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與推導幹支紀年的方法!

2020-12-25 家金86

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通過陽對陽、陰配陰,總共形成了60個組合,所以也叫六十甲子。紀年時,每60年一個循環,稱為一元,一元又分為三運,20年一運,上中下三元共180年又組成一會。

幹支甲子據《呂氏春秋》《五行大義》記載,最早是人文始祖黃帝命大撓所創。從考古學挖掘的甲骨文刻辭推測,至少在商朝第四代國君太甲時期就已廣泛使用。

十天幹天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十月河圖歷,也叫「十月太陽曆」,現在彝族不少地區仍然在使用這種古老的十月太陽曆。它將一年分為十個月,五個公月,五個母月。分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替每個月,那麼一個月36天,共360天,剩餘5或6天則定為節日,上下半年一次節日(彝族火把節就是源自十月太陽曆)。

十天幹也具備方位屬性,甲乙代表東方,五行屬木,星象為二十八星宿的青龍七宿。丙丁代表南方,五行屬火,星象為二十八星宿的朱雀七宿。庚辛代表西方,五行屬金,星象為二十八星宿的白虎七宿。壬癸代表北方,五行屬水,星象為二十八星宿的玄武七宿。戊己代表中央,五行屬土,星象為三垣中宮紫微垣。

十二地支十二地支最初是用來反應植物生成成熟過程的12個階段,通過生長的12個變化階段來描述時間屬性。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廣泛應用在天文曆法領域,通過觀測北鬥七星不同季節的鬥柄指向不同,人們把天空分成的十二個方位區域,並與十二地支相結合。

子就是孳,滋長、滋生,孳表示萬物長於下面,與二十八星宿的女、虛、危三宿對應。

醜即為紐,表示萬物捲曲即將冒頭,與二十八星宿鬥、牛兩宿對應。

寅即演、引,指萬物初生、引出,從這裡開始衍生、成長,對應二十八星宿的尾、箕二宿。

卯就是茂,是說萬物生長開始茂盛。對應二十八星宿的氐、房、心三宿。

辰即震,萬物都已蠕動起來,欣欣向榮的生長。對應二十八星宿的角、亢二宿。

巳即起,意思是陽氣升起到極點,陽氣已快浮盡。對應二十八星宿的翼、軫二宿。

午表示交午,萬物陽氣之道將盡日趨成熟,陰氣始生。對應二十八星宿的柳、星、張三宿。

未即味,是說萬物快要長成,有滋味了。對應二十八星宿的井、鬼二宿。

申即為身,指萬物的身體、外形已經長成。對應二十八星宿的觜、參二宿。

酉表示老,指萬物已經成熟,開始收斂。對應二十八星宿的胃、昂、畢三宿。

戌即滅,表示陽氣尚存,但已潛藏,萬物開始衰落滅亡。對應二十八星宿的奎、婁二宿。

亥即核,指萬物收藏在裡面,入核的意思。對應二十八星宿的室、壁二宿。

如何推算幹支紀年幹支紀年是我們古代應用最廣的紀年曆法,現在仍然是農曆中普遍應用的曆法,比如2020年就是庚子年,前一年的2019年則是己亥年。那麼任意一年是如何推算幹支甲子呢?

我們先將天幹地支標上序號: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同理,子1,醜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然後用年數減3,所得之數的尾數就對應天幹。年數減3所得之數除12,取餘數對應地支。這樣就求出所求年份的幹支甲子了。

古人還有掌上推導演算的方法,在此不多做介紹。因為可能有朋友會問了,如果不懂八字命理,了解這個有啥用?那好,我想問的是,你曾經為歷史學習苦惱過嗎?你還記得中國近代史上那些著名事件是哪一年嗎?辛酉政變是哪一年?甲午海戰是哪一年?戊戌變法是哪一年?庚子賠款是哪一年?辛丑條約哪一年籤訂的?辛亥革命又是哪一年發生的?

就算你不喜歡歷史,你的孩子要不要學歷史?那麼,對於學歷史的同學,如果會幹支紀年推算方法,遇到判斷題或者選擇題時,只要核對天幹編碼,一下就能判斷出正確答案!例如:

通過前面所講的方法,對天幹地支從1開始編號,那麼年數減3,所得之數為對應天幹。一下就能知道1893-3=1890,尾數0即對應為「癸」,那就不是甲午,所以判斷為錯!其實甲午應該是1894年。同樣的辛酉政變這道題,我們可以根據答案反推,天幹「辛」對應數是8,答案中哪個年份減3後等於8呢?很容易就能發現是1861年!

當然推導方法不止一種,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從公元紀年如何快速推導出「甲子」「乙卯」等幹支紀年的方法
    當你問1986年你出生哪一年是幹支年的哪一年。他就會「甲」+2= 「丙」,「子」+2=「寅」,1986年是丙寅年。這個方法挺好,但需要太多的樁,每個人能記憶的樁非常有限,但數字是無限的,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年份,比如公元368年是幹支什麼年?恐怕沒有人提前定過這個年份附近的樁。
  • 幹支紀年曆
    1、天幹地支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 2020年文化常識入門—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幹支的一個循環原則上,天幹與地支的使用上有配對使用的要求,即如下兩組配對且交叉使用。如再配上生肖的話,其使用方法為,例如公曆1984年為一個周期的第一年,即上一組開始的甲子鼠,1985年則輪到下一組的子醜牛,1986年又到下一組的丙寅虎,1987年輪到下一組丁卯兔,如此下去。最後形成一個循環。
  • 奇門遁甲中的天幹地支
    1.什麼是幹支?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源於樹木的「幹枝」,是代表時空體系的符號,古人用於記年、月、日、時、方位、數據等 ,年月日時為時間,方位為空間。幹支是中華始祖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探究五行之情,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幹,作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
  • 純乾貨:如何簡單推算自己生辰八字,國人必學的天幹地支紀年法
    給大家打個樣,假如現在是陽曆2020年8月21日下午3點半,那在天幹地支紀年法中這個時辰庚子年、甲申月、丙申日、戊申。假如這個時刻有寶寶出生了,這裡的「庚子甲申戊申」就是這個寶寶的生辰八字,命理學也叫四柱,根據四柱與天幹地支的五行結合,有可推出其五行。下面開始講重點了!下面的內容,必要時需要做好筆記,必要時可停下來整理思路。
  • 天幹地支如何配六十甲子?幹支含義是什麼?地支的十二生滅狀態
    十天幹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幹支紀法。
  • 幹支計算時辰的方法
    三、關於計算日子的方法: 天幹地支相關介紹 1,天幹地支簡介: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辭源」裡說,「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
  • 「幹支」紀法什麼時候開始應用?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各有不同
    「天幹地支」這二十二個字其實是早就創造出來了,在甲骨文當中已經有所辨識,也是用以表達序列,比如一些帝王的名諱便是如此,像商朝就有盤庚、帝乙、帝辛等等名號。需要知道的是,用幹支來紀月、紀日是很早就有的傳統,無法確定起於何時,但用於紀年的做法卻要晚得多,起碼在西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規制。
  • 歷史學習小竅門:熟練幹支紀年轉換 把握歷史脈絡
    甲午海戰 時間記憶的竅門不止一個,這裡介紹一個偶然發現的竅門: 熟練掌握幹支紀年轉換為公元紀年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涉及幹支紀年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
  • 古陶瓷專家教你如何通過天幹地支底款換算瓷器年份
    這期視頻節目古陶瓷鑑定師張杰老師將向大家介紹天幹地支紀年法,以及如何通過天幹地支推算瓷器的準確年代
  • 天幹地支的日柱算法
    20世紀閏年的元旦日幹支推算方法如下:元旦日天幹=該年末尾兩位數÷4(如果計算出來的數大於10,就一直減到小於等於10為止),再對照圖一,數字為多少,天幹就為多少;元旦日地支=元旦日天幹計算出來的那個數÷4,看餘數,再參照圖二(能夠被整除,即餘數為0的數,也算為酉)。
  • 年月日時的幹支分別是怎麼推算的?
    我們都知道曆法中的年、月、日、時四個時間都有天幹和地支,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單雙各自匹配形成六十個幹支組合,稱六十甲子。月時的幹支是有一定規律的,而年和日的幹支推算方法就複雜多了。公元後的天幹與公元紀年的數字是固定的,因為公元紀年數是十進位,天幹也是十位一循環,於是我們從歷來的天幹紀年中一一對應出公元的個位數,即:0庚、1辛、2壬、3癸、4甲、5乙、6丙、7丁、8戊、9己。
  • 陰陽五行及天幹地支的關係,幾張圖錶帶您了解
    2.何為天幹地支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古代又稱為「 枝」。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 幹支紀年法之前古代曾利用木星運行規律進行歲星紀年
    人們把周天分為十二分,稱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來紀年。因此,木星被稱為歲星,這種紀年法被稱為歲星紀年法。此法的起源年代還不清楚,但在春秋、戰國之交很盛行。因為當時諸侯割據,各國都用本國年號紀年,歲星紀年可以避免混亂和便於人民交往。《左傳》、《國語》中所載「歲在星紀」、「歲在析木」等大量記錄,就是用的歲星紀年法。
  • 帶娃破天幹地支八卦鎖,智能硬體與古文化的玄妙結合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成了幹支紀法,可以用來紀年、月、日、時辰,而幹支紀法又可以轉化成八卦,作為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
  • 奇門遁甲中天幹地支是什麼?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又稱為「幹枝」,就好比樹幹和樹枝,幹強枝弱,以幹為主,幹支是我國古代人民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符號,因為古代計時不是根據現代的陽曆來計時的,它是用十天幹配十二地支來計時的,一個天幹配一個地支,年、月,日,時都用天幹地支計時,後來天幹地支的作用又延伸到生產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 淺說幹支紀日及其推算
    用幹支紀日的方法比幹支紀年、紀月起源早,至遲在殷商時代已使用。殷墟甲骨文已有大量幹支紀日的記載,據考從春秋時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紀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計2600多年未間斷,是世界上最長的連續紀日資料。
  • 易學文化的幹支紀時法
    易學文化的幹支紀時法中天易張永紅整理在預測時,首先要明確預測的時間,即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而中國傳統的紀時方法是採用幹支紀時法,例如1994年3月1日上午10時 預測,就寫作甲戌年周易的各 門術數的分支,都是用幹支紀年來推算的,實踐證明準確率是十分驚人的,外國人稱中國的幹支紀年法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年幹支每六十年一個周期,推算年幹支,按其次序順推即可。超過六十年,則取其餘數。快查年幹法為:甲4、乙5、丙6、丁7、戊8、 己9、庚0、辛1、壬2、癸3。例如 1994年,尾數為4,天幹即為甲,1995年尾數為5,年幹即為乙,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