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一瞬零下。
在江城,夜晚需要依靠鍋爐瀰漫的熱氣與沸騰的氣泡來回暖,而清晨的回春,則是一籠熱氣撲面的包子。
半籠小籠包和一碗熱豆漿,足以讓人抵禦一上午的冬日寒氣。
像是問起蕪湖人哪裡的烤鴨最好吃,他們會毫不猶豫回答「自家樓下的」一樣,要是問起他們最愛吃哪家湯包,也定會是千人千面,各自都能說出心中的Top1.
江城美食園,北門一帶的味蕾記憶。
自小生活在北門大草坪一帶的人,對灌湯包和灌湯蒸餃的思念是不可遏止的,用滾燙的鮮意點燃味蕾的冬日遐想,一口吞下深冬的早晨。
在蕪湖開了二十餘年的江城美食園,到今天在蕪湖也只能找到三家,北門是最老的一家,萬春店為二店,南瑞店是後期加盟的店。
北門店翻新過後,坐在特意改造的涼亭下面吃著早餐,沒有了舊式木質的年代感,總覺得少了些煙火的氣息,但看菜單,十年如一日。
被隔開的大廳有開放後廚,阿姨們手腳麻利的分工合作,擀麵皮,挑餡料,包包子,像一個小型的流水線一般,環環相扣,環環細緻。
阿姨們說,堅持手擀這件事,二十多年來,從來也沒有變過。
即便聊天,手上的活卻一絲也不怠慢,「流水線」出品的包子,玲瓏精緻,碼放整齊。
坐在亮堂的大廳裡,等待一桌熱氣騰騰。
蒸熟的小籠包肚子幾近透明,湯汁濃厚,在腹中搖晃,誘人速速下口。
吃湯包的時候,我總要咬開一點小口,順著小口吸盡鮮濃湯汁,再吃剩下的包子。因此湯汁的多與少,鮮濃與乏味,總會成為評判小籠包美味與否的標準。
他們家的湯包甜度剛好,肉餡也沒有太多的肥膩感,即便是不喜食醋的我連吃上幾個,也沒有很膩的感覺。
滿口溫軟,風味非常。
並不是印象中的蒸餃大小,美食園的蒸餃個頭很大,比湯包的皮稍厚,肉餡飽滿。
咬下一口,湯汁很多,但味道是鹹口,內裡薺菜混著肉餡,也能吃到滿口生香。
春卷的魅力,不言而喻。
色澤金黃,兩頭炸到酥脆,中心稍軟,咔嚓咬下一口,油炸的香脆與蔬菜的清甜交織,在口腔之中細細咀嚼,有種油潤的柔軟。
不必加任何調料,油炸攜裹著原生,一口上癮。
雞湯作為湯底,煮乾絲總是別有一番風味。
一碗切成絲的豆腐乾浸泡在湯裡,略加一些配菜,木耳或香腸,更增味道。
豆腐乾吸附了雞湯的鮮濃,油花淡淡,在清晨喝下一碗並無油膩感,反倒撫慰味蕾,鮮到胃底。
總是愛在店裡點一碗桂花赤豆糊,一大碗能盛到滿滿當當,分量驚人。
浮在面上的白色小湯圓與大顆紅豆依偎,咬上一勺,細膩綿密的赤豆糊順著湯匙滑下,食慾頓時被激起。
入喉軟滑,在舌尖徘徊的一絲桂花清香和紅豆香甜,讓人無法止住這種誘惑。
趁著熱氣迎面,用美食驅趕冬日的凜冽。
坐落在北門大草坪邊上的江城美食園,門前總是車馬行人,源源不斷。一代人吃著湯包長大了,即便去了遠方,也不會忘卻這份味道。
二十多年的手工匠心,值得成為記憶中裡的甜頭,每每經過,都想推開那扇門,對店員說:「來一籠湯包和蒸餃的雙拼!」
對了!正值年關,江城美食園的年貨也開始預定了,外地也能發貨哦,懷念的話,不如今年一起去定年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