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城市群,像一把弓箭,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2021-01-16 阿力品百城

中國四大城市群,像一把弓箭,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的城市建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的建設也已經由單一的發展,轉向了更大區域的城市群協同規劃。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四大城市群,這四個城市群組合起來像一把弓箭,是中國未來崛起的關鍵。

這四個城市群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從區域分布看,四大城市群剛好立足於我國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關鍵性不言而喻。

四大城市群目前發展情況並不平衡,相對而言,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較大優勢,區域一體化發展明顯,各大城市基本已連成一體。

而成渝城市群發展集中於成都、重慶,其他城市散點式分布周邊,城市發展明顯失衡。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像是成渝城市群的升級版,主要還是過於依賴北京、天津。

隨著雄安新區的發展,京津冀城市群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未來發展不用擔心。單純從實力而言,成渝城市群作為中國第四大城市群,很多朋友估計不服。最關鍵的經濟指標比較中,成渝城市群相較於長江中流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都有不少的差距。

國家在2019年新型城鎮化最新文件中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城市群發展。有序實施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開展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

從國家文件的表述中,我們已經發現,成渝城市群的定位是高於長江中流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區域的。雖然,成渝城市群目前的發展還有所欠缺,但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源匯聚成渝。

成渝城市群不僅有人口基礎、科研技術水平、優質醫療資源,還有流淌在巴蜀大地的歷史文化。悠久的歷史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信心。每一個地區的發展都會面臨重重困難,信心的力量比黃金還要重要。成渝城市群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第四增長極也算是眾望所歸。

相比成渝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優勢。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包括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寧波、嘉興、合肥、蕪湖等城市,涉及三省一市共26個城市。長三角城市群的國土面積約為 21萬平方公裡,覆蓋總人口1.5億人,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20%。

長三角城市群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群。城市群中,超過萬億GDP的城市有六個,上海已經突破3.2萬億,是中國城市的第一大經濟體。雖然長三角實力強大,但城市群內部也存在著產業同構的現象,城市之間的利益矛盾不能避免,無法擺脫城市之間的競爭局面。

總結長三角最大優勢在於:地區經濟腹地大,產業基礎強大、科教實力雄厚、人文歷史悠久等!

粵港澳大灣區是基於珠三角城市群的概念上發展的,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廣東省內九個城市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為5.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雖然在經濟總量上低於長三角,但是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均GDP、城市化率、城市活力等方面,都強於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不足是區域內部仍存在發展不均衡現象,粵港澳發展的重心也要慢慢轉移到江門、肇慶、惠州等城市。

總結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於:航運貿易、金融業、電子科技、制度開放等,粵港澳大灣區由於香港、澳門的加盟,國際化的程度無疑是國內目前最強的區域。

中國四大城市群,集聚了中國二個特別行政區、四個直轄市、五個副省級城市(含二個計劃單列市)。這片地區無疑是中國發展的排頭兵,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對於中國城市群的發展,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說出你自己的想法!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
    我們在前期推出了《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排名:2019》、《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9》等系列報告,本篇結合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規律,對中國規劃建設的19個城市群進行排名,並對五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逐次分析。
  • 中國五大城市群,聚集了國內最強的10座城市!
    城市群的協同規劃,是未來地區發展的主要方向。城市群的發展,也將中國地區的空間開發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單一的城市發展已經是窮途末路,城市群的時代已經來臨。根據規劃和經濟數據,目前中國有五大城市群,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
  • 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未來哪一個發展潛力更大?
    在《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中顯示長三角城市群已躋身於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一、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被公認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六、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佔中國2.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1/4的經濟總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發布
    ,通過研究揭示了城市群形成發育與空間成長的基本規律,提出了城市群空間範圍的識別標準,從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角度出發,提出建設由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九大區域性城市群和六大地區性城市群組成的「5+9+6」的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新格局,於2010年和2016年連續兩次發布了《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進一步結合國家批准實施的各類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了由300多幅地圖組成的《中國城市群地圖集》。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流動限制的逐步取消,中國城鎮化率迅速提高,城鎮常住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7.92%增加到2019年的60.60%,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在城鎮化進程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形成了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 中國「冉冉升起」的城市群,經濟第四,但為什麼一直被忽視?
    而「中國速度」直接推動了人們去旅行的欲望,人民出行方便的同時,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是在探索中前進的,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城市發展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中國將進一步深化城市化建設,各大城市已經從原來單一的城市發展時代轉變為城市群和都市圈時代,城市群含義的誕生也使得地區之間的發展得到了合理的平衡,目前,我國三大城市群已經基本建立,即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這三大城市群也是中國最成熟的地區
  • 黃奇帆:加強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發展
    圍繞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發展問題,談三方面思考與體會:  一、加強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的發展,首要前提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服務業  長江經濟帶的面積佔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無論從地理位置、生態環境還是資源水平來看,都是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上條件最好的地段
  • 國家大力推進城市群建設,中國農村未來的發展,路在何方?
    中國目前屬於中等收入國家,提到中等收入國家,就不得不再提到一個詞:中等收入陷阱。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1、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發達國家。2、出現貧富差距,環境惡化甚至出現社會動蕩等問題,導致經濟發展徘徊不前。第二種結果,就是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代表國家有巴西、南非、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家。
  • 中國七大國家級城市群,北方佔有三個,這二個城市成為最大受益者
    》中明確指出,未來將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 中國超強城市群,六個城市GDP超萬億,擁有全球最大的兩個港口
    說起中國城市群,老百姓都知道中國目前較為知名的有三大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未來的區域發展不局限於任何一個城市,從國外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進程看,在發展後期都將以城市組織形式發展,城市群的發展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地資源協同規劃,使區域內發展平衡。
  • 「十四五」時期中國城市群分類治理的政策_一帶一路·共建繁榮...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城市群是世界城鎮化發展的一種高級空間形態,在全球城鎮體系中佔據著重要的樞紐地位,並日益成為各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主體。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城市群已經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全新地域單元,是我國主體功能區劃的重點與優化開發區域。
  • 我國將新建一條高鐵,連接兩大城市群,未來將有大發展
    中國速度一直是我們驕傲的代名詞,同樣也是我國對外發展了一個名片,這不僅帶動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同樣也便捷了人們的出行,使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人們縮短了與家鄉之間的距離。經過15年的高速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高鐵實現了快速發展,通車裡程越來越長;同時,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導致之前修建的一些高速鐵路已經不能滿足沿線城市的交通需求,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 有個數 | 2019年中國七大城市群,人口吸引力誰最強?
    記者 樊旭以城市群為單元的區域經濟正日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這其中,人口增長又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過去的2019年,哪個城市群收穫了更多的人口紅利?根據2018年國務院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國七大城市群分別為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界面新聞統計了各大城市群涉及的省份人口數據後發現,過去一年裡,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增量最多,其次是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 我國「冉冉升起」 的城市群,有四個城市GDP萬億,未來「如日中天」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文化發展中,為了具有較長的牽引性,一些城市以若干城市群的聯動模式發展,這種發展方式使發展瓶頸城市具有其他城市的特色,為了發展一些參考採用,中國的城市群中有一個被稱為最強的城市群,這個城市群中已經有4萬億級的城市。一個城市的GDP突破萬億級的大關非常不容易,但是這個城市群中有4個。
  • 中國十大都市圈:上海第1,南京領先成都,全部來自於五大城市群
    15:23:18 來源: 城市生態圈 舉報   上周,恆大研究院的任澤平團隊公布了一份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的排名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1.中國灣區旅遊史在當下的國際經濟版圖中,灣區經濟的力量不容小覷,成為創新與聚集輻射的引領者,而作為灣區經濟的一部分,灣區旅遊顯然承載了灣區的優勢,又是反哺城市群的重要力量。國內的「灣區經濟」,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深圳市政府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而到了2015年,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提出要「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 五礦地產長租公寓將亮相 未來深耕核心城市群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於祥明)老牌央企地產公司——五礦地產,將藉助自身優勢,在長租公寓領域進行探索。五礦地產總經理何劍波在12日主題發布會上透露,公司旗下長租公寓品牌「拾貳悅」預計在2018年推向市場。公司將藉此項目,摸索長租公寓的運營模式,這也是五礦地產未來戰略布局和業務組合的重要一環。
  • 「十四五」規劃系列研究之三——「十四五」期間城市群發展要突出...
    自建國以來,我國在不同發展階段進行了多次區域戰略調整,從「一五」時期蘇聯援建工程側重北方,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三線」建設;從改革開放沿海城市及經濟特區,到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逐步推進西部大開發(1999年)、振興東北(2003年)、中部崛起(2006年)和東部率先的「四大板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 「第四大運營商」董事長:未來五年是中國廣電發展關鍵時期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第四大運營商」董事長:未來五年是中國廣電發展關鍵時期來源:澎湃新聞「未來五年是中國廣電網絡從起步向長足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正在編制股份公司的戰略發展綱要10月13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 董事長宋起柱拋出上述觀點。就在10月12日,註冊資本高達1012億元的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廣電)正式在京成立,成為國內第四大運營商。
  • 決定未來的關鍵一戰,中國現在打到哪兒了?
    採訪過程中,記者接觸了不少像星際榮耀這樣的公司。雖然目前它們的規模還不夠大,但已在各自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它們能不能成為未來產業的活躍因子? 對於未來產業,目前還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綜合多位受訪專家學者意見,未來產業具有原創科技引領、生態屬性較強、挑戰現有規制和爆發式增長四大突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