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琪每日觀點·
那年,男孩25歲,女孩22歲,兩人初次正式見面,就訂下婚約;
那年,他27歲,她24歲,在神聖的婚姻下約定一生;
那年,他37歲,她34歲,兩人被迫分離,他被下放,她不離不棄撐起整個家;
那年,他59歲,她56歲,終於團圓,從此以後,他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那年,他87歲,她84歲,姑娘永遠離開了他;
此後的10年,他學鋼琴只為亡妻奏情歌,學畫畫以記彼此生平事。
他們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一言加兩語,四季伴三餐"的細水長流。
01
愛上你,有了軟肋,也多了鎧甲
26歲的他,從黃埔軍校畢業,借著假期他回家訂親。兩家人是世交。
當他和父親走至廳堂時我忽見左面正房窗門正開著,有個年約20歲,面容姣好的女子正在攬鏡自照塗抹口紅——這是他第一次看見她的印象。
這場相遇,雖是父母的安排,但兩人之間,卻互相產生了真切的好感,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
假期結束,小夥子返回部隊。這一次,他的行李裡多了很多女孩的照片。
有時候,對愛情而言,時間和距離也會成為兩個人感情增進最大的推手。
在遇見女孩之前,小夥子曾勇赴抗日戰場殺敵,面對過命懸一線的瞬間,那時候的他,內心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可當心裡有了牽掛之後,他知道,自己有了一層鎧甲,也有了軟肋。
在那個為國家奉獻生命的年代,小夥子說: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懼遠行,也不曾憂慮悠長歲月,現在卻從未如此真切地思慮起將來。"
02
只要你在,我不羨慕任何人
小夥和女孩訂婚兩年,而後小夥退役回家,與女孩結婚,從此約定未來的日子,無論貧窮或富有,都要攜手走下去。
婚後,生活並不平靜,顛沛流離都不為過,輾轉到過很多地方,徐州、臨川、柳州、貴陽.
▷1949年5月美棠和我到了貴州安順,我在安順工務總段當僱員,我們住在"職工宿舍"的一個房間裡——實際上是一個經過改建的亭子,四面都有窗子。我和美棠躺在床上(因為房間裡沒有桌椅),打開兩扇窗子,但見一輪明月高掛碧空。
做過生意,失敗了;逃難到貴州,住涼亭改造的房子,家徒四壁,可他們仍能苦中作樂:女孩喜歡唱歌,男孩就在旁用口琴伴奏,琴瑟和鳴。
困頓過,失意過,被嘲諷過,所幸,身邊一直有人陪伴,便有翻轉生活的底氣。
所以小夥說:日子雖苦卻也很甜,你在我身邊時,我不羨慕任何人。
03
家,不是論對錯的地方,是愛的地方
愛情是美好而抽象的,而生活卻是瑣碎而具體的。
夫妻倆最終把家安在了上海。房子很小,只有36平,而且房間朝西,一到夏天酷熱無比。但終歸是有了自己的家,美棠很滿意。
他們自然也爭吵。那一次吵著吵著,男孩發脾氣,摔碎了一個熱水瓶。女孩別過臉,哭出了聲。男孩自知不對,便主動過去拉女孩的手,小妻子便"撲哧"一聲笑了。
這世上,哪有不爭吵的夫妻?不過是相互遷就和包容,適時遞給對方一把下來的梯子。
幾十年的生活中,雞皮蒜毛的小事肯定也會有。女孩總打趣男孩,飯燒不好,菜炒不好,什麼也不會做,孩子的書都能買錯。
有時候孩子們都看不過去,覺得女孩對男孩太苛刻了。
這麼多年的相濡以沫,男孩當然知道妻子並無惡意,這只是夫妻間的小情趣而已,他便也笑這對自己孩子說:"我老婆在教育自己的老公,你們別管!"
暮年時候,男孩看到電視上有個男人跟老伴吵架,得理不饒人,他評價說:這老頭不對,就算老伴文化沒你高,邏輯分析沒你好,就算道理在你那,可是老伴對你好的時候,你想過沒?你有理,可是你無情!
現在的人事事都要講理,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有時候夫妻關係的殺手,有時候不是出軌、家暴,而是在一方遇到困難時,另一個人一直在說教,在她痛苦難過時依然在不依不饒地指責,甚至得理不饒人。
家,不是一個講理、輪對錯的地方,而是該充滿愛,有時候我們贏了道理,卻輸了感情。
04
越是困難,越要守住"我們的家"
此前的生活有多幸福,後來的遭遇就有多悲涼。
男孩37歲那年,突來橫禍,被迫下放安徽勞教,獨留女孩和5個孩子在家。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人事科也勸女孩趁早與丈夫"劃清界限",女孩不幹,回答得鏗鏘有力:
"他不搞婚外情,不是漢奸賣國賊,不貪汙腐化偷竊爬拿,什麼都不是,我為什麼要跟他離婚?"
▷1958年9月28日,我被單位送去勞動教養。不數日,單位的人事科找美棠去談話,希望美棠和我"劃清界線"。美棠有她自己的見解,不為所動。多年以後,她和我談及此事,說:"你要是搞什麼婚外情之類,我早就和你離婚了,但你沒有。"
之後,為了生計,為了養孩子,她做過婦嬰旅社的勤雜工,倒痰盂,拖地板,忍痛當了最心愛的金鐲子和羊皮襖子,甚至還去家附近的自然博物館的工地搬水泥。一袋水泥起碼五十斤重……
▷裡弄生產組接受各處派來的工作:有的勞動較輕但工序繁瑣,有的工作簡單但很勞累。美棠為了維持這個家,什麼活都去做。延安東路建造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基地工程,需要背30斤一袋的水泥,她也鼓足勇氣去做。……可能從此腰肌受損,腎臟受害,埋下了病根。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們的身邊有太多家庭妻離子散、親人反目、家破人亡,但慶幸的是,他們從來沒起過一絲放棄的念頭。
在男孩被迫離開家之後,女孩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讓整個家沒有散。
越是困難,越要守住這個家,大抵這就是"愛"吧。
05
愛人雖逝,愛永不止息
生命終有到盡頭的一天,再相愛的人,終究會分離。
晚年的女孩,腎病加重,還引發了糖尿病和尿毒症。於是,男孩於是他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顧她。
後來,女孩病得愈發重了,神志也開始不清。
有一次女孩想吃杏花樓的馬蹄糕,男孩聽見,已經86歲的他,大晚上騎著自行車跑出去買,可回來時她早就忘記了這件事情。
病床上,女孩帶著眼角的一顆淚,永遠地離開了廝守一輩子的男孩。
楊絳在《我們仨》裡面說道:"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女孩離世後,90歲的他他學會了彈鋼琴,學會的第一首曲目就是女孩最喜歡的《魂斷藍橋》;每天下午,帶著老花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始畫兩人過去的往事,想把關於女孩的記憶,全部封存在紙筆之間。
他說:"海並不深,懷念一個人比海還要深。"
一見鍾情,終生眷戀。在這個許多人不再相信愛情、婚姻也變得脆弱的時代,這樣平淡溫馨的深摯感情,稀缺而珍貴。
愛到底是什麼?
也許答案就在男孩用毛筆寫下的這幅字畫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這個男孩叫饒平如,女孩叫毛美棠,他們的故事,男孩畫下來,寫下來,集結成冊,這本書叫《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
陸琪老師曾說,這是一本被低估的書。
看完它,感動於他們的愛情故事,是必然的,但在他倆60年的婚姻愛情生活裡,我們能體會到一種真正的愛情觀,這才是最重要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