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概括,這劇集齊了所有我嫌棄韓劇的理由。狗血拖沓、情節惡俗、人物腦殘、三觀不健康。這麼病態的愛情劇竟然據說當年很火,讓我再次相信日美劇和韓劇觀眾真的不是一個世界的審美眼光。
尹恩惠演的女主是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病得不輕,她的行為基本邏輯是越是傷害她的人她越是愛,越是怨恨對方就越想念。從頭到尾除了小時候的創傷以外,14年作為設計師沒有任何人格成長,由於缺乏父愛對人生中第一個對她好的同齡異性產生依戀,並且在被無情拋棄後這份依戀反而還加深了。女主的人格完全靜止在被強暴的那個夜晚,從李秀妍到ZOE的身份重塑幾乎是無效的,她壓根一點沒變,僅僅是編劇為了方便她每集都能換各種造型。
理清女主的腦子有問題之後,就不難理解男女主的糾纏為什麼如此乏味只能哭個沒完了。因為女主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恨男主,捉弄來試探去都是一堆謊言和口是心非。男女主最大的道德困境編劇根本就沒有要討論和解決,兩人從頭到尾都在迴避「當年一起被綁架你卻丟下我一個人逃跑」這個最致命的問題。女主不是治癒和原諒了男主,而是她連恨的勇氣都沒有,只能任由自己受虐和被支配。男主毫無魅力一直當笑話看不想多說。金警官的女兒恩珠的人設比男女主加起來都要強。
《想你》這劇並非一無是處的地方,是留下了璀璨亮眼的男二姜亨俊。既是一個深情男二,又是全劇最大反派,在腹黑和純情間遊走自如的設定。harry這人最符合正常人的邏輯,逃命、不安全、孤獨、自卑,但是14年間靠頭腦獨當一面,也一直在女主身邊充當守護者的角色,是全劇最可靠也智商最高的人物。男女主和他的童年都很悽慘,但別人沒有成長,只有harry長大後明顯更冷靜和成熟。其實換個角度把這劇當犯罪片看,著重品味一下harry整個復仇過程是怎麼布局的,心態是怎麼變化的,就會發現編劇和導演可能對這個角色是真愛,劇中最好的臺詞基本在他身上,也只有他有超近距離面部大特寫。
雖然harry的設定比較套路和常見,但還是忍不住誇誇俞承豪把人物演的大放異彩。19歲作為最小的主演,在3人戲裡整個是氣場壓制的。目光犀利,經常一個眼神就能讓人感到城府很深,對女主百般愛護又流露出脆弱不安的一面,人物的各個面貌都很有感染力。原本總看人誇俞承豪的哭戲我是不服的,分明人物的各種經歷都表達的很好,但在這部從頭到尾人人都哭個不停的戲裡,真的對比才知道他的實力何其強悍。男女主都是風吹眼睛那種哭,平平無奇,而姜亨俊見到媽媽的那一哭,瞬間的爆發力是真的能看見14年的思念和媽媽認不出自己的幻滅,有種在痛徹心扉中毀滅的景象。還有最後幾集3人對峙的場面裡,在特別好的節奏中張弛有度的發怒和反問,以至於對手站在道德制高點卻非常的虛,淪為綠葉。總而言之我沒有看過哪部戲裡男二能如此搶眼,主角根本視若無物。
我比較不滿的是,編劇收尾幾集給harry按了不少心理變態的帽子,有一種蓋棺定論他的下場都是咎由自取的無情。實際上他執著於報仇的心理非常的正常,他報復的對象本來就有罪,而女主根本不是因為他忙著復仇才離開他,而是14年裡女主對他沒有一丁點心疼,只有寄人籬下的委屈,所以找到下家就立馬拋下他走了,殺人什麼的都是藉口。不說親人,哪怕是朋友,也不可能在對方中槍的時候看都不看一眼。只能說男女主都有病天造地設的一對,harry比較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