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君札記:
高冷君是劉德華的鐵桿影迷,今天來給大家安利的就是其早年電影《天若有情》。劉最早的成名作乃是與葉德嫻的《法外情》,到1990年之前,劉已經拍攝了不少可圈可點的影片,如和張曼玉的《旺角卡門》,與譚校長的《至尊無上》,《天》的故事其實俗套,也非高冷君最喜歡的一部,但卻是劉影史上很有必要一提的作品。那個出身低微、喜歡飆車的華弟形象,被譽為港片史上最經典的25個角色之一。片尾阿華載著身穿潔白婚紗的jojo飛馳,機車聲隆隆,阿華不斷擦著鼻血,jojo雙手緊抱著他,眼中全是交織著絕望與希望的安詳之色。這個畫面實在很富感染力,可以說是為港片黃金年代裡,那些出身底層、混跡於江湖、敢愛敢恨、有情有義的經典銀屏形象立下了一座悲情動人的藝術豐碑。
正文:
1. 這不僅是吳倩蓮的處女作,也是陳木勝的。在某一版海報上,更具號召力的監製杜琪峯和策劃林嶺東的名字被擺在顯眼位置,而新人導演陳木勝的名字則謙遜地退在一旁。然而,這是港片黃金年代最好的處女作了吧。
2. 這個年代的港片有一種特別的氣質,就是對中產和富豪充滿揶揄,而社會底層卻被寄託了更多美好的期許。人性的光輝閃現在古惑仔和妓女身上,不知道這傾向來自香港左派運動的影響,還是中國民間信仰天然的禪宗氣質。
3. 所以在這個富家小姐(JoJo,吳倩蓮飾)和古惑仔(華弟,劉德華飾)的愛情故事裡,一心抓人了事的江sir(劉江飾)和不近人情的母親(梁珊飾)才是最讓人不滿的,這種不滿甚至超過了對大反派喇叭(黃光亮飾)的不滿。JoJo父母上流人士的身份被通過各種方式強調:老夫少妻、擁有豪宅、定居海外、和警界高層同學等等。而江sir作為警察,對待古惑仔強勢、粗暴,那充滿優越感面目也讓人印象深刻。——強者鄙夷或欺侮弱者,這就是江sir和母親最讓人不滿之處。江sir和母親妨礙著人性最自然本真地流露,因此才是男、女主角的真正桎梏;相比而言,大反派喇叭則似乎是為了讓華弟的人性光芒徹底爆發而設置的一個機會,可被當成宿命般的挑戰而更容易接受了。
4. 同樣的理由,這部片子最讓人動容的場面,莫過於JoJo第一次去華弟家,和華弟的三個養母(由仙杜拉、吳浣儀、黃文慧飾演的三個老妓)一起吃飯的場景。為了表達家人待客的隆重,編劇還專門設置了老妓連推帶搡打發走上門打炮的街坊的場面。就是這一推搡,推搡出一頓比正裝禮服紅酒牛扒隆重得多的晚飯。這就是真正的港片趣味。仙杜拉一個勁兒地唱著小調,是因為心裡真為華弟高興呀;吳浣儀在飯後和JoJo一起洗碗時遞話給JoJo說,他很少帶朋友回家的,那是真在乎兩個年輕人的感情。她們和JoJo只論主客,不論貴賤。
5. JoJo的父母長年在加拿大生活,香港家中只有一位傭人三姐照顧起居。電影在三姐身上的筆墨不多,基本上是塑造為比較類型化的「忠僕」一類角色。雖然沒有什麼穿針引線的情節,但JoJo幾番笨拙的謊話都不被戳穿,顯然背後有三姐的寬容理解,因此在結構上她還是具有傳統愛情故事裡「紅娘」或「春香」的功能。離開香港去加拿大定居的那一晚,一家人收拾東西停當,JoJo的母親正在向三姐做最後的囑託,這時,最後一戰之前的華弟前來送別。三姐看到JoJo從車裡偷跑出來,就急忙拉住JoJo的母親問東問西,掩護兩人離開。如果說三位養母的客氣還勉強可以被理解為勢利,那麼「三姐」則完全是無功利的善意了。
6. 港片裡的團圓飯是特別有意思的課題。《天若有情》裡第二頓團圓飯,是中秋節時華弟、JoJo在華弟外公(吳回飾)家裡的那一頓。別無親人的外公在澳門獨自經營一家小商店,賣被褥枕頭。團圓飯不僅僅對華弟和JoJo有著特別的意義,也讓外公格外動情。他拿出一對繡龍鳳的紅錦枕頭送給JoJo,這儀式性的表達讓JoJo開心不已。就是這雙枕頭,在華弟帶著JoJo回到香港碼頭時,被和母親一起前來堵截時的江sir撕破,外公一把一把填入枕芯的雪花棉,頓時漫天飛舞。
7. 說說外公的扮演者吳回。幾乎沒有什麼臺詞,但初見JoJo時的冷漠無奈,聽到JoJo叫阿公時的欣喜,看到兩個年輕人彼此相愛時發自心底的欣慰,只在幾個鏡頭間就將該有的層次感表達出來。老人對女兒和外孫究竟什麼態度、老人獨居生活時的狀態,甚至華仔的母親究竟是個什麼性格的人等等問題電影完全沒有交代,卻因為這區區幾個鏡頭,都成為可堪咀嚼的內容了。吳回是香港電影的元老,四十年代已經是影壇的重要人物。九十年代回廣東定居,偶爾返港在影視劇裡演些甘草角色。他最後一部戲應該是1994年的《九品芝麻官》,演包龍星的父親包不同。
8. 說回電影。在這種底層和中產、上流社會的對立之中,或者說,在被物化的人群之間,人的尊嚴陡然緊張起來。也正因為「尊嚴」這個主題,感情故事和黑幫故事兩條線在這部電影才能夠被統一起來,彼此不妨礙,不牽絆。在黑幫故事裡,華弟和保叔靠著不向強者低頭而獲得尊嚴;而在感情故事裡,老妓、傭人和鰥居老人這些社會底層靠著真情實意毫不做作的愛而抬起他們的頭。
9. 在尊嚴這個主題裡,吳孟達飾演的太保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雖然在大部分篇幅裡,吳孟達還是在重複自己類型化的角色:卑微而善良,懦弱卻逞強。但電影最後一幕裡,當瀕死的華弟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抓牢喇叭的雙手,慫了一輩子的保叔朝著不可一世的喇叭的脊背捅出他那一刀時,他的每一次卑微和懦弱都得到了原諒,他的全部善良和逞強都終於可以理解。保叔抽出匕首一路跑來時臉上像哭一樣的表情,不是委屈,而是勇敢。他刺倒喇叭後,抽刀回來,甩落在地,一邊看著自己肚子上的刀傷,一邊激動到雀躍,念叨著我成功了我殺了喇叭了,幸福得好像一個破處的少年。吳孟達演得好極了。
10. 另外說兩句吳孟達。我真是一點也不覺得周星馳成全了吳孟達,在周星馳絕大多數的電影裡,吳孟達需要做的只是猥瑣而已,不需要表演。吳孟達真正的演出,《喜劇之王》算一個。個人以為他的最佳表現,是在譚家明的《殺手蝴蝶夢》裡,極小的戲份,卻將一個貪婪惡警的形象鮮活地展現出來。而他唯一一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就是這部《天若有情》。
11.毫無疑問,電影最包含深情的一幕,是當JoJo穿著婚紗跪在教堂門外閉目祈禱時,鼻腔出血的華弟推著那輛公路摩託默默離開,最後在教堂門口的坡路上踩著油門。發動機的那一聲轟響,是月亮下能聽到的最讓人心碎的告別。事實上我想問的是,那究竟是HOND NSR250還是SUZUKI SR500!?
12. 問題是,是否靠著「人性的光輝」,人和人就可以突破階層的障礙而真正意義上地平等相待、自由相愛呢?華弟帶著JoJo賽野車,JoJo雖然萬幸沒有跌落,但卻被嚇得半死;JoJo臨走前去幫華弟收拾屋子,小混混的家裡頓時有了中產階級式的整潔和光澤,華弟卻借酒將一切打亂。雖然陳木勝將這些情節處理得都很浪漫,而現實生活中也許確實有童話成真的實例,可它是否可以用來指導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呢,我還是過於悲觀。陳木勝用一個愛情故事來鼓舞那種超越階層的人性力量,無疑是動人的,然而人與人真正的平等,靠「人性」是不夠的。另一位香港導演許鞍華在她的《千言萬語》裡,表達了對這個問題更深刻的思考。
13. 羅大佑和Beyond的配樂為這部電影十足增色。除了袁鳳瑛的《天若有情》(國語版鳳飛飛《追夢人》),Beyond的《灰色軌跡》也出自這裡。《追夢人》固然是羅大佑寫的詞,粵語版《天若有情》的歌詞出自李健達,《你的樣子》的粵語版《也許不易》的首唱和粵語詞作。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天將亮時身著婚紗的JoJo踉蹌奔走在公路上,最後沿著公路走去,消失在鏡頭之外。我只看過國語版,當電影定格在這裡時,主題歌唱到「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一句,但字幕卻總是粵語的:「此世短暫,轉身步進蕭剎了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