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演唱會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舉行,它叫「拯救生命(LIVE AID)」。
這場音樂會,集結了100多名時代巨星,包括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皇后樂隊、尼爾·楊、齊柏林飛船、大衛·鮑威、U2等,不眠不休連唱了16個小時,覆蓋了150個國家/地區,大約19億觀眾,也就是近40%的世界人口收看了直播!為當時正在埃塞爾比亞遭受嚴重饑荒的人們,籌集到了8000萬美金的款項。
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也到場觀看
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結尾復刻了這場演唱會的高潮 —— 皇后樂隊登場的20分鐘演出,那是搖滾樂迷們公認最偉大的現場演出之一。
那是一段真正的激情燃燒的歲月,直至今日,我們再回顧那場音樂會,也依然壯懷激烈,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唱者都胸中有熱血。
35年後,我們又見證了一段歷史:21世紀遭遇新冠病毒這代人的「Live Aid」再次點燃了世界!
01
一場全球最大的抗疫義演
北京時間4月19日,為支持和感謝抗擊COVID-19的全球所有醫護人員,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倡導組織Global Citizen共同協辦,美國著名音樂人Lady Gaga擔任演唱會總策劃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 (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線上直播的群星演唱會,長達8小時的演出分為線上預熱6小時與電視直播2小時,世界多國上百名音樂人輪番登場帶來表演,在網絡上掀起了一波狂潮。
為致敬和支持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本次線上演唱會募集所得款項將用於為醫護人員提供防護設備。
Lady Gaga表示,「活動本身將集中在演出和娛樂上,為世界人民提供愛與希望,向醫療工作者表示支持!」凝結著愛與希望的音樂會,也將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最珍貴的記憶。
本次現場直播集結了多位國際巨星,包括見證了上一屆LIVE AID的傳奇巨星艾爾頓·約翰(Elton John)和前披頭四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剛剛在米蘭大教堂完成一人演唱會的義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以及大家喜聞樂見的詹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泰勒·斯威夫特(TaylorSwift)、酷玩主唱Chris Martin、綠日主唱Billie Joe、碧梨Billie Eilish、卡妹CamilaCabello以及席琳 ·迪翁 (Celine Dion)等。
除了音樂明星,還有其他娛樂和體育界的名人,例如貝克漢姆夫婦。
在演唱會名單中我們也發現了三個中國人的名字,他們是:郎朗、張學友和陳奕迅。
平日裡在舞臺上光鮮亮麗的藝人們,在屏幕面前就像親切的朋友,他們在書房、在客廳靠著簡單的設備表演。
比如,陳奕迅家裡就像是有個小小的音樂角,他坐在鋼琴前,抱著吉他給我們彈唱了《我什麼都沒有》。
在演唱之前,他還專門用粵語、普通話、英語向抗疫醫護人員表達了感謝之情。
這次彈唱很生活化,你能看到鋼琴頂上的雜物、旁邊的紙盒都沒有收起來。在之後返場的鋼琴彈唱裡,陳奕迅還很謙虛地說,其實我並不算會彈鋼琴,然後彈唱了《Love》。
歌神張學友在三面橙色百葉窗前演唱,你幾乎看不到他任何的生活痕跡或者家居環境。但歌神顯然是考慮過美學的,配合百葉窗穿了一件條紋衫,要不是特意選擇了撞色,他就要和百葉窗融為一體了。
開場白「在家沒事做,就來唱個歌吧,可能疫情就會過去了」後,歌神用手機自己為自己播放伴奏,唱《Touch of Love》的時候也特別動情,完全是演唱會級別的用心。
要知道,張學友的演唱會一直是高水準的,其[A CLASSIC TOUR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在音響系統方面選用的可是法國L-ACOUSTICS音響、英國DiGiCo調音臺以及森海塞爾話筒,燈光方面使用的是ACME的燈光,舞臺設備耗資超過6000萬元。
作為這場活動發起人的Lady Gaga,在2小時的網絡直播中作為開場嘉賓出現,雖然只是鋼琴彈唱,但專業設備並沒落下,唱功也是相當穩,塗鴉鋼琴譜還調皮了一下。
整個演出最後的壓軸表演,是Lady Gaga、席琳·迪翁、安德烈·波切利、約翰·傳奇和郎朗的五人聯合演出《The Prayer》。
這是他們為世界唱出的禱告之音。
02
一場音樂人的「自嗨自戀秀」?
音樂在災難面前的治癒性力量得到了印證。
網友表示,這場21世紀Live Aid絕對是有生之年系列,現場演唱會雖說沒有現場的磅礴氣勢,但更添溫情親切,動人至深。
但也有網友表示:「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幾乎沒有亮點,噱頭也少之寥寥。
「演唱會揭示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就算是一線的頂級專業歌手,沒有了伴奏、和聲、燈光、造型、舞美的加持,也就是隔壁KTV麥霸的水平,論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演出結束後,就「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抗疫義演的滿意度,微博自媒體「一句話新聞」發起一項投票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兩成的受訪者表示對本次義演感到滿意,而多達6成的人認為這次演出「湊合」。
「同一個世界:共同在家」或許不夠完美,比如大家吐槽的錄製感,缺乏真正的參與性。藝人們在家演出,設備、舞臺簡陋,沒有現場的視覺享受,歌手的表演也原汁原味,這種「不修邊幅」的表演方式,註定不如現場那般激動人心,但對於它想要帶給世界的那種【共同感】而言,恰恰是這種接地氣的方式,生動地詮釋了這次活動的主題——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這些不足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願世界無恙、山河依舊。
03
線上演出,演藝行業的「救命稻草」?
藉此次全球最大抗疫演唱會,我們看到,2020年或許還有很多黑天鵝事件,但對線上演出來說一定是一個發展契機。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演出行業全面停擺,演藝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全球現場音樂演出行業可能將因此遭受超過5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大型音樂節和巡演紛紛取消,演出主辦方接二連三宣布裁員計劃,場館方開始歇業並為員工放起了無薪假期,大量靠演出生存的獨立音樂人基本生活陷入了困境。
音樂人開始展開自救,線上演出成為了一種「可能的」紓困方式。在直播演出中,音樂人能夠維護自己原本的粉絲,甚至還會吸引一些潛在觀眾,大大降低了認知門檻。同時,比起線下的入場成本與不可控的風險,線上演出更「輕」更靈活,音樂人獲取收入的方式更有想像空間。
音樂人在Twitch直播
線上演出的嘗試一度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疫情是否會倒閉行業創新?現場音樂節的商業前景如何?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下,它看似是一種臨時性、過渡性的代替娛樂方式,或許並非風口。可長期來看,這種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喚醒了很多經紀公司、音樂人的危機意識。
面對日益多元化和分眾化的用戶需求,線上演出必定成為演出行業必備的補充方式,與線下相互融合,構成演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這次抗疫義演可能也讓整個演出行業意識到,儘管險阻重重,但擁抱創新和改革的腳步不該就此停下。
●今日互動●
你給這次的全球抗疫演唱會評幾分?
▼
THE END
責編|劉朝宗
內容|黃麗芳
排版|黃麗芳
部分圖文來源:36氪、道略音樂產業、虹膜、上遊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