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朗播網
芥末堆 怡彭 7月4日 報導
在朗播網的九周年紀念日,CEO杜昶旭在微信推送裡引用了《矽谷風雲》中Steve Jobs的臺詞。
We’re here to make a dent in the universe.Otherwise,why even be here?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杜昶旭說,朗播花了這麼久的時間去幹最苦、最累的活兒,就是要研究計算機技術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人們的語言學習模式。
四天之後,在國家會議中心,朗播網發布了針對託福的自適應學習系統,上線TOEFL Online 3.0。在發布會上,杜昶旭提到了芥末堆兩年前的一篇報導——《朗播模式,下一個十年的王者?》。他說,接下來他要做的,是把王者後面的問號拿掉。
計算機博士,新東方11年的教學經驗,多年軟體產品設計開發經驗。杜昶旭是一個跨界人才,被媒體大聲呼喊尋找的,既懂教育又懂技術的那一種。比如在近幾年才火起來的自適應學習,在杜昶旭看來早已不是新鮮的東西。
但是,在向芥末堆描述此次發布的自適應英語學習產品時,杜昶旭卻說:「我們認為這次發布的產品很酷,但實際上它並不是真正的自適應學習。能夠智能到實時計算、保證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貼合需求的自適應系統,在十年之內可能都不會出現。」
如此判斷的原因是基於自適應學習的發展路徑。杜昶旭告訴芥末堆,自適應學習的歷史,應該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能夠做到的事情各不相同。
事實上,即使是把自適應測量做到位,也已經能夠創造很大的價值。但是在語言學習領域,做自適應測量的難度也讓此前幾乎所有公司望而卻步。原因很簡單,語言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並不像理科那樣嚴格對等,即使是在學術界,也無人做出過一個被公認有效的能力圖譜。
儘管很難,杜昶旭和朗播網還是選擇了這條路,這是讓學生在現階段得到「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唯一可行的道路。為此,朗播網首先基於認知理論將學生的能力切片,如將閱讀拆分為詞彙 、句子認知、邏輯認知、關係構建等等部分,再通過對有能力、有經驗教師的訪談,來確認切片的準確性。在建立一個完整的英語能力圖譜之後,再通過算法來實現對圖譜的產品化。
早在杜昶旭的博士階段,就已使用相似的方式搭建了一套針對模擬電路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現在,全球大量晶片的模擬電路設計,都有賴於這套工具的使用。杜昶旭認為,他所做的事情,實際上是將人口頭描述的經驗變為產品,讓機器能夠做和人一樣的事情,即「經驗的形式化」。而人類社會的進步實際上就是在迭代經驗形式化的過程中實現的。
儘管無法做到實時匹配精準的題目,但朗播網此次發布的自適應系統已經能夠通過階段性的測試和學習過程的數據採集,找到學生的能力缺陷與學習過程中的能力變化。在自適應測評系統在首次測試後完成學生的基礎畫像之後,動態計劃生成引擎將自動為學生規劃接下來十天的學習,並以十天為單位不斷重複,為學生推送精準的學習計劃。
杜昶旭告訴芥末堆,這套系統最大的作用是讓學生在練習環節更加精準,圍繞自身的能力缺陷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的學習,不只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花更少的時間達到預期的目標。
精準學習,此次朗播網提出的口號。但在此前的九年裡,朗播網所做的還遠不只這些。杜昶旭認為,不管是傳統的線下培訓,還是現在的一些在線教育機構,實際上都沒有解決三個問題:
無法解決這三個問題的結果則是,教育培訓的效果是完全隨機的,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敢讓用戶依照效果付費。為解決這些問題,朗播網將學習的過程拆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知識的傳遞。在學生中流行的單詞書、刷題等方式,並不能真正提升英語能力。為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方法論,傳遞正確有效的知識,是學習的第一步。朗播網學習產品的第一個環節,名為方法課,全部由行業內頂級老師以直播或錄播的方式授課。杜昶旭表示,信息傳遞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只要保證內容質量,一對多的方式就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此之後,是能力的內化,即練習的過程。在加入自適應系統之後,朗播網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弱點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從而實現效率的提高。在此前的9年中,朗播網先後開發了超過二十款學習應用,以此保證能夠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練習。
最後,是對問題的解答。在練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問題和疑惑,這部分需求朗播通過支持互動的直播課來解決。杜昶旭表示,大部分學生的問題是共性的,通常一道題犯錯的人數只有20%,而其中大部分人所犯的錯誤是相同的。經過實驗和測算,一個助教完全能夠通過一堂直播課解決150人的答疑需求。
通過對學習行為的拆分,朗播實現了對學習過程的管理。而自適應系統的上線,解決了對學生弱項的掌握以及針對性訓練的問題。杜昶旭表示,三個環節覆蓋了完整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此提升的不是考試能力,而是真實的英語水平。最終的「提分」效果,只是英語能力提升的外化。
有人認為,一個有經驗的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同樣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對此,杜昶旭表示同意,但可能需要2000元/小時,才能請到足夠好的教師,低價一對一教師能做的,只是不斷地刷題。而朗播最貴的課程套餐不過為3899元。
「請名師來做一對一,相當於要承擔原本可以被眾包的成本。」從教十餘年、早已成為名師的杜昶旭認為,實際上在大班、小班和一對一授課時,老師所講的內容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做法並不經濟。
在商業模式上,朗播網的優勢在於並不存在規模化陷阱。方法課與陪練課(答疑)均為一對多課程,課程容量超過百人。而練習環節則不存在人力因素,邊際成本為零。杜昶旭告訴芥末堆,通過產品化的方式,朗播網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標準化,將人的影響降到了最低。這意味著,規模的擴大並不會使服務質量降低,而用戶越多,成本結構就越健康。如果能夠做到單班1000人,淨利率將達到45%以上。而如果是單班500人,也能夠保證30%的淨利率,與數年前新東方的大班基本相同。
據透露,在未做推廣的情況下,朗播的註冊用戶為20萬人,付費率40%。杜昶旭表示,在近半年中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用戶學習習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在線學習的方式。在2016年末、2017年初,在線教育或許將迎來一波爆發。在完成自適應產品發布,產品準備完畢的情況下,朗播將在下半年開始在推廣上發力,特別是進行一些基於大學校園的推廣活動。
同時,杜昶旭公布了一個名為「朗播 inside"的計劃,將與三、四、五線的線下機構合作提供O2O服務。合作的具體方式為朗播網提供產品和學習內容,線下機構提供場地和管理、助教人員。這樣的模式在去年暑假已經有過小規模的實驗,而今年將會在更大範圍內展開。
杜昶旭說,他堅信教育是一個可以被完全線上化的行業。教書育人的教育,在本質上沒有跳出兩件事的範疇:信息傳遞、情感交互。而這兩件事,均可以通過在線的形式進行。這也是他在此前的九年裡堅持要去做一個教育科技公司的原因。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自適應系統的出世,原本低調的朗播也將漸漸浮出水面,在本已十分熱鬧的在線教育界,掀起更大的聲浪。
作者:芥末堆-怡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