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歸2•原地生長》:續寫「後疫情時代」的武漢故事,傳遞信心和力量

2021-03-03 廣電時評

近期,由廣電總局指導的網絡紀錄片《冬去春歸2•原地生長》在優酷上線獨播。作為《冬去春歸•2020疫情裡的中國》的續作,該片在保留全景記錄、分段敘事的創作思路基礎上,將取景框對準武漢解封後的普通人群體,以「回到學校」「繼續生活」「治癒城市」「攜手前行」作為各集主題,通過四集篇幅的實景記錄續寫了「後疫情時代」的武漢抗疫故事。該片用豐富的素材將疫情影響下的個體成長與社會變化緊密聯繫、真實呈現,並以巧妙構思突顯了城市復甦背後強大的國家力量,向觀眾傳遞了信心和溫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之於每一位普通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小到柴米油鹽的生活日常,大到衣食住行所涉各行各業,無不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的不懈努力下,疫情防控終於取得階段性勝利。與此同時,統籌做好疫情長效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後疫情時代」橫亙於所有人面前一次新的大考。

由廣電總局指導、優酷出品的網絡紀錄片《冬去春歸2•原地生長》正是以此為觸發點,將「復學」「復工」作為關鍵詞,聚焦武漢解封後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普通人,記錄了他們努力讓生活回歸正軌的真實故事,展現了疫後的武漢人民堅忍不拔、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向觀眾傳遞了堅定信心和強大力量。截至目前,該片豆瓣評分達8.9分。

在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之後,學生如何返校、市民如何生活、疫情防控如何常態化、市政舉措如何有效實施等問題,成為與大眾關係最為緊密、社會最為關切的熱點話題。該片從這四個問題切入,以四集篇幅將其逐一回應,全景式展現武漢從「封城」到「重啟」的真實歷程。

如,第一集以「復學」為主題,以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為主角,將各級院校受疫情影響先後停課、推遲開學等現實困境,以及疫後恢復開學、恢復考試的積極轉變真實呈現:「10後」二年級小學生旦旦待課在家,只能通過線上課程繼續學業;即將迎來高考的「00後」高三學生王科珺,不僅無法回校專心備考,還接連遭遇了異地藝考取消、封城後無法回到武漢、高考延期等多重考驗;「95後」大學應屆畢業生朱琳琳無法返校,畢業典禮只能與同學在出租房內「雲參與」。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他們的學業和生活又重新恢復了常態:旦旦的學校開課在即,核酸檢測正常的王科珺順利走進了高考考場,朱琳琳也如願返校「打卡」、穿學士服拍攝了畢業照……不迴避困境、不過度煽情,該片通過對疫情中後期武漢市民生活冷靜、真實的記錄,書寫了一段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集體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選取了多組曾在前作中出現過的人物,通過記錄個體故事的延伸發展,續寫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武漢抗疫故事。如在第一季中父親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自己也不幸確診的秀秀,在該片中再次現身時:換上新髮型、化了妝的她剛剛旅行歸來,正計劃走出武漢去嘗試不一樣的人生。這些縱橫交織的案例正是萬千普通人在特殊時期的生活縮影,續寫了「後疫情時代」日漸回到正軌、恢復生命力的武漢故事、中國故事。

展現武漢市民直面困境、堅忍不拔的生活態度,傳遞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座城,該片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記錄了武漢市民生活日漸恢復正常的過程,並突顯了普通人直面困境、堅忍不拔的生活態度。

為了儘快復工復產,無法繼續經營的幼兒園順應形勢改造成了燒烤攤,幼兒園老師們懷揣著復園希望的同時也直面現實,以服務員的身份開啟了復工過渡期;為了更好地投身常態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感染科專家許綠葉毅然決定參加國家心理諮詢師認證考試,並在認證後立即參與到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之中。該片將身份角色轉變、工作生活調整等個人經歷,與地攤經濟興起、治癒類服務需求增加等社會變化,以及歷經「重啟」、恢復再到「加速跑」的武漢城市發展緊密聯繫到一起,彰顯了武漢這座城和城裡這些人「硬核」的生活態度。

「硬核」以外,溫情的基調也始終充溢全片。如,在王科珺姐弟18歲生日、也是武漢解封的當天,他們的父親以一條「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朋友圈,含蓄地表達了對子女未來生活的祝福;細雨連綿的高考日,一早便整裝待發的交警們騎著摩託車、穿行在雨中的街道,護送考生安全準時地到達考場。該片別具匠心地捕捉到了特殊時期普通人青春歲月裡的重要時刻,傳遞了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美好希冀和溫暖力量,給予觀眾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引發觀眾普遍共鳴。網友們紛紛在留言中為該片點讚:「很好的紀錄片,很有代入感」「感謝武漢,感謝祖國,我會更加珍惜當下、珍惜時間」。

構思巧妙,製作精良,自然呈現城市復甦背後強大的國家力量

總的來看,該片選材精心、表達精細,整體製作較為精良。在細節處理方面,該片表現出了諸多巧思。如,以廣播同期聲的方式,插入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的多條全國範圍內的時政要聞:「小微企業緩繳所得稅」「長徵十一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習近平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這些緊貼武漢復甦敘事時間線的新聞報導作為聲音素材自然嵌入,悄然呈現了城市復甦背後強大的國家力量。

在攝影和文案方面,該片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如,航拍鏡頭下,疫後的武漢四處可見車流不息、地攤遍布的煙火氣息,與第一季中蕭條空寂的城市街景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疫後武漢生機勃勃的城市面貌;「治癒城市」一集的開篇解說詞引用了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的名言「生命就是,你活著的藝術,你把自己譜成曲,你的光陰就是十四行詩」,為該片奠定了積極樂觀的情感基調,也為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文藝風格增色。

正如片名所示,《原地生長》續寫了「後疫情時代」的武漢故事,詮釋了歷經疫情創傷之後的武漢在復甦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旺盛生命力。現實中洋溢著希望,溫暖中不乏力量,該片既向觀眾傳遞了抗疫必勝的堅定信心,也留下了關於這段特殊歲月的珍貴記憶。

相關焦點

  • 優酷紀錄片《原地生長》豆瓣開分8.7,用鏡頭傳遞治癒的力量
    (原標題:優酷紀錄片《原地生長》豆瓣開分8.7,用鏡頭傳遞治癒的力量)
  • 打開被摺疊的時光,後疫情時代人們如何按下生活「播放鍵」
    同時,由優酷獨家製作出品的首部聚焦「後疫情時代」紀錄片《冬去春歸》第二季《原地生長》也將正式上線,該片從學校復學、市民生活、醫療體系、市政舉措四個角度出發,通過記錄「後疫情時代」下的生活點滴,展現普通人在面對全新機遇和挑戰的積極態度,傳遞繼續生活的信心。
  • 在武漢,她們缺失的那段校園時光 |《原地生長》導演手記
    因為這個時代的特殊境遇,他們留在原地,沒有獲得與我們相同的那1塊錢,卻獲得了另一枚與眾不同的1塊錢。這會讓他們獲得一個怎樣的玩具,我們不得而知。但正如時代的腳步不會停,他們會繼續生長。《原地生長》海報在武漢,她們缺失的那段校園時光作者:《原地生長》總導演 康成業湖北武漢,新冠病毒最早的發現地之一,對大多數人而言,是疫情中心,是英雄的城市,但對我而言,卻多少有些不同。大學本科就讀於武漢,學習導演專業,2016年畢業,後求學於北京電影學院。
  • 冬去春歸!今天武漢解封,來看看這部高分抗疫紀錄片
    今天是武漢解封了!對武漢人而言,春天是從今天開始。
  • 冬去春歸 致敬英雄 我市舉辦援鄂英雄先進事跡報告會
    冬去春歸 致敬英雄 我市舉辦援鄂英雄先進事跡報告會 2020-12-17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全民抗疫「在一起」,以有溫度的視聽作品網聚力量 | 優酷案例
    這部由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與優酷聯合出品的5集紀錄片,真實記錄了疫情發生後的50多天裡,抗疫鬥爭的爭分奪秒。 3月,優酷出品《冬去春歸》,從等待新生命的家庭到護送「逆行者」的民航機組,用影像記錄真實觸動的故事與眾志成城的力量。
  • 澄邁企業參與製作戰「疫」紀錄片《冬去春歸》
    3月8日,一部名為《冬去春歸·2020疫情裡的中國》(簡稱《冬去春歸》)的戰「疫」系列紀錄片在優酷視頻上線著名紀錄片導演幹超與張偉分別任出品人和總監製,海南日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曹俊龍任製片,與總導演康成業發起此項目。 海南日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4年成立,公司位于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海南生態軟體園內。
  • 體育產業 見證冬去春來
    從賽事停擺、產業遇冷的萬馬齊喑,到健身升溫、消費逆襲的寒梅傲立,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和滌蕩,積蓄已久的力量正在釋放。全民健身邁向雲端體育賽事可以停擺,但健身和運動不曾從中國人的生活中離開。在年初那些宅家的日子裡,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堅持鍛鍊,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度過抗疫時光。
  • 合肥律師夫婦創作公益歌曲《冬去春來》獻給最美逆行者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淹沒了武漢,又在華夏大地肆意蔓延。面對嚴寒,面對疫情,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選擇逆流而上,來不及告別,便奔赴那沒有硝煙的戰場。安徽金亞太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曉凡攜夫人薛琳傾情創作《冬去春來》獻給最美的逆行者。「作為法律人的我可能沒有辦法直接到一線參與抗疫作戰。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我也想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送去我的祝福,想代表所有的法律人給他們送去支持和鼓勵,希望給他們帶來溫暖,為他們加油。」吳曉凡這麼說起他創作歌曲的初衷。
  • 紀錄片:講述真實的故事 傳遞力量和希望
    我們走過一個艱難的庚子之春,終於迎來曙光。全國抗擊疫情的這段時間,太多人經歷了嚴峻考驗。  面對突然而至的疫情,紀錄片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鏡頭聚焦抗疫,紀錄片人奔波在一線,從電視臺到流媒體,大量紀實影像真實呈現,講述中國戰疫故事,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傳遞了力量和希望。
  • 湖北美術學院版畫系校園原創公益話劇《冬去春來》首演成功
    《冬去春來》講述了一個普通武漢女畢業生如何戰勝新冠病毒,並在康復後投身抗疫志願服務,反哺社會的感人故事,讓當代大學生深度思考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生命的意義。將人情冷暖、社會抗疫工作濃縮在舞臺中,在舞臺上用當代青年的方式詮釋齊心協力的抗疫精神。
  • 體育產業 見證冬去春來(體育記憶·2020)
    從賽事停擺、產業遇冷的萬馬齊喑,到健身升溫、消費逆襲的寒梅傲立,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和滌蕩,積蓄已久的力量正在釋放。    全民健身邁向雲端  體育賽事可以停擺,但健身和運動不曾從中國人的生活中離開。在年初那些宅家的日子裡,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堅持鍛鍊,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度過抗疫時光。
  • 「中國好人」司秋英:逆行疫情一線 用實際行動傳遞好人力量
    自1月27日以來司秋英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傳遞中國好人榜樣力量,她一天沒有停息,每天都行駛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組織志願者慰問村莊、社區、高速路口的一線執勤人員,為他們共計捐獻口罩6000餘個、消毒液和酒精10000餘斤、手套9000餘副、蔬菜7000餘斤、水果和食品300餘箱,物資累計總價值約25萬元。
  • 春去春又來,春年春常在
    人民子弟兵迅速奔赴一線,帶著一股特有的精氣神衝在最前面;「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雙眸布滿血絲的醫護人員,為了生命,他們爭分奪秒、決不放棄;各行各業攜手並進,一筆筆捐款、一車車物資、一個個愛心,源源不斷送到武漢……此時此刻,疫情仍在肆虐,武漢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這座城市、這片土地,仍需要我們繼續戰鬥、共同守護。
  • 暖心螢屏故事,給人信心和力量
    疫情防控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地方衛視組織播出一批優秀電視劇作品,豐富了居家文化生活,撫慰人心,增強信心,為凝心聚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積極作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共同建構了豐富多元的螢屏世界,讓很多觀眾在關注疫情相關信息之餘,緊張的情緒得以紓解。  為陪伴和鼓舞湖北省各地幹部群眾堅定信心、增強鬥志,國家廣電總局緊急協調《外交風雲》《外科風雲》《大江大河》《破冰行動》《急診室故事》《產科醫生》《雞毛飛上天》《老酒館》《河山》等25部優秀電視劇的版權,捐贈給湖北省各級電視臺播出。
  • 紀錄片立足抗疫第一現場 講述真實故事傳遞力量希望
    全國抗擊疫情的這段時間,太多人經歷了嚴峻考驗。 面對突然而至的疫情,紀錄片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鏡頭聚焦抗疫,紀錄片人奔波在一線,從電視臺到流媒體,大量紀實影像真實呈現,講述中國戰疫故事,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傳遞了力量和希望。
  • 傳遞真實的力量,時代報告劇《在一起》致敬戰疫英雄
    近日,國內首部全面反映抗疫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發布了首支10分鐘預告。二月策劃,四月開拍,十月播出,這部刷新了電視劇制播記錄的時代報告劇,集結國內一線製作力量,共二十集,每兩集一個單元,通過再現疫情中平凡人的故事,以真實的力量引發共鳴,直抵人心。
  • 以藝抗疫 凝聚信心和力量
    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市文聯積極發揮組織優勢、文藝優勢,於1月31日,向全市文藝工作者發出了《勇於擔當,全心戰疫—致全市文藝工作者倡議書》和《關於徵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主題文藝作品的啟事》,號召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宣傳中央的決策部署,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禮讚戰疫英雄,普及抗疫常識,用文藝凝聚力量,讓作品傳遞真情,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 聯通中奧·共抗疫情:金色大廳「春之聲」中國新年音樂會再度奏響
    2月4日立春當晚,2020年「春之聲」中國新年音樂會如期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享譽世界的「金色大廳」成功舉行。音樂會由優拓古典音樂研究院和歐洲時報文化傳媒集團共同舉辦。歐美嘉、海南航空對本次音樂會提供贊助。
  • 分享兩會感受 傳遞信心力量
    連日來,作為全國兩會的見證者、參與者,兩位住惠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履職,以實際行動落實、傳達全國兩會精神,通過開展兩會精神宣講活動,把鼓舞人心的好政策、堅定發展的信心傳遞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