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聚餐,確診65人,五一還敢在外聚餐吃吃吃嗎?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課題部 半夏 常笑健康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我們不得已在家吃了那麼久的「家常飯」,

於是對誘人的火鍋、烤肉、奶茶、甜甜圈等甚是想念!

經歷了長達2個月的「斷糧」,

隨著疫情的穩定控制,

四月終於又可以堂食啦,

各大餐飲店鋪裡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然而在這熱鬧的背後卻埋藏著隱形的風險 。

五一你還敢在外聚餐麼?

在外就餐

引發新冠感染

案例一:

4月9日0時—4月26日24時,涉及此次哈爾濱聚集性疫情的確診患者65人,感染者總數已達85例。

據黑龍江省衛健委消息,2020年4月26日0—24時,黑龍江省省內新增確診病例1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均為哈爾濱市報告。

記者注意到,此次疫情已出現「跨省傳播」:4月16日遼寧省撫順市新增的1例確診病例,該名患者為與哈爾濱87歲確診病例陳某君同時期在哈醫大一院住院的患者之女;4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通報了1例哈爾濱市傳入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的新增確診病例。

3月29日的一場聚餐初步被認為是造成哈爾濱這次「鏈式」傳播的關鍵節點。當日,哈爾濱陳某君一家與本地確診病例郭某、無症狀感染者王某等多位朋友共同聚餐,後來陳某君及其兩個兒子相繼確診,由此病毒進一步蔓延。

案例二:

廣州疾控回顧3個月前的案例,並將結果發布在了《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雜誌:涉及了一同在餐廳就餐的3個家庭,每個家庭都出現了感染。

2020年1月24日,共有 91 人 (83 名顧客,8 名工作人員) 在這家餐廳用餐,其中,共有 83 人在三樓的 15 張桌子上吃過午飯。83 名客戶中,有10人確診 COVID-19,另外 73 人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並被隔離了 14 天。

該餐廳是一棟5層樓的空調大樓,沒有窗戶。三樓用餐區佔地145平方米,每個樓層都有自己的空調。每張桌子之間的距離約為1米。

A和B家庭分別坐了53分鐘,A和C家庭坐了73分鐘。中央空調的出風口和迴風口位於C桌上方。而A家庭剛剛從武漢回來,結果10人均被感染。

對於B家庭,研究人員推測,最可能的情況是3個B家庭成員都直接被患者A1感染。但也不排除是第一位生病的B1傳染給了B2和B3。

而對於C家庭,可能的情況是C1和C2都被A1感染,也或者是C1在護理C2的同時被感染。

案例三:

4月18日,廣州星巴克(好世界店)一名員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者,根據要求,在14天之內進入星巴克好世界店的人員以及大廈所有辦公人員,必須在4月19日18時之前到指定地點免費進行核酸檢測。

據悉,兩天已有兩千餘人接受檢測。

此前同一條馬路上的「綠松石小酒館」有多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該店與星巴克好世界店距離僅500多米。

4月17日0-24時,廣州新增3例無症狀感染者、中山新增1例確診病例,均曾前往建設六馬路綠松石小酒館。

為什麼在餐廳吃飯會被感染新冠?

案例一中調查人員排除了氣溶膠傳播後,經過進一步的研究推測認為:暴發的最可能原因是——液滴傳播。

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飛沫傳播」,而空調在這裡做了「幫兇」。 廣州疾控中心研究員表明,空調氣流傳播與氣溶膠傳播不太一致。

氣溶膠會傾向於跟隨氣流,而較低濃度的氣溶膠,在較遠的距離,可能不足以在餐廳的其他地方造成感染。

研究提到,較大的呼吸飛沫(> 5微米)在空氣中保留時間很短,移動距離也有限,通常<1米。患者A1與其他桌子,尤其是桌子C的人之間的距離都>1米。

但是,來自空調的強勁氣流可能會將液滴從C桌傳播到A桌,再傳播到B桌,然後再傳播回C桌(出風口→C→A→B→進風口)。研究人員建議餐廳需要增加餐桌之間的距離,並注意空調風向和改善室內通風。

而案例二的小酒館,不到100平方的小店,除了入口沒有窗戶,通風非常差。但是很多外籍人士會頻繁光顧這一小酒館。

和該酒館關聯的感染者,往往都是頻繁光顧的,經常午夜一光顧就幾個小時,而且有人竟然連續七八天。

研究人員建議選擇通風條件好的餐廳進行就餐,並減少用餐時間,以降低感染風險。

用餐過程如何做好防護?

雖然國內疫情正持續好轉,但我們仍要注意避免聚集!現如今,餐廳等逐步恢復營業,那麼用餐過程中我們如何做好防護呢?

01

排隊:

排隊過程中要佩戴口罩,減少交流,與相鄰的顧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排隊時打噴嚏的話,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

取餐時,應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

在付款的時候儘量選擇二維碼等非直接接觸電子付款的方式,減少使用現金結算。

02

就餐:

就餐前,選擇表面清潔的桌椅且靠近門窗等通風較好的位置就坐。

要注意手衛生,可用洗手液在流水狀態下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液揉搓雙手。

在用餐的過程中,摘下口罩時,要注意保持口罩內側的清潔,避免汙染。

避免面對面就坐,可以選擇同向而坐,且相隔1米以上。

就餐時儘量選擇公筷公勺,並實行分餐制。

儘量縮短就餐時間,減少同行人員之間的交流。

如餐廳就餐人員較多,應選擇打包帶走的方式。

就餐結束後,應立刻離開餐廳,減少在餐廳的逗留時間。

小編敲黑板:

對於疫情,我們仍有太多的未知,在尚無特效藥以及疫苗的情況下,做好防護、保持謹慎依然是重中之重。關於在外就餐這個事,還是要堅持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的原則。

如果要是給這次疫情結束的時間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認為應該是:不知道!

張文宏醫生推薦的的牛奶加雞蛋飲食原則,個人覺得還是要比出去嘚瑟吃個火鍋、烤個小肉來的更實際,即增強免疫力是我們接下來長期且核心的任務,不僅要愛吃、而且要會吃!並不是外邊的東西就好吃哦!

那我們我們再來複習下免疫力的重要性和如何吃出免疫力!

免疫力

才是我們對抗新冠病毒最靠譜的護身符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而言,由於缺乏抗病毒的特效藥,而對症治療(人工肺呼吸、胃腸外營養等)並不直接作用於病毒,機體真正將病毒清除乾淨,依靠的是免疫系統對病毒的殺滅,通俗地稱之為「免疫力」。

那麼,免疫力究竟指的是什麼?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生存著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在它們看來,人體是一個充滿營養的好地方,為它們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一個溫暖的環境。

病原體會不斷對人體進行「襲擊」,但一般情況下很難造成傷害。原因之一是人體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自己」和「非己」會對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進行抵抗,並將已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消滅,從而使我們能夠健康地生活,而體內這種防禦、控制病毒入侵的能力就是免疫力。

1月30日,發表在《柳葉刀》新冠病毒專題的一篇文章,根據最新的對99例新冠肺炎患者分析得出結論:免疫力低下的男性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作者指出,早發現早治療危重病例非常重要。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時,應及時施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並加強免疫支持治療,從而減少併發症和死亡率。

建議使用靜脈內免疫球蛋白增強重症患者抗感染能力,並對ARDS患者使用類固醇,儘可能縮短治療時間。

換句話說,能否扛過新冠病毒的供給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免疫力。

當肺炎病毒入侵到體內時,會調動免疫系統對病毒進行抵抗,免疫系統越強大,對病毒的抵抗越強烈,所產生的反應越劇烈,當人體承受不了這種反應時就會威脅到生命。

對於抵抗肺炎病毒來說,免疫力是身體最重要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當感染上肺炎病毒以後,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很容易被病毒「趁人之危」,而免疫力強的人則有很大的概率不會患上肺炎。所以增強免疫力是抵抗冠狀病毒最好的方法。

良好的營養基礎是免疫力的根基

機體需要不同的營養素進行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的工作也需要靠營養來保證,不斷給人體補充必要的基礎性營養和調節性營養,免疫系統才能夠更好地對抗外敵。

對於大多數無任何密切接觸史,無任何的發熱、乏力、咳嗽症狀的中青年最好的建議就是:依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做到均衡飲食。

也就是說,從主食、蔬果、瘦肉、雞蛋、牛奶等食物都要攝入均衡,這是維持日常營養和免疫的基礎。在新冠肺炎流行時期,通過飲食改善免疫力的關鍵主要有:

1. 補充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身體最主要的原材料,也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激素、抗體、消化酶等基本成分,毫不誇張的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而蛋白質攝入不足,嚴重影響機體自我修復與免疫力。

增加富含優質蛋白的魚蝦等水產品、蛋類。禽畜瘦肉和豆製品的攝入量,保證不低於推薦量(每天150-200g)。

特別提醒,吃肉一定要吃瘦肉,肥肉、五花肉的脂肪含量太高不利於控制能量,對血脂健康無益。

肉類中瘦牛肉的蛋白質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大家可以優先選擇瘦牛肉。

魚蝦類脂肪含量低於畜肉和禽肉,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控制油脂攝入的角度考慮,儘量避免油煎、油炸、紅燒、糖醋等方式烹調海鮮類,可以選擇蒸、煮、清燉等少油無糖的方式。

儘量保證每天一個雞蛋,300g的奶或乳製品。

TIPS:牛奶,就最接近母乳的一種天然飲品,富含優質蛋白質,人體必須的鈣、鐵、鋅、磷等礦物質,有「白色血液」之美譽。它所含的免疫球蛋白還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提高人體免疫力。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攝入300毫升牛奶或者相當的乳製品,有利於補鈣,平衡膳食。早餐或者加餐時喝上一杯牛奶,適時補充營養,好吸收、易消化、營養豐富,一舉多得。

雞蛋: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物質,被稱為最實惠的營養品。

2. 能量攝入要充足

每日膳食中應適量的攝入谷、薯類食物,包括大米、粟米、雜糧、麵粉等,可為人體提供主要能量。

還可以選擇通過多種烹調植物油增加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攝入,尤其是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確保總脂肪供能比達到膳食總能量的25%-30%,同時不建議因為減肥而避免能量的攝入。

3.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從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角度來說,專家建議每天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在平時基礎上加量。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葉酸,鉀,鈣,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其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在家缺乏運動人群的倡導健康。

成年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每天應至少攝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蔬菜的選擇應以多樣性為原則,且宜挑選顏色深者,其中最好一半以上是菠菜,西藍花,胡蘿蔔,番茄這一類的深色蔬菜,水果攝入也至少達到半斤左右。

另外特殊時期,蔬菜最好不要生食,可以削皮的水果儘量削皮,處理過生食後一定要洗手。

4. 保證飲水量充足

水是生命之源,水參與我們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有毒有害物質的排出,在人體內發揮著很多重要的作用,攝入充足的水有助於我們的機體保持健康。

適量補充含一定量電解質的飲用水,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飲白開水、淡茶水以及花茶等。此外菜湯、魚湯以及雞湯等也是補水的有效方法。

多飲水可以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但是要注意控制含糖飲料、咖啡等的攝入,因為這類飲品會引起血糖的升高,從而加重胰島負擔。

疫情期間飲食上尤其要注意做到乾淨衛生,選擇新鮮、安全的食材,烹調時一定要煮透燒爛,防止因微生物或寄生蟲而誘發胃腸道疾病。除飲食調養可以增強免疫力外,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運動也同樣重要。

也許只有在和病毒殊死抗爭的特殊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原來一直被我們「忽略」的免疫力竟然這麼重要。均衡營養所帶來的良好免疫力,某種程度上才是我們生存的有效競爭力。

溫馨提示

現在國內疫情雖然已經形勢大好,逐漸恢復正常生活,防控還是不能放鬆,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同時保持社交距離。

病毒比我們想像的更狡猾多變,但不必恐慌,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調節好睡眠,調理好營養。

在增強自身體質和免疫力的同時,儘量減少在外就餐,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好家人。

原標題:《一場聚餐,確診65人,五一你還敢在外聚餐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香港19人吃火鍋,11人確診;南京1次聚餐波及8個家庭……注意!聚集性...
    其中一行19人的打邊爐(吃火鍋)家庭中,再多兩名成員確診,是目前為止最大型的家庭感染群組。據香港衛生署此前9日晚間發布的新聞公報消息,截至二月九日晚上八時,香港確診個案累計36宗。其中9宗個案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該9名患者涉及三個家庭組。1月26日,這三個家庭共計19人曾相約在觀塘吃火鍋。
  • 一場同學聚會6人確診後又有5人聚餐全部感染!警方呼籲:少聚會!
    一場同學聚會6人確診後,又有5人聚餐全部感染!警方呼籲:少聚會!重要提醒!,記者注意到,新增病例中,有4人曾於1月15日與楊某聚餐。病例2:唐某,男,43歲,1月15日與楊某聚餐,20日發病,20日就診,24日確診。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 同樣在外聚餐,看了唐燦家吃的,明月家,李尖尖家才是真「壕」
    以家人之名:同樣在外聚餐,看了唐燦家吃的,明月家,李尖尖家才是真「壕」。,很有家庭聚餐的熱鬧氛圍。而明月家則是媽媽安排的,一家相對比較安靜,並且偏西式的餐廳,講究的是精緻和好看,並且太多的菜品,但是每一盤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符合明月媽媽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了,但是比起明月和唐燦家裡的聚餐
  • 高鐵上吃泡麵,聚餐時吃幾十個菜,帶你揭開大衣哥的「真面目」
    讓人沒想到的是,近日大衣哥在高鐵上面吃泡麵的一個畫面卻被曝光了出來。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衣哥是戴著一個口罩,口罩都還沒完全脫下來,大衣哥就在高鐵上面吃起了泡麵。高鐵上面大衣哥的樣子,看起來是有點心酸,看起來也是為了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飲食。大衣哥在高鐵上吃泡麵的視頻被曝光之後,網友們對此也是議論紛紛。
  • 海底撈聚餐,3人確診
    海底撈聚餐,3人確診 2020-02-0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7人海底撈聚餐8小時,消費1442,不給錢還打人:根本沒吃那麼多!
    原標題:7人海底撈聚餐8小時,消費1442,不給錢還打人:根本沒吃那麼多! 現在各個地方都已經紛紛進入到了過冬模式,我在這寒冷的天氣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是再好不過了。很多公司同事聚會,也會選擇火鍋店。但是你見過一頓火鍋,吃了八個小時的客人嗎?
  • 今晚吃啥丨按聚餐人數分1.0
    整理了一些聚餐人數的餐廳,方便大家查找。
  • 吃貨的小火車五一去哪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
    油爆蝦、深井燒鵝、布希牛肉、話梅草蝦、水晶蝦仁、薺菜黃魚卷、椒鹽大王蛇、清蒸桂魚、泰式桂魚、明蝦菜都是常規的本幫菜,裝盤漂亮,分量不大,環境還不錯。、太湖白魚、乾鍋花菜、掌中寶、三白油條適宜商務宴請、休閒時光、休閒小憩、隨便吃吃、情侶約會、家庭聚會、朋友聚餐。
  • 《奪冠》剛上映,吳剛與妻子赴約聚餐,網友:又吃了一把狗糧
    在電影上映後,有媒體曬出了吳剛帶領妻子和殷桃以及于小偉一家子聚餐的視頻,看完視頻有不少網友都吐槽又吃了一把狗糧而旁邊的殷桃正歪著頭和大家聊天,于小偉和妻子則在旁邊坐著,可能是大家許久未見吧,聚餐到十一點鐘才結束。
  • 聚餐丨長輩們都指定要吃的老牌餐廳,椰子雞湯吃這家就對了!
    各種聚餐/團圓飯/見家長/宴請客戶...選這裡都可以穩穩的不會出錯。這次決定直接說重點!!!吃椰子雞,那真的可以選這裡吃,店裡的人氣是騙不了人的,一到飯點就尤為的熱鬧,大家圍坐在一起,只為了喝那一口鮮甜可口的椰子雞湯~超級滋補。
  • Karsa帶女友聚餐,看一旁的JKL:除了吃還是吃
    Karsa帶女友聚餐,看一旁的JKL:除了吃還是吃提起和電競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關於這個方面會讓人熱議的點還挺多。尤其是近兩年隨著電子競技的發展,以及各類遊戲職業聯賽的大熱,真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都慢慢改變了原本對打遊戲「不務正業」的看法。
  • 新年聚餐選吃一次就難以忘懷的來來,下次我還來
    今兒就和朋友們提前來了一次尾牙聚餐,又來到了來了還想來的來來。位於禾祥美食城的來來,也是一家老店了,來的幾乎都是熟客。進門就能看到海鮮池、現做檔口、大堂和包廂,環境和一般大排檔無異,中規中矩接地氣。他們家有幾道很拿得出手的硬菜,所以無論是宴請或者聚餐,都很有面兒。例如這道清蒸帝王蟹,單看這比人臉還大的帝王蟹殼,就知道這分量多霸氣,膏肥肉美,味道就是鮮。
  • 趙麗穎參加新劇聚餐,手拿雞爪狂吃不愧吃貨,還欠馮紹峰一個婚禮
    趙麗穎現身新劇聚餐,徒手吃雞爪不在乎形象,結婚低調不辦婚禮。之後,又有媒體拍到電視劇一眾主創都在開機儀式之後組織了一場聚餐,在餐桌上趙麗穎直接用手拿起雞爪就開吃,並不在乎形象。並且聽到身邊的人講話,眼睛都笑得眯成了有一條縫,顯然心情非常的好。
  • 天天家族聚餐吃火鍋,王一博全程素顏,還和大胃王浪味仙同框
    《天天向上》開播已經10餘年,汪涵身邊的主持人也是換了不少,不過《天天向上》依然是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而天天家族也會時不時的聚餐。10月22日晚,汪涵帶著妻子楊樂樂,和天天兄弟的成員錢楓、大張偉、王一博、高天鶴等人聚餐吃火鍋。
  • 很多人不懂如何吃的牛心,印度人一次烹飪40個,你敢吃嗎?
    中國被譽為世界上最會吃的民族,可是有一道菜,很多人都不敢輕易嘗試,那就是牛心!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牛心個頭太大,一餐很難吃完,另一個原因就是牛心腥味很濃,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烹飪!
  • 一家12口聚餐後,8人身亡!這些變了樣的食物,千萬不能吃!
    說到家庭聚餐 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 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場面 然而,近日 卻有一個家庭因為一場聚餐 導致參加聚餐的12人中有8人死亡
  • 五一放假挺歡樂,聚餐吃飯怎麼辦?分餐,幸福你我他,歡樂千萬家
    「簡單,五一放假第一天你幹嘛了?」「除了帶娃,就是做家務唄。你有什麼好想法?」「嘻嘻嘻,出來一起胡吃海塞一頓吧。昨天葛優癱了一天,實在無趣啊!」「不行不行,現在疫情還沒過呢,不能一起吃飯。連張文宏教授都說了不能一起聚餐,那是裸奔,很危險滴。」
  • 青島適合家庭聚餐的餐廳,你知道在哪裡嗎?你來吃過麼?
    疫情期間大家都沒有聚餐很多小夥伴問斑馬青島哪裡有適合家庭聚餐的地方今天斑馬就帶大家來到一家老字號的餐廳性價比也是超高,也是具有青島特色的一家餐廳我們聚餐的包間是在二樓一個可以容下 20 多人的大桌子 中間的轉盤是可以自動轉的
  • 教練聚餐毛不易黃子韜吃牛肉,誰注意宋茜吃啥?女藝人太難了
    楊冪只吃一根麵條的戰績,直到現在還震驚著不少減肥的女生。而張天愛只吃白水煮蛋的食譜也不知道嚇退了多少減肥者。對比這兩人,宋茜雖沒有那麼誇張,但相比於普通人的話,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在近期開播的《在嗎卡嗎說話呀》這檔節目中,《創3》導師黃子韜、毛不易、宋茜等人很開心地湊到了一起聚餐吃火鍋。看到這其樂融融的氛圍,粉絲們都大感幸福。
  • 鮁魚圈最會吃的男人!《大鑫尋味記》集結24道美食,過年聚餐不愁吃啥了!
    大頭寶的肉以嫩為主要特色送入口中,咀嚼之後讓人頓生津液再吃那魚肉  便感覺更加嫩香鮮美!哈哈哈哈,主持人已好吃到詞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