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合村並居、撤村圈地運動後的冷思考

2020-12-22 膠東知事

導語:「合村並居」 本可以是『一子落滿盤活』的鄉村振興之舉」,卻變成了「拆村並居」,體現農民和村社集體失去了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尤其是涉及到強拆問題、後續安置問題、趕農民上樓後的生計問題等,由此引發的討論還進一步上升到關於山東經濟發展思路是否依然落後的爭議。

最近,山東一些地方「合村並居」受到輿論熱議,鄉村振興被「合村並居」刷屏了。除了輿論熱議的山東省以外,其他一些省份也在進行著類似的「合村並居」工作。所謂合村並居,就是把臨近的幾個自然村拆除,農民合併居住到新的社區。簡單說,就是將幾個臨近自然村合併為一個新型社區的工程。由此騰出原有的農民宅基地,以實現土地復墾和增加。有官方稱其為「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比如3、5個自然村合併,在中間區域建造一個社區,蓋上房子,每戶農民以原有宅基地置換一套社區住房,「合村並居」即告完成。

據媒體報導,山東省一些地方在推進「合村並居」工程的過程中,某些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為了加快項目進度,甚至做出堵門、噪聲騷擾、斷水斷電、扔酒瓶、砸牆、親朋遊說、拿親友編制內工作做要挾等違法舉動逼迫籤約,而且信息不公開、溝通不充分、補償不合理等現象。在沒有獲得補償和安置的情況,甚至有些地方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拆除,根據相關報導,個別上了年紀的農民一時想不開,甚至做出「喝農藥自殺」的舉動。這些違法亂象引發了群眾不滿、輿論廣泛質疑。

東阿賀寺村68歲村民成友站在拆後廢墟上

2020年5月12日,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賀雪峰發表了《合村並居,何必拆農民房子?》一文,以德州市為典型案例,揭示了山東省推行合村並居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亂象。他在文章中介紹,德州市2014年規劃將8000個自然村全部拆掉,建1000個左右的大型社區。由於財政緊張,不得不靠貸款建社區,向農民收取建設成本,以及降低建設質量標準。結果是農民搬到社區生活質量下降了,生產生活更加不方便了,還將原來計劃到城市買房的積蓄用於買了社區質量很差的住房。賀雪峰認為,山東省合村並居最簡單的辦法是將現在的行政村,改成自然村基礎上的村民小組,將管理區改成行政村。改變體制,但不拆農民房子,更不拆掉自然村。

大規模拆遷農村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

面對各界質疑,引起了省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山東省高層頻頻表態:要充分聽取農民意見,決不能逼迫農民同意。7月2日,山東濱州市紀委發布一則《關於惠民縣麻店鎮在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通報》。通報指出,今年4月以來,惠民縣麻店鎮在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中,對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實不到位,工作方法簡單,沒有及時解決群眾困難,損害了群眾利益,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能夠充分傾聽尊重民意,山東省級層面勇於面對問題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是,接下來還要看各地市如何執行。

土地和房屋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是他們半生的勞動積累,因為某些地方政策的「一刀切」,把還沒有何時何地建好新的社區向群眾說清楚、講明白,就開始拆遷動員;剛建好廣場、路燈、硬化路的「美麗鄉村」說拆就拆;補償標準不由分說,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以影響子女上大學、考公務員等,威脅逼迫「釘子戶」儘快拆遷……種種做法和文件裡合村並居的美好願景相去甚遠,實際操作背離了初衷。

據調研,推進合村並居的背景是一些農村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基層負擔重,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費嚴重,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公共服務水平低,等等。計劃通過合村並居改革落後的農村結構和管理體制,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更好的集約土地發展經濟。農村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可根據各地農村實況,科學發展當地經濟,應將有限資金科學整活布局到村辦企業和農村公益事業,使村民受益。合村並居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應該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見。

農村老宅院具有傳承鄉土文化價值

其實,「合村並居」並非新生事物,是2008年6月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管理辦法》「土地增減掛鈎」政策的濫觴。當年全國20多個省市都掀起了拆村並居,讓農民集中上樓的「拆遷大躍進」,響亮的「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和著名的「唐福珍自焚事件」就發生在那個年代。「合村並居」的提出並非少數地方官員的拍腦袋決策,而是有著很現實的背景。這些年的城鎮化進程,決定了很多農村人已經通過自然流動,到城市或者鄉鎮居住,農村的房子雖然還在,但是很多已經常年無人居住。農村的「空心化」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對於農村人口自然流失嚴重的村莊,進行「合村並居」,可能是無法阻擋的趨勢,也有利於實現共贏。

但是,在徵地拆遷領域,一直以來有幾條基本法律原則,既是徵收方的紅線,也是被徵收人的底線。尤其是涉及到強拆問題、後續安置問題、趕農民上樓後的生計問題等,由此引發的討論還進一步上升到關於山東經濟發展思路是否依然落後的爭議。

第一,先補償後拆遷。《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中規定對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明確指出「先補償後搬遷」、「補償方式尊重農村村民意願」的重要標準。

第二,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中規定,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裡寫道:農村居民點遷建和村莊撤併,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並經村民會議同意,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集中上樓。

第三,合村並居是以農民自願為前提。並不是每一個農民的生活習慣和傳統觀念都能接受合村並居,這一切都要以農民的自願為前提,這畢竟是農民自己的家,何去何從也應由農民自行決斷,絕對不能出現強迫或誘導的行為。而且,合村並居現在仍然是一個試運行階段,應該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逐步開展。

凡事都有好處,也有不好的一面,農村的合併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工程造價虛高,偷工減料,吃回扣等問題,應該嚴密監管,不要讓一些人,一些開發商,以搞新農村建設為名,用集體土地搞商業開發,以給農民建房為名,高價出售。一手拿了國家給的錢,另一手伸進農民的兜裡。

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標誌,財產權的保護程度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樣本。無論是《憲法》《刑法》《物權法》《土地法》都確認農民住宅的物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由此看來,山東「新土改」就不僅是認識偏差和工作冒進,也不僅是債務危機下的土地衝動,而是貨真價實的的違憲違法違紀,是實打實地剝奪農民的財產權和發展權。不久前,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民法典,全社會保護公民民事權利的意識空前提高、氛圍濃厚。在處理合村並居這樣的問題時,要把民法典體現的對公民人身、財產、人格的保護精神落到實處,把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落到實處。

相關焦點

  • 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
    山東惠民縣「合村並居」工程被批形式主義,兩副縣長作深刻檢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一、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從一篇"山東合村並居的真實情況"的文章我們了解到,山東"合村並居"工程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為:1.房屋拆遷補償未落實。有的村莊村民反映,未看到任何拆遷文件,也不知還建樓房的面積大小和價格如何,當地政府只是口頭表達了被拆房子的補償標準。也有村民反映,拆遷太突然,拆遷補償標準太低等問題。
  • 智庫丨城鄉中國視角下的「撤村並居」研究述評
    很簡單,通過「撤村並居」或「合村並居」,把整個村莊的農戶從傳統的農家平房院落集體搬遷至同城鎮居民住房一樣的樓房裡就行了。於是,一場「古今中外、史無前例」的和平時期大規模村莊撤併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無數村莊被平復,無數農民被上樓。這便是在政府主導下以行政力量推動農民集中居住的新型動力機制之一。
  • 合村並居計劃曝光
    繼4月底膠州發布合村並居規劃項目公開招標公告,近日,各街道街道合村並居初步規劃又陸續出爐,合村並居項目路徑愈發清晰。李哥莊合村並居新進展只需要在燉湯的時候加一勺它的「天敵」。自尊心也非常強。屬於正常現象。第二步:把控幹水分的芝麻倒進無水無油的鍋中。但是味道卻好吃的不得了。可以在加油之前用薑片在鍋中擦拭一圈。金牛感受到了愛情的降臨。一定要開小火慢煎。簡單一蒸。自己吃還是挺實惠。
  • 合村並居是瞎折騰?廢掉宅基地復耕,佔耕地又建小區,這啥操作?
    「合村並居」近些天來被「炒」的很熱鬧,網友們在紛紛提出質疑的同時,也不禁感嘆國家的好政策就這樣在執行的過程中「變了味」。合村並鎮及統一建設規劃口號的提出,目的是解決土地浪費及農村建設無規劃的問題。從某種程度而言,合村並居有效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然而,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在落地執行的過程中,威逼利誘、強制上樓、豆腐渣工程等等問題屢見不鮮,農村以往髒亂差的局面不僅沒能得到改善,農民的幸福感還大大降低。
  • 通州這108個村(名單)將「撤村建居」,8村先試點!
    本文來源於:通州小兵  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範圍內108個村撤村建居!  近日,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發布了「區民政局紮實推進撤村建居工作」的公告。開展撤村建居工作專題調研,對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範圍內108個村的人口、土地、資產情況開展細緻摸排,全面掌握實際情況。  3.堅持試點先行。全面研判各村民情村情,初步選定永順、梨園、潞城鎮的8個試點村,積極推進試點村的撤村建居工作。  何為「撤村建居」  撤村改居含義是指撤銷行政村建制,建立社區居委會的一項重大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
  • 江蘇有望迎來「合村並居」!讓村民有新家園,讓荒廢的土地再耕種
    如此一來,徐州的許多村莊都是老人和小孩較多,而且有許多耕地已經荒廢,為了緩解這一局面,徐州當地也準備嘗試「合村並居」的模式。03這個徐州市高黨村已經試行了這一「合村並居」,效果還真不錯,不僅能讓村民有個新家,還能讓原本荒廢的耕地重新種植莊稼,隨著這一模式的推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因此受益,而且這一模式的成功,還可以吸引一些已經離開農村的年輕人,促使他們重新回到農村建設。
  • 合村並居的目的是什麼?是增加種糧面積,還是買賣土地?看完後明白了!
    一、合村並居是把附近散落的村莊合併在一起居住。而農村的土地並不會收回,國家會將這些土地利用起來,進行統一管理,節約農村土地資源,國家賦予農村,更加充分保障土地經營權,保持穩定不變。即便是農村人不想種地也可以入股分紅,照樣通過土地來獲得收入,不是買賣土地、
  • 合村並居教訓之二:不能忽略農民感受,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關於合村並居、農村拆遷問題,並不是所有農民都反對。不可否認,也有一部分農民對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抱有很大期待。他們甚至盼拆遷,盼合村,盼著能早點像城裡人那樣住進樓房。正是因為有這些懷著樸素而簡單願望的農民,所以推進合村並居、大拆大建的時候,更要慎之又慎、穩之又穩。因為,那些反對拆遷的農民,他們經過了一定的利益權衡,要麼意識到自己利益受損,要麼對預期利益不滿意,可以說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
  • 合村並居真的管用嗎?
    合村並居真的管用嗎?對於農民來說,農村不僅僅是自己的家,更是自己的精神依靠。多少老人一輩子都未曾離開過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已經有了深深的感情,所以對於農村的問題也會特別的在意。如今在農村,鄉村變成"荒村"的現象十分的嚴重,也許我們很多人都能看得到,筆者也不例外,現在的農村除了逢年過節的時候還稍微熱鬧點,其它的時間可以說十分的冷清。
  • 「e公司觀察」合村並居,「大煉鋼鐵」的教訓為何沒有汲取?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最近山東省合村並居運動搞得民怨沸騰,廟堂之上的美好願望,遭遇現實堅硬的反彈。從民意上看,目前不贊成合村並居的叫喊聲越來越大。合村並居,以前叫小城鎮建設,名字不一樣,實質相同,在我國山東、河南等地方2012年左右曾轟轟烈烈發起,後來又悄無聲息終止,一項失敗運動的教訓並沒有被記取,反而在一個省份悄悄復燃。合村並居的用意很簡單,就是將一些村莊拆遷合併在一起,農民上樓,節約土體。
  • 150萬人背井離鄉,這些地區將實行合村並居
    150萬人離開家鄉,這些地區將實施「合村並居」。蘇州的人均生產總值2019年已經遠遠超過10萬韓元,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好,徐州在知名度上蘇州不高,發展也不如蘇州。這個徐州境內的很多人離開家鄉到外地發展城市,因此人口上遊損失了150萬左右,對城市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
  • 北大教授說農村做飯汙染物每年使萬人去世,更有人提出合村並居
    最近有學者專家提出,農村合村並居口號。做為農村人我想對此問題說說個人想法。如果說合村並居是為了農村,而不是為城市而整合,那我想說那北大環境交瘦說的對,「農村做飯取暖排放的汙染每年讓30萬人失去生命。」農村不在是哪個泥土路,泥巴房,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農村的磚木房屋變美變亮了,農村人的生活也隨即變好了,隨著市場化的需要一些所謂的轉家提出了「城市包圍農村的口號」而不在是農村包圍城市,所以提出合村並居,而合村並居背後的原因絕非是為了農村而提出,其實這背後是為了城市發展的需要。
  • 龍洞街道三舉措堅決打贏撤村建居攻堅戰
    街道成立以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40餘人的包聯駐村工作隊,直扎現場,合力攻堅。迅速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一村一策」撤建方案和推進計劃。二是增效提速,強力推進。4個包聯駐村工作隊利用主題黨日、村民代表大會等載體召開會議16次,發放明白紙2000餘份,講清講透撤村建居目的意義、政策措施、方法步驟,廣泛徵求意見建議,全面掌握信息動態,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消除群眾疑慮,為撤村建居營造氛圍、掃清障礙。西蔣峪村、孟家村、老石溝村、龍洞村均以高票通過村民表決。實施中嚴格依據法律和政策規定推進,做到步驟規範、合法合規。
  • 遼寧試點「合村並城」,88個村列入名單,或將誕生「新城市」
    合村並鎮可以實現農村集體組織作用,將農村的資源利用起來,實現集體經濟的提升。靠近城市的農村會因為城市的工業建設和交通建設,土地資源會發生新竹用途的變化,從而提升土地的價值,這些農村不需要合併也會有很好的發展,而那些遠離城市,處在邊緣的農村就成為了喝茶能並鎮的重點地區。
  • 湖東街道率先完成全域撤村建居工作
    這也標誌著該街道原本下轄的8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撤村建居工作,整個區域通過「撤、調、建」的方式統籌劃分為14個社區,有效促進了城鎮化發展中村社「二治」到社區「合治」的轉變。湖東街道成立於2018年5月,轄區總面積為1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4.5萬人,戶籍人口約2萬人。
  • 跟上城市化進程餘杭求解「撤村建居」社區精細化治理
    從村到社區,他也經歷了艱難的適應期。不僅是廣場舞的問題,社區新老居民間停車問題、保潔問題、公共設施使用問題等各個方面都有衝突,「這不是簡單的生活習慣或素質高下之別,而是社區『翻牌』後,城鄉差異必然帶來的衝突」。「這個結,更多要靠基層幹部來解。」南苑街道黨工委委員邱永年常常穿梭在各個「翻牌社區」給幹部們上課,講授理念。
  • 葛岙水庫建設4村完成「撤村」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李露 通訊員 吳昌娜 尚媛)日前,尚田街道完成葛岙水庫建設4個移民村的「撤村」工作。    葛岙水庫工程涉及尚田街道4個行政村,1503戶住戶。    7月29日,在區政府辦公室牽頭下,相關部門召開「葛岙水庫庫區4村『撤村建居』工作」協調會,明確工作要求和步驟。
  • 莞村小康路|黃江鎮田美社區:撤村並居走出新天地
    撤村並居補齊民生短板 創新基層治理村級體制改革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圍繞社區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經濟和民生短板,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村組關係調整為動力,實現村級管理扁平化,社區政務服務更好,工作執行力更強。」梁何貴介紹,採取整合社區、撤村並居、撤銷村民小組等多種方式,促使村(社區)管理能力與管理幅度、人口規模相適應,構建扁平化管理結構。
  • 為什麼要合村並鎮?合村並鎮的深層次原因驚呆你!
    合村並鎮後,大家搬至高樓,將農村建房用地更改成為耕地,將土地的實用率大大提升,並且能夠拉動國內鋼鐵、水泥等行業的內需。第二有些農民認為自己原住地地方寬敞。地方大而合村並鎮後,國家建統一規劃的房屋面積太小,生活方面都不適應,不想搬遷。不配合合村並鎮政策。第三有些農民認為合村並鎮後自己的原先耕種的土地遠了,種地不方便了,不願意搬遷。
  • 寧波這個「城中村」撤村建居 將打造一條全新的古意新街
    前不久,壓賽村規模優化調整方案村民會議召開。村民們通過投票表決,以高票通過了壓賽村撤村建居工作方案。壓賽村撤銷後,將成立壓賽堰社區居民委員會(暫名)。這意味著,這個「村居混合」特徵顯著的「城中村」,即將轉變為農居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