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是如何成為韓國電影的經典之作的

2021-01-07 影視劇材優選

"改編自真實事件",是電影字幕中最觸動人心的字眼,往往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比事件本身的效果更令人震撼,因為源頭的真實性,總是會讓人想起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寒而慄。

而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電影《殺人回憶》,就正是這樣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在IMDb的影史Top250榜上,《殺人回憶》排名第202名,在豆瓣電影Top250榜上,排名第124位,可見在影迷心目中的經典程度。從2000年開始 ,韓國電影在中國影迷裡傳播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韓國電影的既有印象。

披著犯罪外衣的反類型電影,微小細節讓觀者身臨其境

《殺人回憶》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一方面是因為它聚焦了一個轟動性的懸案,真兇一直沒有抓到,整個故事拍得也非常精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奉俊昊在這部電影,不僅是在拍一個懸疑的罪案故事。基於案件本身,導演融入了太多的社會話題、集體回憶、其中有太多潛臺詞,共同構成這部電影。而案件背後的那些無奈與憤怒的情緒,才是奉俊昊更想說的,它使得影片有了更多回味,供觀者讀解。

奉俊昊曾經這樣闡述他的拍片標準:"在碟店會看到電影被按照動作、喜劇等各種類型分類,但我想拍的就是那種不知道該放在哪類的電影。"顯然《殺人回憶》正是一部無法被定義類型的"反類型傑作"。影片運用了很多攝影技巧來營造懸疑氛圍,緊扣人心,如使用了大量的慢鏡頭,比如在警察們抓捕疑似兇手的時候,樸警官尋覓兇手的神態被放慢,因而他與每一個工人擦身的瞬間都被延長,讓人心生緊張,以及各種揣測。

奉俊昊一貫喜歡用鏡頭述說對社會的種種感悟,他的《漢江怪物》也是用怪獸類型片的外殼隱藏內裡的社會政治批判。漢江怪物不僅僅是駐韓美軍實驗的產物,更是韓國社會諸多弊病的凝聚,順便還內涵了一把韓美關係。

影片的各種細節也十分到位,各個人物的時間線穿插,形成巧妙的交織,看似無關的拍攝總能在後期讓人恍然大悟,真是一環扣一環,銜接得十分自然。如工廠女人被殺害前,有一個她在家晾衣服的畫面,突然天開始下雨,她慌忙收起衣服,後來又接到親人的電話,於是她出門去工廠送傘,在工廠前慘遭殺害。雨夜對兇殺案一向起到氣氛烘託和情緒感染的作用,去年受到眾多好評的《誤殺》,就運用了雨夜殺人和運屍。

而在《殺人回憶》這一場戲中,不單單使用了雨夜這一元素。工廠女人她家的收音機裡面一直在放《悲傷情書》這首歌,並且她也一直跟著哼唱。正是因為這些小細節,每一個場景都顯得那麼真實,讓觀眾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為片中的人物擔心。也更能讓觀眾身臨其境,了解這一件事。

極具韓國特色,充斥著對社會的諷刺

如果細看《殺人回憶》,就會發現,影片明著在講緝兇,實際暗中處處都在描繪韓國八十年代的社會氛圍。那裡有糟糕的大環境。軍政府統治下,社會反抗運動頻仍。遊行、鎮壓,永無寧日。還有"燈火管制",為防止敵人夜晚偷襲,全城所有燈光都要熄滅。那是一種"人造的黑暗",為兇手提供了無形的庇護。覆巢之下,人人自危。這是不安的底色。

同時,《殺人回憶》也是一部極具韓國特色的電影,它並沒有為警察開脫,而是赤裸裸地展現警局中一些被正義外衣包裹住的黑暗:暴力執法、完全主觀判斷,以及種種作為執法人不該有的惡習。

這所有的所有加在一起,就是那個黑洞。它籠罩一切,也黑化一切。由此你也就明白,為什麼這片土地戾氣叢生,為什麼真兇得以藏身。就像鏡頭不斷呈現的那片洶湧的麥田一樣,它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危機四伏,又難以猜透。它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殘酷的真相:如果一個社會病了,誰先抽風,其實是個隨機事件。

這樣深刻的主題更彰顯了電影的強大,它敢於曝光社會黑暗,並為社會所接受。這樣的電影才是有力量,有作用的,能夠撬開上層建築的一絲縫隙,讓光亮得以照進來。

除了奉俊昊外,韓國導演"黑"自己的國家也彷佛成為了一種特色。同樣在韓國忠武路備受尊重的導演羅泓軫在自己的首部長篇電影《追擊者》裡充斥著對社會的諷刺,韓式的冷幽默彰顯無遺。以"釜林事件"為故事背景的《辯護人》重現的歷史氛圍與《殺人回憶》更是如出一轍,形象描繪了那個特殊年代正義對抗惡勢力的過程到底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2003年,《殺人回憶》一上映,觀影人數就高達500萬。韓國人異常關心此案。面對如此大的反響,奉俊昊透露了他的創作初衷。"我出生於1969年,我的少年時代充斥著80年代的軍事獨裁和政治暴力。這部片子裡有我的少年記憶,暴力不僅僅限於政治,壓抑的環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邊。"一部劍指國家歷史最根本問題的電影背後,是影視創作者的良心。

影史經典結尾,一場沒有結果的追擊

最讓人難忘的,是電影的高能結尾。多年後改做小生意的樸警官無意間來到當年的犯罪現場舊地重遊,當他聽路過的小女孩說不久之前也有人來過,"他說很久之前在這做過某件事,就回來看看",突然轉向女孩同時也是轉向觀眾,眼睛直直的瞪向屏幕之外,影片戛然而止。結局最終並沒有告訴我們誰是兇手。一方面符合當時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留給了觀眾更加廣大的想像空間。

這也是很多開放式結局電影的優勢所在,開放式結局使得故事本身沒有一個固定的結局,而是讓觀眾去思索結局的可能性,這效果就如同維納斯的斷臂般奇妙。這種結局較之傳統結局更容易引起觀眾對影片的思考和回味,使得影片更有意思或更有深意。比如同樣是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的最後一個關於"動物或人"的兩個故事你更願意相信哪個?將劇本本身拉到了對人性探討的層面,既譜寫了一個美夢給觀眾,卻也用殘酷的現實告訴觀眾,童話裡的美好不一定都是存在的。

《殺人回憶》沒有局限在普通犯罪電影的小格局中,而是上升為對世界本質是否存在、事情真相究竟有無的探討。是誰說犯下滔天罪行的人一定也長得一張窮兇極惡的臉呢?或許他文質彬彬,或許他弱不禁風,或許他眉清目秀,或許他其貌不揚,或許他待人有禮。壞人,其實也是芸芸眾生中很普通的人。但誰又能知道,那顆陰險歹毒的心,藏在一幅怎樣的皮囊之下呢?

也許,那些真正冷血無情的殺人兇手,正潛藏在人海之中,戴上了一張沒有任何特徵的普通人面具,平凡地活著。法律能不能堵住狡猾的兇手逃脫的道路,終歸還是要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希望世間所有的罪惡終受懲罰,所有的正義終得伸張。

相關焦點

  • 韓國五大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一
    1.殺人回憶 Te doy mis ojos (2003)導演:奉俊昊主演:宋康昊,金相慶,金羅河,鄭仁善上映時間:2003年奉俊昊導演代表作,奠定了韓國犯罪類型片世界地位的裡程碑式作品。該片講述了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
  • 看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今年,中國一部《親愛的》引發大家對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題材電影的關注。
  • 【韓國電影】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中,有很多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樣的電影都有哪些吧!
  • 韓國十大由真實殺人事件改編的電影!
    但其實你們不知道,韓劇那種罐頭似得作品,還真不如韓國的電影。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部韓國的十大真實故事改編的犯罪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實尾島》,韓國導演康佑對國家傷疤的揭露,鑄就了這場熱血而又悲情的經典之作,對歷史的還原,在面對所謂的國家利益面前,小人物不過只是棋子的隱痛,構築著深刻的內在縱深,而政客的骯髒虛偽與敢死隊員們義薄雲天的羈絆更形成了電影鮮明的比照。
  • 生活比電影更恐怖,那些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中有一類故事格外耀眼: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至今,韓國相繼上映了30多部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電影,這類電影不僅掀起了很多討論,甚至影響到韓國法律修訂和社會體制改革
  • 盤點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韓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總是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深刻的反思和思考。尤其是將真實事件那些虐心、殘忍還原的很真實!
  • 韓國將把N號房拍成電影,那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改變現實了嗎?
    作者 | 小茹在震驚世界的「韓國n號房事件」浮出水面之後,近日,據韓媒報導,根據「n號房事件」改編的電影《惡魔之房》將提上日程。其實,韓國電影界一直對社會現實保持著高度的關注,特別是當社會現實中發生了一些假惡醜事件之後,韓國電影節也會立馬展現出相當高的敏感度。根據真實事件翻拍的電影,在上映之後也能立刻在社會上也能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 虐心如此 真實故事改編的韓國電影
    虐心如此 真實故事改編的韓國電影虐心電影指劇中主人公命運、感情十分糾結,或是因為誤會變成仇人,或是因為客觀原因彼此深深相愛卻不能相守,主人公們在愛與恨中苦苦掙扎的電影。今日本編就推薦一些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虐心電影。
  • 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1
    相對於電影,往往現實更加殘酷,更加意外。縱觀電影誕生以來,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影片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大量經典之作。 1《解救吾先生》 本片改編自2004年演員吳若浦被綁事件。 2004年2月3日,吳若浦在北京三裡屯酒吧附近被人綁架,受困23小時後,警方將其解救。
  • 三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18禁電影,只有韓國敢這麼拍
    每日電影知識積累,不怕聊天沒得聊哪部國產電影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明星綁架案改編的??被稱為國產電影的最高峰是哪部電影??(這麼簡單都不知道?那就去文末看看答案去吧!!!)最近幾年來韓國電影犯罪片出現了增長,不少電影口碑不錯,例如《老男孩》這種暴力犯罪片中的上乘之作,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片,例如讓大家哭的死去活來的《素媛》,《熔爐》等,今天小編就分享大家幾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no.1《殺人回憶》殺人現場導演:奉俊昊編劇:奉俊昊/沈成寶/金光林主演:宋康昊/金相慶/
  • 奉俊昊:讓韓國電影「出圈」的人
    奉俊昊終於「出圈」了。確切地說,是他帶著韓國電影一起「出圈」了。在本周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他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四座奧斯卡獎盃,其中份量最重的榮譽還是《寄生蟲》成為了奧斯卡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這不是奉俊昊第一次「出圈」。
  • 重溫《殺人回憶》,別忘了這8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此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了轟動,動員了大量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鑑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2003年,奉俊昊導演將這個連環姦殺案改編,創作出《殺人回憶》,電影一上映,立即在韓國國內引起轟動,超過500萬人觀看了影片。
  • 盤點七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犯罪電影
  • 用電影改變現實!那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罪案電影
    真實事件改編的罪案故事,卻成了韓國電影的大寶藏,差不多每年都會有幾部真實罪案改編的電影。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些電影,竟然真的對現實有所影響,會去推動和改變現實,這就是電影的力量了。好像《熔爐》誕生的熔爐法,或者是《梨泰院殺人事件》引起的重新追兇。這都是電影的影響力。這一期,就重點介紹下那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罪案電影吧,這其中,又有哪些你曾經看過呢?
  • 現實遠比電影殘酷:7大韓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
    雖然有句話叫「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事實上生活的厲害之處在於,你永遠也想不到它到底會發生些什麼。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部部戳中淚點,你都看過嗎
    《孩子們》又名《青蛙少年失蹤事件》由李圭滿執導,樸勇宇、柳承龍、成東日、金汝珍等主演的犯罪驚悚電影。該片改編自發生在1991年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講述了5名小學生外出抓青蛙時失蹤,11年後才被發現屍體,至今兇手依舊逍遙法外的故事。1991年3月26日,韓國大邱。
  • 韓國N號房事件將被拍成電影!細數那些韓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5月15日,據韓國媒體報導,以N號房事件為原型的電影《惡魔之房》即將製作。這部電影是由盧宏植執導。製作公司方面表示該電影將於下半年開拍,目前電影還在籌備狀態中,讓我們共同期待吧!眾所周知,韓國近些年來翻拍了許多由社會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這些電影質量都比較高。一經播出後,很多都對社會乃至法律法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期小編特意找來了幾部韓國由真實事件翻拍的電影,你看過幾部呢?1.
  • 推薦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更加殘酷
    推薦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卻更加殘酷1、《戰爭之王》美國移民尤瑞的家族生意原本是開飯館。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令他踏入了軍火生意的大門,從此開始了販賣武器的「職業生涯」。尤瑞遇事機智,膽大心細,這不僅讓他成功俘獲了美女埃娃的心,還使得他在地下軍火生意中愈戰愈勇。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在哪可以看 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在哪可以看 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時間:2020-07-03 13:18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在哪可以看 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 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這部電影打開了小編對韓國電影的認知大門,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看看這部電影到底講述了什麼真實事件吧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四部電影,現實得讓人絕望,沉重又壓抑
    每當看到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樣時,心情不由自主的就變得沉重起來。近幾年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也越來越多,現實得讓人壓抑,每一部都深刻披露人性的黑暗與殘酷,但始終要謹記善惡終有報。2,《孩子們》《孩子們》是由李圭滿執導的犯罪驚悚電影,該片改編自發生在1991年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講述了5名小學生外出抓青蛙時失蹤,11年後才被發現屍體,兇手卻一直逍遙法外的故事。五個無辜孩子的生命,止於那個陽光明媚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