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美食園,北門一帶的味蕾記憶

2021-01-20 該晚


氣溫一瞬零下。

 

在江城,夜晚需要依靠鍋爐瀰漫的熱氣與沸騰的氣泡來回暖,而清晨的回春,則是一籠熱氣撲面的包子。

 


半籠小籠包和一碗熱豆漿,足以讓人抵禦一上午的冬日寒氣。

 

像是問起蕪湖人哪裡的烤鴨最好吃,他們會毫不猶豫回答「自家樓下的」一樣,要是問起他們最愛吃哪家湯包,也定會是千人千面,各自都能說出心中的Top1.

 


江城美食園,北門一帶的味蕾記憶。

 

自小生活在北門大草坪一帶的人,對灌湯包和灌湯蒸餃的思念是不可遏止的,用滾燙的鮮意點燃味蕾的冬日遐想,一口吞下深冬的早晨。

 

在蕪湖開了二十餘年的江城美食園,到今天在蕪湖也只能找到三家,北門是最老的一家,萬春店為二店,南瑞店是後期加盟的店。

 


北門店翻新過後,坐在特意改造的涼亭下面吃著早餐,沒有了舊式木質的年代感,總覺得少了些煙火的氣息,但看菜單,十年如一日。

 


被隔開的大廳有開放後廚,阿姨們手腳麻利的分工合作,擀麵皮,挑餡料,包包子,像一個小型的流水線一般,環環相扣,環環細緻。

 


阿姨們說,堅持手擀這件事,二十多年來,從來也沒有變過。

 

即便聊天,手上的活卻一絲也不怠慢,「流水線」出品的包子,玲瓏精緻,碼放整齊。

 


坐在亮堂的大廳裡,等待一桌熱氣騰騰。


 

蒸熟的小籠包肚子幾近透明,湯汁濃厚,在腹中搖晃,誘人速速下口。

 


吃湯包的時候,我總要咬開一點小口,順著小口吸盡鮮濃湯汁,再吃剩下的包子。因此湯汁的多與少,鮮濃與乏味,總會成為評判小籠包美味與否的標準。

 


他們家的湯包甜度剛好,肉餡也沒有太多的肥膩感,即便是不喜食醋的我連吃上幾個,也沒有很膩的感覺。

 

滿口溫軟,風味非常。

 


 

並不是印象中的蒸餃大小,美食園的蒸餃個頭很大,比湯包的皮稍厚,肉餡飽滿。

 



咬下一口,湯汁很多,但味道是鹹口,內裡薺菜混著肉餡,也能吃到滿口生香。




春卷的魅力,不言而喻。

 


色澤金黃,兩頭炸到酥脆,中心稍軟,咔嚓咬下一口,油炸的香脆與蔬菜的清甜交織,在口腔之中細細咀嚼,有種油潤的柔軟。

 


不必加任何調料,油炸攜裹著原生,一口上癮。

 



雞湯作為湯底,煮乾絲總是別有一番風味。

 


一碗切成絲的豆腐乾浸泡在湯裡,略加一些配菜,木耳或香腸,更增味道。

 


豆腐乾吸附了雞湯的鮮濃,油花淡淡,在清晨喝下一碗並無油膩感,反倒撫慰味蕾,鮮到胃底。




總是愛在店裡點一碗桂花赤豆糊,一大碗能盛到滿滿當當,分量驚人。



浮在面上的白色小湯圓與大顆紅豆依偎,咬上一勺,細膩綿密的赤豆糊順著湯匙滑下,食慾頓時被激起。

 


入喉軟滑,在舌尖徘徊的一絲桂花清香和紅豆香甜,讓人無法止住這種誘惑。

 

趁著熱氣迎面,用美食驅趕冬日的凜冽。



坐落在北門大草坪邊上的江城美食園,門前總是車馬行人,源源不斷。一代人吃著湯包長大了,即便去了遠方,也不會忘卻這份味道。

 

二十多年的手工匠心,值得成為記憶中裡的甜頭,每每經過,都想推開那扇門,對店員說:「來一籠湯包和蒸餃的雙拼!」

 


對了!正值年關,江城美食園的年貨也開始預定了,外地也能發貨哦,懷念的話,不如今年一起去定年貨吧。


相關焦點

  • 這些承歡味蕾的舌尖限定,讓江城秋天別有風味!
    點擊圖片享用東北佬更多美味又到了熱騰騰的烤羊腿開始散發魅力的季節,看著肥碩的羊腿在烤架上翻滾炙烤,外皮漸漸變得焦脆,油脂在高溫作用下滋滋作響,令人味蕾湧動。江城的秋,是稍不注意便會悄悄溜走的調皮鬼。 無法用時間來記錄到底是哪一天正式到來,也無法丈量究竟是何時離開的,但,只要味蕾抓住了一絲秋意,那今年的秋天,便沒算白過!
  • 金鄉北門電影院,同春燒酒……一篇讓你感動的金鄉記憶!
    記憶中的金鄉城象一個高貴典雅的貴婦。用曹雪芹筆下來寫,那就是——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第一次認識金鄉,是在三十幾年前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跟大人過來,從宜山坐著輪船來的。當時有從方巖下開往金鄉的班輪,金鄉和方巖下對開。一隻汽輪頭後面拖著五六艘船,船與船之間可以行走,有點象現在的老式火車,又象現在的公共汽車,一天兩班,逢站必停。
  • 中山公園能否開個北門
    近日,家住南山區陳先生致電深圳商報稱,南山區中山公園多年來未設北門出口,導致公園北側數萬居民入園不便。中山公園管理處昨日回應稱,增設北門出入口已納入公園二期建設範疇。 北側無入口居民入園受阻 據居民陳先生介紹,他家住南山區南山大道與前進路交匯處的華府國際。
  • 鑽耀江城
    記者張劍每年國慶黃金周前後,恰逢江城新人扎堆結婚的旺季。在傳統婚姻中,黃金飾品依然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金黃喜慶的色澤、完美的裝飾性以及具備保值增值投資價值等作用,受到不少珍視傳統新人的熱捧。據悉,繼在上海久光百貨啟動璀璨之旅鑽石巡展,周大福第二站選擇來到武漢,以別開生面的形式,將每一顆鑽石歷經千錘百鍊的鍛造到巧奪天工的技藝雕琢過程,以360度全方位的視聽角度完美呈現在江城消費者眼前。
  • 成都的昨天是北門,今天是南門,明天是東門!北門的希望在哪裡?
    「荷花池」等市場就起源北門;近代的成都北門離不開「商貿」和「鐵路」但在成都發展的腳步中,北門正逐漸被人遺忘,三次北改未能拯救北門,鐵路沿岸正逐漸成為成都貧民窟,東南西高樓林立,而北門老舊小橫城遍布。毫不誇張地講今天的北門可能還真是東南西三個方向最差的區域了,坊間也用「北丐」來形容北門。
  • 成都東南西北,北門發展最差?別讓北門成為貧民窟!
    北門成都北門是近代成都發展的中堅力量,北門歷史問題錯綜複雜,成都商貿名片「荷花池」等市場就起源北門;近代的成都北門離不開「商貿」和「鐵路」但在成都發展的腳步中,北門正逐漸被人遺忘,三次北改未能拯救北門,鐵路沿岸正逐漸成為成都貧民窟,東南西高樓林立,而北門老舊小橫城遍布。
  • 火鍋飄香,食興正濃--張家口市小北門映像涮肉坊
    走進張家口市長青路世貿廣場的小北門映像涮肉坊,依照新中式風格裝修而成的室內格外引人注目,獨特的原木設計和別致的燈光布景給人素雅、舒適的視覺體驗。  小北門映像涮肉坊在秉承傳統的同時,博採眾長,精益求精,創造了獨特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諧統一,形成了風味涮肉的八大特點,即:選料精,刀工美,調料香,火鍋旺,底湯鮮,糖蒜脆,配料細,輔料全。
  • 住在成都北門的,都是些什麼人?
    常聽老一輩的人說住在北門的人都是「三無人員」每次聽到這些我不禁都會沉思其實清朝迎接官員的時候都是走北門大橋進來的是成都人最早生活的起點圈妹通過暗訪住在北門的人為大家揭秘住在北門的都是些什麼人?@抓破網3北門人吃的都是一般人不曉得的在成都,北門人最愛的還是:北門大橋的師友面、肥腸粉吧。那二年生,又有幾個北門人沒吃過這些?到今天為止,身邊還有北門的朋友仍在感慨:「師友面咋個就消失了喃?」
  • 容祖兒 - 時間的錯記憶的味蕾(劇集《師任堂:光的日記》中文主題曲)
    編曲: Ji-Su Kim 改編詞: 李峻一監製: HowL、馮翰銘紅葉飛舞飛不出這荒蕪長路長夜將至離別偏偏說不到沉默不語不該憶起當日美好忘掉在昨日沿路中開滿芳草*回去吧並非雙方的錯共你重遇這日如上世記憶未忘
  • 帶著渴望過年的味蕾,去老字號炒貨店裡走一遭
    小袋的西瓜子永遠是大愛,牙齒輕嗑,輕盈的甜香從舌尖滲入味蕾,縈繞在空腔之中,瓜子仁保有著原汁原味,咀嚼之間,滿口餘香。 即便吃了十幾年幾十年,這份味道依然把每個人的味蕾抓的牢牢的,永遠也不會厭倦。提起張家山的張家瓜子,老蕪湖人大概都不會陌生。
  • 《江城警事》林申張佳寧再組歡喜冤家
    2009年林申和張佳寧在經典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中傾情演繹毛峰與潘美麗的純美愛情,已經成為無數80後、90後觀眾的集體記憶,此番兩人時隔7年再度攜手,塑造了《江城警事》中的歡喜冤家:聰明善良且幽默風趣的楊先和出身書香門第年輕漂亮的張言
  • 豪廷皇悅大飯店:高顏值品質菜愉悅你的味蕾
    鄧金廠表示,豪廷皇悅創新推出多款品質菜系列,用真誠的心意、創新的手法、美味的菜品徵服了武進人的味蕾。 「食材至關重要,不僅要新鮮,而且要講究,才能做出精品。沒有好的原材料,『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做出品質極佳的乳鴿,鄧金廠帶領廚師團隊前後10多次輾轉廣東一帶,尋找品質出眾的乳鴿。「去了乳鴿養殖場,看了15天左右和30天左右的乳鴿。15天以內的才能被叫做妙齡乳鴿,肉質要比足月的細嫩一些。」
  • 太原小北門,被鐵蹄踐踏洋炮轟炸受盡欺辱,如今涅槃重生成新地標
    漫步太原城,雖然仍能感受到這座以銷售為主的城市的商業氣息,但卻很難見到那些青磚黛瓦,飛簷重頂的宅院了但是當你行至杏花嶺區北大街時,歷史的記憶突然湧入你的面前,它像一件古玩古件頓時把你拉回到極盛的明清時期的太原城樓,而能夠起到如此大魔力的正是太原市現存唯一的一座古城樓遺址——拱極門。
  • 美食探店食驗丨「北門涮肉」,一家吃過還想來的老北京傳統涮肉!
    最近幾天裡,總有想吃涮肉的想法,正好今天和愛人外出辦事,辦完事已經過了中午飯口,有點「食」不我待,便選擇了就近的北門涮肉南鑼鼓巷店。從表面上看,北門涮肉在經營方式和菜品種類上,似乎和其他老字號的涮肉門店沒有什麼不同,但在我看來,還是很有自己的特色。先說說這手切鮮羊肉,刀功均勻整齊,紋理清晰,色澤鮮亮,一看就是新鮮好羊肉。下鍋涮來,質地細膩,色澤均勻不暗,入口滑嫩,肉香濃鬱,尾韻有淡淡的奶味甜香,非常適口,品質絕對上乘。
  • 愛爾蘭最美的口味,永遠抹不去的味蕾記憶
    即使不勝酒力,來都柏林也要喝一杯Guinness,那種天鵝絨般絲滑的口感將是你永遠無法忘卻的味蕾記憶。
  • 清遠記憶丨《薄撐》
    我們對於傳統文化最深的記憶不是記錄在腦海而是在味蕾因此我們策劃出一檔新欄目,每期拍攝一種清遠傳統美食的製作,用食物來喚醒我們那被速食快餐替代的、味蕾最深處的記憶,弘揚清遠傳統文化。我們再次推出一檔關注清遠傳統文化的新欄目——《清遠記憶》。《薄撐》
  • 再見,北門之北——陽光報社總編輯萬波
    一紙風行,已化為遙遠的記憶。一機在手,黯淡了無數的電視和報紙。時代之潮的洶湧澎湃,不斷刷新著我們認知的上限。我們所遭逢的,感悟的,承受的,適應的,挑戰的,已經遠非傳媒業的前浪後浪可以描述。更準確地說,原先的河流正在消失不見,一條條新的大江大河從天而落。江山全非,舊夢何求?   尚未凌絕頂,峰巒已不見。縱有千種滋味,更與何人說?
  • 北門在成都娃兒心目中是種什麼樣的存在,謝帝又跳出來唱了一首歌
    最近,謝帝又有一首歌火了,專門唱成都的北門。有點洋氣哦,南門都沒得這個待遇。憑哪點兒,為啥是北門?老成都氣息在哪我就拍哪那南門比北門還撇點 老子還不削點全是高樓大廈所有城市都一樣好慘哦點都莫得成都這的感覺 莫反駁我就覺得北門深巷子 老房子 帥 有特色老牆上有個缺缺 都老過你們爺爺拍出來肯定特別 老成都原滋原味就算變成咯成旅遊景點別個覺得配我用成都話來扯把子 懸龍門陣扯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