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40年,大眾的生活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著,在扶貧政策的加持下,人們基本的吃飽穿暖需求都已滿足,現在正慢慢朝著更高的物質追求方面發展。
對於物質追求,其最看重的後果便是擁有的資產總額。在很多人心中,房子的重量變得十分高,甚至有些年輕人就因為沒房而無法結婚。在某種程度上,資產似乎已經成為國人精神物質雙需求的產物,其中房產似乎佔據了大量的份額。漸漸的,房產成為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人資產千萬的「窮人」。
有數據顯示,北京83個人中就有一位千萬富豪,先不說其數據來源和可靠性究竟如何,就憑藉其驚爆眼球的數字,便有國人富裕程度超過歐美國家的結論得出。畢竟123個歐洲人哪種才有一位百萬富豪,我國這幾十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可謂舉世矚目,但國人的個人財產增長,大多體現在住房方面,家庭負債近乎達到了一半,高達49.5%,這也意味著,近乎4億人,在通過舉債而擴大家庭財富增值。
對於房價的問題,與其個人理念有關,畢竟大眾努力就是過上好日子。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很多人都藉此成為了資產千萬的隱形富豪。對於很多住著千萬房子,年薪卻只有十幾萬的人來說,很多人都覺得這部分生活十分簡單,畢竟光靠利息都可以過得十分舒服,買套房子,雖然財富有所增值,但每個月都有巨額房貸壓力存在,而這樣的生活近乎需要過幾十年。
如今,房產成為普通家庭中最大的財富來源,在經濟日報的家庭財富調查中可以看出,房產價值近乎佔據國內平均家庭財富的70%,這也代表著,國內大多資產千萬的家庭,近乎都是靠房產價值貢獻的。但很多人似乎都忘了,房產佔據資產的債務比例,那些資產千萬的人,同樣也是十分脆弱的一群人。對於國內中產家庭來說,在過去的20多年來,負債率上漲勢頭不輸於房價的上漲速度。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房產已經有很大的增值,為何不賣了房產去別的地方住呢,何必非要生活得那麼累。但賣掉房產最先要面臨的結局就是二手房的限購政策。如今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調控高達200多次,其力度一直沒有放鬆過。二手房的交易稅和過戶費也讓很多家庭十分頭疼,畢竟房子價值越高,其要交的金額也越高。如果要賣掉房產的話,並不會如大眾印象中的升值。房價越是上漲,越是讓大眾難以賣房,賣房之後還能不能買得起的壓力也讓其十分緊張。
「有房的窮人」其最大的原因莫過於資產被「凍」住了,在家庭中做資產配置時,最好還是不要將全部積蓄都用於賣房,這樣很容易造成,雖有套房卻無法保障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