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鬥雞眼」是天生的,則為一種疾病,醫學上稱為「斜視」,是指嬰幼兒在雙眼單視形成過程中,受外界因素影響,致使一眼注視目標,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標上看,從而引發的眼部疾病。斜視中,如眼球注視物體時向內側斜視,則稱為「內斜」,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鬥雞眼」。
「鬥雞眼」的危害:
由於多發於兒童時期,所以從小就被別人起綽號、受嘲笑,給孩子的心理蒙上陰影而造成其孤僻、自卑心理。
其次,由於看東西沒有融像能力和立體視覺,不能準確分辨物體的前後距離。將來長大後,就不能從事諸如駕駛、測繪等需立體視覺的工作。
再者,由於眼肌麻痺、視物成雙,為克服復視,採用偏頭、側臉、抬頦等特殊的頭位來補償,醫學上稱「代償頭位」。對兒童來說,還會導致全身骨骼發育畸形。
「鬥雞眼」是如何產生的?
簡單來說,人的眼球外面有6條眼外肌,正常情況下,人們看東西時,無論朝哪個方向,雙眼的運動都是平行一致的。由於肌肉的收縮是在神經調節下進行的,看右邊的目標時,雙眼都往右轉,看左邊的目標雙眼都往左邊轉,不會出現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現象。
若孩子兩隻眼睛發育不一樣,一隻眼正常,另一隻眼為高度近視或散光;
或兩隻眼睛遠視度數差得太遠;
或幼兒從小就喜歡玩細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線較弱的條件下玩遊戲,致使眼肌平衡失調,神經肌肉麻痺,這樣就可能會發生「鬥雞眼」。
值得警惕的是:
「鬥雞眼」若不及時治療,神經肌肉的麻痺是無法自愈的,而且很多視覺功能也會無法再次形成,所以務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