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教養

2021-01-18 網易新聞

一個人的教養,與貧富無關,與年齡無關,而要看他的家庭,看他的父母,看他的家教和家風。

在公共汽車站,看到一對父子準備上車。父親身上背著一個很大的編織袋,一看就是很樸實的農民,旁邊站著的兒子也衣著樸素。兒子對父親說,「爸爸,小心你的袋子,不要把別人給撞著了」。父親回答道,「哎,好嘞,我會注意的。」簡單地對話,折射出的是讓人肅穆的修養。

早晨出去鍛鍊,正好趕上環衛工人給綠籬澆水。一對父子站在那裡,小男孩五六歲,覺得澆水好有意思,也想澆。爸爸看到了,很有禮貌地問環衛工人:「師傅,請問能不能讓我兒子澆幾下?」師傅說:「好呀」。小男孩拿起水管,澆得特別認真開心。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對爸爸說:「爸爸,我長大也想當環衛工人,給綠色植物澆水!」他爸爸語氣平和地說:「好呀,只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狀元。」我看到了孩子的可愛,也體會到了爸爸的修養。

所謂教養,與家境無關,飛機的頭等艙裡有刁蠻撒潑的,鄉間的小道上有懂得禮義廉恥的。孩子的教養在家,在父母。父母的修養,才是孩子的教養。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看似平平常常的蠅頭小事,卻可以從中折射出你的禮貌和教養,也可以顯現出你的談吐不俗和舉止優雅。

有種溫暖,沁人心脾,也折射出當事人的教養。在運動場看比賽,欣賞完激動人心、熱情似火的比賽,離開賽場時,順手拿上自己喝過的飲料餅和吃過的零食袋,以及身下坐著的硬紙背,隨手扔進垃圾箱裡。在電影院看完電影離場時,順手拿走自己的空飲料瓶和裝爆米花的空盒子,扔進場外的垃圾箱裡。坐火車臥鋪,下車時整理好床鋪。一群人進門時,你拉開門,扶著門,等待著後面的人魚貫而入,或有人半途接棒,再緩緩放手。或者你看到有人扶門,雖然還有幾步距離,也加快步伐,而不是慢悠悠地溜達過去。然後你也接著扶好門,等到後面的人進來。這才算完成了一套「愛的傳遞」的基本標準動作。這些小事,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教養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禮儀行為將讓你受用一生。從現在開始,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從簡單的、普通的生活細節開始,逐漸引導孩子成為講文明、懂禮貌、善品行、重修養的人。作為父母,我們不強求孩子做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但還是要希望他們成為舉止得體、言辭得當、行為高雅的人,成為有教養、有修養、高素質的人,至少不應該讓孩子成為惹人煩,討人厭,讓人小看和厭惡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教養是一個人在社會的通行證
    人品好的人,教養也在線。一位哲人說:「優良的品德是內心真正的財富,這襯顯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養。」教養,不僅體現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還反映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懂得尊重他人哲學家洛克說過:「教養,其本質不過是在交往中對於任何人表示尊重,不表示輕視或侮蔑而已,誰能理解並接受了這點,又能同意以上所談的規則和準則並努力去實行它們,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紳士。」
  • 《一個人最好名片是什麼?答案是: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千金難買,萬金不換。作家笛安曾說:「教養,這個東西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再出色的演員,也「表演」不出來教養本真的樣子,那是藏在骨子裡的內斂和真誠。
  • 趙立新:一個人最強大的氣場,就是他的教養
    一個人的穿戴,其實就是這個人教養的真實寫照。而一個演員對觀眾的最大尊重,就是演技紮實。趙立新無疑做到了這一點。但好看的皮囊頂多是讓人喜歡,真正能令人嘆服的卻是一個人的教養,像趙立新即便快50歲,還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在舞臺上也盡顯風採,走到哪都發光發亮。《禮記》中說:「 和順積中,英華發外。」一個人內在的教養是藏不住的,它會滋養一個人的容貌和氣質,一出場就令人驚豔。長相只是一個人的外殼,教養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氣場。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永遠都是:識大體,顧大局!
    人常談論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是什麼,有人說是懂禮貌;有人說是講文明;也有人說是大公無私。但我覺得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是:識大體,顧大局。因為講文明,懂禮貌是人最基本的教養,這個無需多說;而大公無私說起來太虛,沒幾個人是聖人,人人都會有私利之心,難以做到真正的大公無私。
  • 勸阻聲音外放被罵「神經病」:一個人的有沒有教養,坐次火車就知道
    殊不知,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並不看他在親朋好友面前是否溫文爾雅,而看他在陌生人面前,是否能夠一如既往的優雅從容。火車上見素質,陌生人前見教養。火車上的廁所,方寸之間,最見教養坐火車,我最怕的就是上廁所,尤其是以前的普通列車。因為火車的廁所,常常髒得讓人噁心。
  • 周國平: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只需看一件小事
    想精彩內容,快來#哪些細節最能暴露教養#情感觀點系列插圖:電視劇《幸福一家人》劇照關於教養,我很欣賞周國平的一個觀點:「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最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深以為然。
  • 飯局上,一個人有沒有教養會體現在這3點上,簡直精闢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會體現在他的行為舉止、語言語氣上面,尤其是在非常讓人放鬆的場合,特別是在飯局上。我們都說酒品見人品,酒桌上便可以看見真性情我們平時在與人在飯局上吃飯的時候,便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是真的有教養了。那麼,我來教你們一些,如何能夠在酒桌上看出人品和教養的方法。
  • 真正體現一個人教養的,不是學歷高低,不是家境貧富,而是……
    為人處事,教養決定一切。有人一介白身,卻心懷悲憫,有人光鮮亮麗,卻淨做些令人不恥之事。真正體現一個人教養的,不在於學歷,不在於貧富,而在於尊重,對不幸的尊重,對勞動的尊重,對生命平等的尊重,對不同人生的尊重。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3000萬網友點讚:從細節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其實就是在說這個人有教養。而教養是一個人文化和品德的修養,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往往可以從細節看出來。飯桌上的細節足以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生意是在飯桌上談成的原因。」這樣三觀正、有教養的母親一定可以教育出有教養的「祖國的花朵」。因此,小樂在此建議各位家長,從生活的點滴著手,用生活中的細節去影響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父母,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 周杰倫《中國好聲音》低調救場: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這3點就夠了
    比外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由內而外散發的教養。教養,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崇高品質,那究竟什麼是教養呢?我想「教養」指的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教養是人的第二個太陽。」可見,教養在溫暖自己的同時,也能照亮別人。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麻煩別人,是素質很高的體現,也是一種很高的情商。你真的不必總是麻煩別人,否則你會令人討厭。 一個人,把自己的麻煩事情都處理好,也不給別人添麻煩,才會活得自由,不受別人的約束,也不因為麻煩而煩惱不休。
  • 審美品位,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審美能力決定生活品質 穿著即是個人的美感表現之一,穿著得體是一種教養,讓人覺得舒服。 如果一個人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的在他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他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管他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這種美好都會伴隨他終生。
  • 木村拓哉為工藤靜香慶生:對愛忠誠,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身為一個成年人,不屈於外界的誘惑與自身的欲望,對自己選擇的愛情從一而終,可以說是最好的教養了。木村拓哉與工藤靜香結婚伊始,用千難萬險來形容,也不為過。2000年,正值事業巔峰的木村拓哉在演唱會上突然宣布結婚的消息,引發了全國轟動。日本NHK電視臺將此事作為國事報導,每15分鐘滾動播報一次。能夠享受這種待遇的,基本只有日本天皇。
  • 圖像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勇敢與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一個人最美麗的樣子是有教養我們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最有名的成長小說之一,可是為什麼要稱它為「成長小說」呢?阿蒂克斯也一直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教養,他會要求孩子去勇於承認犯下的錯誤、承擔自己的責任,即便是病入膏肓的老婦人,依然能夠堅持著自己的堅持,這也是一種讓人欽佩的勇敢和教養。「我希望你能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勇敢,並不是把槍拿在手裡就是勇敢。」
  • 一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6個故事告訴你真相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知乎上有位網友提了一個問題:一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引來2000多條回復,華妹從中甄選出6個暖心的小故事,從細微之處見教養,相信看完後你也會有所共鳴。作者:李鴻闊小姨家的妹妹,夏天的時候在我家住著。天氣熱,於是問我爸爸:「姨父你吃冰棍不?」 我爸說:「我不吃」 。
  • 一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6個故事告訴你真相
    知乎上有位網友提了一個問題:一個人的教養如何體現?引來2000多條回復,鬥鬥從中甄選出6個暖心的小故事,從細微之處見教養,相信看完後你也會有所共鳴。▉ 文丨李鴻闊小姨家的妹妹,夏天的時候在我家住著,天氣熱,於是問我爸爸:「姨父你吃冰棍不?」 我爸說「我不吃」 。
  • 迪士尼人偶被毆打成腦震蕩:這些小事,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教養
    在場的目擊者都可以聽到清晰的「嘭」的一聲。 那男生竟然故意用腳去蹭技師的胸部,技師躲了好幾次,他卻越發肆無忌憚。 技師忍無可忍地說:「先生,我們是正規的足浴店,請您自重一點。」 他卻不屑地說:「裝什麼呀,正經人能幹這個啊?」 旁邊的技師看不下去了,出聲阻止了他。
  • 一個人好的教養表現,是不越界
    所以說,一個人擁有好的教養的表現,應該是絕不越界。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儘量不麻煩別人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應該是儘量不去打擾別人的生活。更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作息時間來生活。工作之內的時間,我們盡情的工作,是對夥伴的尊重。相互競爭的時間,我們最大限度的發揮,是對我們對手的尊重。八小時之外的時間,我們儘量不去打擾,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因為,尊重他人,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 伴讀 | 教養(深度好文)
    大家都心存敬畏,只用眼看,不用手動,她卻草率地拎起文物,一意孤行,言語滿是不屑: 「弄壞了也沒事啊,他會修。」 她輕描淡寫的背後,凸顯的,不僅是對文物的認知淺薄,更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渺視。 後來,這件事情被推上輿論尖端,她只好在一片罵聲中認錯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