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外媒稱,德國、瑞士、日本、法國都出現了新冠變異病毒的感染病例。美國開始要求所有從英國出發航班的乘客在登機前提供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陰性證明。
據共同社東京12月25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25日發布消息稱,國內首次確診多人感染了在英國蔓延的新冠變異病毒。據稱他們是從英國抵達日本的5名男女,年齡為未滿10歲到60多歲,其中4人沒有症狀。據悉他們在機場檢疫中被確認感染後,現在入住酒店,沒有密切接觸者。
有分析稱,與至今在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相比,這種變異病毒的傳染性最大增強70%。在該消息發布前,政府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小組會會長尾身茂在首相官邸舉行記者會,表達危機感稱:「如果在日本蔓延,將出現極端危機的情況。現階段醫療就已接近癱瘓狀態。」首相菅義偉指示厚生勞動相田村憲久稱,「希望也切實採取邊境口岸對策」。
另據法新社巴黎12月25日報導,法國25日檢測出首例最早在英國發現的病毒變體感染。
報導稱,該病例是在圖爾確診的,感染者是一位常居英國的法國男子。法國衛生部指出,這位無症狀感染者已經居家隔離。
衛生部明確指出,這是法國檢測出的「首例新冠病毒VUI-202012/01變體」。該變體9月起在英國出現,而且據研究顯示傳染性可能更強。
據報導,這位法國感染者12月19日從倫敦回到法國,兩日後入院,「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國家呼吸道感染病毒參考中心對這位患者攜帶的病毒進行測序後,於25日證實此人感染的是VUI-202012/01變體。
「目前,參考中心的實驗室正在對其他幾例疑似感染變體的病例的取樣進行測序。」
此外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25日報導,德國、瑞士和日本先後發現了當地首例新冠變異病毒的感染病例。
德國衛生部在24日表示發現首起新冠變異病毒病例。該名患者於20日抵達法蘭克福機場,並在抵達後進行的新冠檢測中呈陽性反應,進一步測試發現這屬於B.1.1.7變異病毒病例。
同天,瑞士衛生當局測出兩例變異病毒病例,他們都是生活在英國並前往瑞士的旅客。
又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網站12月25日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4日晚宣布,該機構將要求所有從英國出發航班的乘客在登機前提供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陰性證明。
報導指出,關於新毒株是否已開始在美國傳播,以及已傳播到什麼程度,尚不清楚。病毒專家說,因為美國對從患者那裡收集的病毒樣本基因序列分析比較慢。
疾控中心本周早些時候稱,美國只對目前1700萬已確診病例中的5.1萬例進行了病毒基因測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對12.5萬個樣本進行了基因測序,佔該國確診病例的約5.6%。
報導稱,新規定將從28日開始實施,屆時所有從英赴美航班的乘客必須要出示他們出發前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呈陰性的證明。航空公司不得允許無檢測證明的乘客登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26日報導,美國疾控中心宣布了針對來自英國旅行者的新檢測要求,但該中心自己的科學家所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一規定可能對遏制新冠變異毒株傳播收效甚微。
疾控中心新冠應對小組的研究人員說,在登機前3天檢測核酸可能沒什麼效果,只能把傳播病毒的風險減少5%到9%。
傳染病學學家保羅·奧菲特說,新的檢測要求「就像試圖用籬笆牆攔住蚊子」一樣。
報導指出,新冠病毒檢測經常會篩查不出新近感染的病例,因此有人可能檢測呈陰性但實際已經感染了。
疾控中心科學家們11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在出發的前一天進行核酸檢測可能更有效,可以把傳播風險降低37%到61%。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