂級IP被搬上了大銀幕,其中不乏類似「陰陽師」這樣的奇幻大IP。但縱觀這些背靠著大IP的影片,只有少數能夠像進入10億俱樂部的《尋龍訣》一樣擁有不錯的市場表現,這種IP改編的巔峰和熱潮過去之後,更多的IP改編作品收穫的是不盡如意。
在此之後,市場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單純的流量公式已經失效,內容重要性的開始凸顯,國產電影的IP開發雖然有所進步,比如從《捉妖記》到《捉妖記2》的更偏向於好萊塢式IP開發思路,是符合工業化發展的嘗試。但這一發展階段中,並沒有多少既叫好又叫座的IP改編作品出現,也有不少IP改編動作遲遲再沒有動態,IP開發的「春天」顯然還未到來。
這一整個過程帶來的便是大眾和市場對IP被搬上大銀幕的期待值產生了不小的落差,而市場和大眾因此對IP開發布局產生的質疑和偏見不僅沒被消除,反倒逐漸堆積起來,潛意識裡形成了上述有些過度的戒備心理。
3
—再看IP價值—
不會被拋棄的發展路徑。
實際上,如今的市場和大眾對孵化IP存在著一系列質疑和偏見,已經讓他們陷入了對IP價值的認知誤區,對影片和IP的關係有著「招黑和被招黑」的錯誤想法,從而不敢在IP開發上做更多的嘗試。這種談IP「色變」的思維,並不利於整個產業的發展。
以《侍神令》為例,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遊戲IP價值案例研究報告》,已有四年的網易手遊「陰陽師」最新一輪整體估值超過了700億,這對於目前儘可能不去強調背後的「陰陽師」IP的《侍神令》來說,相當於影片將會損失IP所賦予的商業價值最大化的更多可能性。這是需要注意的一點。
IP開發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折上升的,要做的是通過不同的IP案例來摸索和嘗試更適合的開發模式,最大化IP的商業價值,而不是因為一些IP改編項目崩了而避IP不談,甚至否定IP價值的所在。《侍神令》和《晴雅集》兩版「陰陽師」在布局IP上的「小心翼翼」,應該讓接下來想要進行IP開發的項目看到這一問題。
其實,市場需要清楚地看到IP對於改編作品的正向意義,有問題的是之前並不怎麼成熟的IP開發模式和思維,而不是IP本身所擁有的價值,IP的影響力能夠幫助作品撕開下沉防線,挖掘更多的市場空間。
對照好萊塢一直以來對待IP的態度和開發模式,以及好萊塢儲備豐富的IP基礎,可以看出IP開發這一布局方向本身並沒有問題,也是適合接下來國內電影工業化進步的一條發展路徑之一。
畢竟,對於商業電影來說,雖然在IP與影片之間不能直接畫上等號,但IP受眾基數較大等天然優勢所產生的產業聯動效益和商業價值,是單純的一部原創電影無法輕易達到的。如果長期將IP與影片割裂開來,反而對影片挖掘的市場價值帶來阻礙,甚至對整個市場有所傷害。
尤其是,經歷了疫情的致命性衝擊,長期處於復甦階段的國內電影市場需要藉助IP擁有的影響力和價值,來激活整個大盤的熱度,並嘗試打開更多的發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