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獎得主郅敏(中)和獲獎藝術家:李琳琳、康靖、唐晨凱、阻抗匹配 Q-Factor合影
他們也許就代表著雕塑的「明天」!繼12月10日下午2020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暨獲獎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美術館揭幕後,當晚本屆「明天雕塑獎」的各個獎項也全部揭曉——李琳琳、康靖、唐晨凱、阻抗匹配Q-Factor成為獲獎藝術家,郅敏則拿到了最受關注的年度大獎。
由四川美術學院、四川明天文化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明天雕塑獎」旨在持續關注和推介雕塑創作領域最具原創力和問題意識的作品及藝術家,提倡從觀念、材料、跨媒介等多種方式來應對日益複雜交融的藝術現實和社會現實。據第八屆「明天雕塑獎」組委會介紹,本屆獎項於2020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國(大陸及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及海外地區中廣泛徵集。經過二個月的時間,收到來自中國、中國臺灣、英國、挪威、丹麥等海內外近300餘位藝術家的申請,作品共計600餘件。以盲評的方式,經過11位初評評委3輪的評審,評選出20位藝術家,50件組作品入圍了今年的入圍展。
12月10日晚,2020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在四川美術學院多功能廳舉行了藝術新星演講秀暨頒獎典禮。5位終評評委,隋建國、孫振華、冀少峰、焦興濤、向理親臨現場,與嘉賓、藝術家、150餘位學生及線上觀眾一起,聆聽了他們的創作感悟。最終,2020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年度大獎得主為郅敏,另外4位獲獎藝術家分別是李琳琳、康靖、唐晨凱、阻抗匹配 Q-Factor(成員:陳琪、何春怡、梁瑩林、嚴一棚、張寶天)。根據評獎規則,年度大獎獲得者郅敏獲得了獎金拾萬元人民幣,4位獲獎藝術家每位也有獎金兩萬元人民幣。
最終,藝術家郅敏獲得了第八屆「明天雕塑獎」的年度大獎
《鴻蒙》局部,藝術家供圖
拿下本屆年度大獎的郅敏,生於1975年,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他的本次參展作品名叫《鴻蒙》。這個作品運用了漢字「永字八法」的構造原理,建構出了一個可以無限複製和重構的結構,來呼應中國文化重構與組合的原理。這種文化原理在中國漢字、中國磚木結構的建築等文化承載物中都可以看到。同時,《鴻蒙》裡的每個單體又是依據現代醫學蛋白質研究中的「苯環」構造而來,郅敏表示,希望以此象徵生命本源的物質性。
終審評委之一孫振華
關於已經走過了八屆的「明天雕塑獎」,10日晚在藝術新星演講秀上本屆終審評委之一孫振華提出了6個關鍵話語來總結。他希望參加到本屆「明天雕塑獎」的這些代表著雕塑未來的藝術家們能繼續在不斷追問中「反思我們傳統訓練,反思我們的創作語言體系,反思創作者的身份。」
他表示,青年藝術家們應該以個人的角度,個人的經驗為主,從一個微觀的具體的環境出發,去發現問題。同時應該實現全球視野和中國經驗的融合。孫振華說:「在今天,我們的藝術家會以一種自身的經驗來連接世界,以一種從遠處觀察自己的方法,在全球化的共通發展中,逐漸的將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融合。」
此外,在他看來,藝術家們也應該「讓材料成為介質,用創造改變日常」。「藝術家在目光所及中,發現日常之物,發現其背後的話語,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剝離、嫁接、創造。」孫振華說,這裡不僅是景觀的異化,也是藝術在如何編織我們的生活,再造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