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教養,與貧富無關,與年齡無關,而要看他的家庭,看他的父母,看他的家教和家風。
在公共汽車站,看到一對父子準備上車。父親身上背著一個很大的編織袋,一看就是很樸實的農民,旁邊站著的兒子也衣著樸素。兒子對父親說,「爸爸,小心你的袋子,不要把別人給撞著了」。父親回答道,「哎,好嘞,我會注意的。」簡單地對話,折射出的是讓人肅穆的修養。
早晨出去鍛鍊,正好趕上環衛工人給綠籬澆水。一對父子站在那裡,小男孩五六歲,覺得澆水好有意思,也想澆。爸爸看到了,很有禮貌地問環衛工人:「師傅,請問能不能讓我兒子澆幾下?」師傅說:「好呀」。小男孩拿起水管,澆得特別認真開心。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對爸爸說:「爸爸,我長大也想當環衛工人,給綠色植物澆水!」他爸爸語氣平和地說:「好呀,只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狀元。」我看到了孩子的可愛,也體會到了爸爸的修養。
所謂教養,與家境無關,飛機的頭等艙裡有刁蠻撒潑的,鄉間的小道上有懂得禮義廉恥的。孩子的教養在家,在父母。父母的修養,才是孩子的教養。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看似平平常常的蠅頭小事,卻可以從中折射出你的禮貌和教養,也可以顯現出你的談吐不俗和舉止優雅。
有種溫暖,沁人心脾,也折射出當事人的教養。在運動場看比賽,欣賞完激動人心、熱情似火的比賽,離開賽場時,順手拿上自己喝過的飲料餅和吃過的零食袋,以及身下坐著的硬紙背,隨手扔進垃圾箱裡。在電影院看完電影離場時,順手拿走自己的空飲料瓶和裝爆米花的空盒子,扔進場外的垃圾箱裡。坐火車臥鋪,下車時整理好床鋪。一群人進門時,你拉開門,扶著門,等待著後面的人魚貫而入,或有人半途接棒,再緩緩放手。或者你看到有人扶門,雖然還有幾步距離,也加快步伐,而不是慢悠悠地溜達過去。然後你也接著扶好門,等到後面的人進來。這才算完成了一套「愛的傳遞」的基本標準動作。這些小事,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教養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禮儀行為將讓你受用一生。從現在開始,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從簡單的、普通的生活細節開始,逐漸引導孩子成為講文明、懂禮貌、善品行、重修養的人。作為父母,我們不強求孩子做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但還是要希望他們成為舉止得體、言辭得當、行為高雅的人,成為有教養、有修養、高素質的人,至少不應該讓孩子成為惹人煩,討人厭,讓人小看和厭惡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