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經典默片《神女》:聚焦邊緣女性,寫實背景下女性生存困境

2020-09-26 譚靜460

由吳永剛導演,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無聲黑白電影《神女》拍攝於1934年,是20世紀30年代少有的聚焦低層邊緣女性的電影之一,該片一經上映雖然沒達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但每一個看過電影都給予了影片最高的評價。時至今天,再次重溫時,依舊覺得這是一部經典之作,《神女》曾被公認為是我國默片的巔峰之作,也被國際影壇譽為中國電影黃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這部影片在豆瓣評分高達9.0。

《神女》豆瓣評分9.0

《神女》的故事概括

1930年代的上海,主人公(阮玲玉飾)孤身一人帶著襁褓中的兒子為了生存淪為暗倡,她白天在家照顧孩子,晚上抹上口紅、換上高跟鞋風情萬種的走在燈紅酒綠街頭尋找客戶,以此賺取生存糧食。因暗倡身份,她是被警察驅逐抓捕的對象,一次為了躲避警察,她誤入惡霸章老九家,被章老九看中並長期霸佔,章老九以她年幼的兒子相逼迫,讓她以出賣身體所得的錢財來供養他揮霍賭博。主人公也曾受不了欺壓幾次試圖逃脫控制,但均失敗告終。後來她兒子到了入學年齡,忍辱負重的女主人公悄悄的攢下學費送兒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期望以此來改變兒子未來的命運,但她暗倡的身份被學校學生家長得知,眾人聯合向校方施壓,最終她的兒子被學校勸退,走投無路的她本想用偷攢下的血汗錢帶著兒子遠走他鄉,哪知錢財被章老九發現偷走並拿上賭桌輸得精光,深覺失去了所有希望的主人公憤怒不已的拿起酒瓶砸死了章老九,她反抗了一直壓榨她的惡霸,但也因殺人罪被投到監獄被判12年有期徒刑。

主人公因為殺人罪被投監獄

以下以時代背景、時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造成主人公悲劇的原因三方面淺析電影《神女》。

《神女》的時代背景

1930年的上海,正是傳統文化與新文化並存但又不能和諧相處的時代,一方面社會的整體還是以男人為主體,女人依附男人而活,女人的言行舉止依舊受封建禮教的嚴苛審視;但由於上海開埠,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吸引了大批洋人與走在思想前沿的新時代人物在此地聚集,這一部分人因接受的都是西方新思想的平等教育,對於男尊女卑的中國封建制度有著天然的排斥和反抗, 他們一邊大力批判這一腐朽文化一邊鼓勵人們(特別是女人)站出來為自己爭取平等的人權,受這一部分新文化的影響,女性中有一部分人的自我意思開始覺醒,她們高喊女性解放的口號,開始支持女性打破舊俗,走出家門實現其自我價值。

在新舊兩種文化的碰撞中,因都沒法徹底推翻某一文化,導致兩種文化並存但又不能協調的工作狀態。

而主人公依附著這一背景生存,因為女性解放的思潮,她即使是一個女人也能走出家門為自己謀取生存活路,但在「至親好友,無保不薦」的社會環境下,她唯一能出賣的只有自己身體的支配權,成為男人們的欲望發洩體,從他們手中換取生存的糧食;但一邊又因為她的暗倡身份被傳統文化所不容,所以她被鄰居嚼舌排擠,被眾人指點鄙視,主人公能自食其力的同時,也被周遭環境徹底邊緣化。

主人公因暗倡身份被鄰居指指點點

時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女性生存欲望被傳統封建文化的層層惡意強加於身

如果主人公只是為了自己生存選擇做暗倡,那麼這個角色並不值得同情沒有閃光點,但導演還給主人公安排了另一個身份——母親。

母親這一身份讓人對主人公暗倡身份多了一份理解寬容的同時,也讓這個角色與片名《神女》聯繫起來,神女即是指她從事「倡妓」工作的同時又用母性的聖潔、高尚的人格使她升華為真正意義上散發光輝的神聖女子形象。

女主人公與年幼的兒子

一邊是夜市下穿著高跟鞋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調笑妓女,一邊是懷抱兒子,梨渦淺笑的崇高母親形象,當雙重身份碰上複雜的社會環境,本就生存艱難的她遭受著來自傳統封建文化重重惡意。

鏡頭外的我們知曉主人公為何會走上「暗倡」的路,但主人公周遭的人並不關注她賣身的原因,他(她)們選擇性忽視主人公身邊嗷嗷待哺的孩子,記住的只會是主人公一到晚上,就踩著高跟鞋子、穿著收著腰身的時尚旗袍在夜市下穿梭,一看就是「不正經」的人。帶著這一層偏見,主人公因「暗倡」身份受到了周遭環境的三重惡意。

1.來自左鄰右舍的長期指點和鄙視——同一階層互相欺壓,沒有同理心

暗倡身份讓她與一直以來的傳統女性相悖,她被左鄰右舍指點、鄙視的同時,也徹底被孤立排斥,最後連她的兒子也難以躲避這種歧視。

左鄰右舍的指點和鄙視

鄰居的孩子與她的兒子玩耍時,被鄰居制止叫回了家,並稱主人公的孩子為「賤種」,懵懂的孩子不高興的跑回家詢問母親,為什麼別人稱他為「賤種」時,她抱著兒子,默默無言卻也心如刀割。

2.來自惡霸章老九的長期壓榨和羞辱——男人對女人的強迫壓制

暗倡作為社會的底層人物,並不受主流文化待見和保護,相反還會受到警察的驅逐和抓捕,主人公受到的第二重惡意就是因為警察發現她的暗倡身份,在追逐她時她慌不擇路的跑進惡霸章老九家,導致她被惡霸章老九長期壓榨和羞辱。

主人公誤入惡霸章老九家

章老九本就是地痞流氓,帶著一幫小混混靠欺壓同階層的弱小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他們吃喝嫖賭,不務正業,女主公誤入惡霸頭子章老九家,不異於送上門的財、色,章老九怎會放過,更別論主人公還有一個軟肋—孩子。

章老九死死捏住主人公的七寸,用孩子逼迫她長期提供錢財與身體供他享用。

3.來自學校對孩子的歧視——對底層邊緣人物的不包容

主人公因暗倡身份身受其害,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與她一般被人歧視,所以她在章老九的壓迫之下,處心積慮的靠著出賣身體的錢財偷偷積攢著孩子的學費,用盡心力把孩子送去學校接受教育,想藉此讓孩子脫離她娼妓身份的影響改變孩子的命運。

孩子上學的那段時光,是主人公最快樂的日子,她每天接送孩子放學,輔導孩子做作業,跟孩子學習學校教的體操,那時的她以為看見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長,她暗倡的身份被學生家長發現並舉報到了學校,他(她)們向校方施壓,聲稱自己的孩子不願與娼妓的孩子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裡。

主人公高興的接孩子放學

學校的校長家訪了解情況後,對她一個人帶著孩子艱難求生表示理解和同情,最後在學校的教師大會上挺身而出為她們據理力爭,聲稱不能因為母親是暗倡身份就否認孩子的人格,可是這樣的爭取最終也無濟無事,校方考慮到學校聲譽,以及聯名上書的家長意見,最終還是剝奪了孩子的上學資格。

她的生存困境可以用出賣身體支配權得到緩解,但周遭越加冷漠刻薄的生活環境卻使她本就艱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她的辛苦、掙扎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體恤的同時,人們還會把一切錯處歸咎在她這個弱女子身上,當被寄予她所有希望的兒子被學校強制勸退後,她終於意識到,想要讓孩子跳脫她身份的歧視和影響,只有遠走他鄉換一個全新的環境(含有一定的自欺欺人的心態).所以,她迫不及待想拿著偷攢下的錢財帶著兒子離開這個一直把他們母子拒之門外的大上海,可是命運再次給她重重一擊,她偷攢下的錢財被章老九偷走並拿上賭桌輸了個精光。

如果說孩子退學是掐斷了她想讓孩子用讀書受教育來武裝孩子脫離她暗娼身份影響的願景,那麼被章老九偷走的那筆錢財就是她從頭再來的最後一條退路,當唯一的退路都被章老九殘忍的破壞時,怒不可遏的她終於不再隱忍,拿起桌上的酒瓶砸向了章老九的腦袋。

主人公砸章老九的腦袋

導致主人公悲劇的原因分析

發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幾次生活轉折:單親媽媽為了生存淪為暗倡→躲避警察誤入章老九家→被章老九以孩子相逼壓榨和欺辱→為避免孩子受到歧視送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暗倡身份被發現孩子被強制退學→想拿偷攢下的錢財遠走他鄉→發現錢財被章老九偷走找他理論→忍無可忍之下的殺死章老九→因殺人罪被判12年刑

她生活中的每一次轉折都預示著另一重悲劇加身,她半生所遭遇的都是惡意,是一個悲劇人物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導致她這一悲劇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時代的悲劇

主人公在新舊文化兩相交替的夾縫中艱難求生,雖然此時已經有了解放女性的口號,但社會主流沒變,封建意識依舊根深蒂固,女性的自我實現和獨立還是被規定在封建禮制的框架之內,就連主人公自己都深覺自己卑微不乾淨,有一定的自我厭棄感,可因為是一位母親身份讓她又保留母愛的神性,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接受羞辱和鄙視,當她生存空間被時代背景一再壓榨,她唯有投身監獄才能得到片刻安寧,這是主人公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所有被壓迫的女性的悲哀。

主人公在獄中想起兒子

2.家庭關係中孩子父親的缺席

影片中主人公孩子的父親一直缺席,唯一一次有他出場時是送孩子去上學時,學校詢問孩子父親身份時她眼神躲閃,然後不自然的說「他的父親早死了」,從主人公的神色無法推斷孩子父親的真實情況,但有一點卻可肯定,他拋棄了主人公和他的孩子。

在那個時代,一個家庭中的主要頂梁柱就來自於男人,而男人的缺席就猶如屋頂的瓦片被人揭去,沒有了遮風擋雨的瓦片,一個家庭也就要接受來自四方的狂風暴雨,沒有了男人第一道防線,女人只好挺身而出,用她柔弱的身子面對凜冽的寒風以期望護住身後的孩子。

可以說孩子父親的缺席是造成主人公悲劇的源頭,孩子的父親得到了她,讓她生下孩子後又殘忍的拋棄她,最終讓她孤身一人帶著孩子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層層惡意,最終也導致她被章老九霸佔壓榨時,章老九的肆無忌憚,而她則少了一份反抗惡霸的底氣。

惡霸章老九

3.主人公人際關係的缺失

馬克思曾說過:交往是人類的必然伴侶。人都是群居動物,在社會裡生活一天,就一定會與其他人產生交集產生社交圈,可在主人公這裡,她的人際關係完全缺失,她無親朋也無好友,完全是孤身一人,唯一有親密關係的竟然是自己年幼的孩子。

或許這與她的暗倡身份有一定關係,但主人公自己對於人際關係也是一副消極抵抗的態度,她自己率先拒絕與他人交流維護人際關係,被人指點鄙視時,也從沒想過反抗和分辯,只是默默垂淚,其實此時只要她開口解釋自己賣身原因順便賣賣慘,雖然不能得到實質幫助,但至少能得到同類女性的丁點憐憫,可是主人卻拒絕交流,把自己徹底隔絕在人群之外,由此主人公人際關係交往的完全缺失導致她被生活壓迫時,竟無一人站出來給予她一絲善意,哪怕是口頭鼓勵都無。

她的自我孤立,徹底斷送了她得到同性或者異性同情和幫助的唯一可能。

主人公人際關係的缺失

導致主人公悲劇的三大原因中,如果說第一、二是不可逆的,那麼第三個則是主人公間接導致,完全拒絕社交的主人公相當於把自己擺在了孤立無援的位置,因此她的悲劇也帶著一定的必然性。

結語

電影《神女》以底層邊緣女性為視角,寫實時代背景下女性生存困難的社會現實,導演著重刻畫主人公母親身份和現實困境,讓人清晰的認識到,那時的所謂女性解放,也只是口號喊得響亮,對女性的自主獨立其實沒有一點實質幫助,女性仍然被封建舊思想禁錮著、規定著。

《神女》是作者看的第一部默片,時隔90年再度探訪,依舊震撼於導演才華和阮玲玉的美貌和演技,這部電影的確擔得起最高讚譽。

相關焦點

  • 從妓女到女神,阮玲玉的《神女》為何會成為中國默片不朽的傑作?
    important}1934年12月7日,由阮玲玉主演的《神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當時的報紙宣傳標語很有意思:「看一部神女=看三部阮玲玉與黎鏗的戲=看一年電影」,「她雖然是下賤的神女,卻是汙泥裡的一朵蓮花」。
  • 穿越百年再見阮玲玉 重溫《神女》默片音樂會 | 文末有驚喜
    阮玲玉,一生共主演29部電影。其中《神女》被公認為中國無聲電影時代的最高典範。《神女》之所以備受讚譽,我想與阮玲玉細膩的表演密不可分。阮玲玉所在的默片時代,沒有對白,字母又極少,而阮玲玉憑藉清麗優美的表演風格和善於刻畫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繹,準確、傳神地表現出人物思想的躍動和靈魂的震顫,從而使該片成為默片時代的經典作品。
  • 《神女》上映的第二年,主演阮玲玉就離世,86年後它依舊是經典
    這些就是人們無法忘記的經典。而在這經典中的經典,就是民國一代無冕影后阮玲玉所留下的一部《神女》。而在上個世紀,即使是電影也鮮少有《神女》這樣為女性說話的。不過還是難逃悠悠之口。在拍完《神女》的第二年,即1935年阮玲玉在3月8日婦女節當天服用大量安眠藥致敬,因為自己的情感糾紛。被小報記者大肆詆毀,她死於口誅筆,而當時她才時年25,正值芳華。因為流言蜚語,一條鮮活的生命在那一個春天永遠的離去了。
  • 楊森‖阮玲玉:女性的美麗與哀愁
    後來前往臺灣攻讀博士學位,透過相關研究對於阮玲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直到目前在高校講授電影文學,阮玲玉都是筆者女性主義課程中一直無法繞開的重要人物。可以說透過阮玲玉一生的境遇,展現了現代中國女性所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困境與艱難選擇。眾所周知,阮玲玉的一生與三個男性有著密切的聯繫。
  • 默片影像裡的瑰寶,一代影星阮玲玉的美麗與哀愁
    在十年的演藝生涯中,阮玲玉塑造了眾多經典的銀幕角色,她無與倫比的演技、清麗柔美的容貌、柔媚的眼睛總是流露著說不盡的風情、幽怨的氣質讓她獨樹一幟,著名導演卜萬蒼說「阮玲玉像有一種永遠抒發不盡的悲傷,惹人憐愛」。 就像照片裡的她,微笑的面容下總是隱藏著淡淡的憂傷。著名影星張曼玉曾說:「我覺得阮玲玉的骨子裡有一種講不出來的妖媚。」
  • 《阮玲玉》:時代影像中再現的女性困境
    然而戲劇化的是,無論是在樓梯間還是與唐季珊初次見面的歌舞廳,阮玲玉與這兩位男性初次見面的場景中都伴隨著突然的停電,人物毫無徵兆地陷入了黑暗之中,無疑是對她「妻子」角色找尋失敗做出的悲劇性隱喻。在停電之後的黑暗環境中,小玉依靠著阮玲玉,阮玲玉懷抱著母親,這是對女性困境中,女性互相依賴的生存境況的一次滿懷悲憫的人文關懷。
  • 明晚,一代傳奇女星阮玲玉電影代表作《神女》北京音樂廳上演,跟隨法國美景弦樂四重奏踏上「影音穿越」之旅!
    由於父親早逝,阮玲玉自孩童時期隨母親為人幫傭,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阮玲玉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處女作《掛名夫妻》擔任主演,從此踏入影壇,代表作有《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等。阮玲玉生前出演電影29部,但歷經亂世戰火,目前僅發現9部倖存。由永剛編導、聯華影業公司1934年出品的影片《神女》,是我國默片的現實主義佳作。
  • 自幼喪父,屢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慘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說起中國的早期電影,尤其是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時期,就不得不提兩位電影演員,那就是阮玲玉和胡蝶。她們兩個人,都是上世紀初紅透半邊天的電影明星。在電影表演藝術上,也都奉獻了諸多堪稱經典的電影作品。唯一不同的是,胡蝶作品從無聲跨越到了有聲,而阮玲玉就僅限於默片。
  • 自幼喪父,屢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慘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說起中國的早期電影,尤其是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時期,就不得不提兩位電影演員,那就是阮玲玉和胡蝶。她們兩個人,都是上世紀初紅透半邊天的電影明星。在電影表演藝術上,也都奉獻了諸多堪稱經典的電影作品。雖然在有聲電影的時代浪潮裡,阮玲玉像是被衝上沙灘缺了水的魚一樣,表現出了嚴重的不適應性和抗拒性。但其無聲電影的表演能力,依然令人驚嘆。她在影片《故都春夢》《野草閒花》《新女性》《神女》等絕佳的肢體與眼神表演,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烙印。
  • 「默片影星」阮玲玉真實老照片,她的美驚豔了一個世紀
    「默片影星」阮玲玉真實老照片,她的美驚豔了一個世紀現在 著重介紹的是「默片影星」阮玲玉,她的美驚豔了一個世紀。,她是一個擁有萬千粉絲的超級明星,並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眾多經典作品(《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三個摩登女性》等),她也代表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的最高水平。
  • 默片巔峰《神女》,訴說的不止上海妓女的血淚生活,還有崇高母愛
    今天,悅影就來給大家介紹1934年阮玲玉主演的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神女》,感受默片女王的卓絕演技。》一開頭的字幕,便直接道出阮玲玉飾演的神女矛盾的雙重身份——她既是被生活所逼的低賤暗娼,同時也是獨力撫養孩子的偉大母親。
  • 電影背後的故事:阮玲玉的經典之作《神女》
    電影背後的故事:阮玲玉的經典之作《神女》從1930年建立到1937年,聯華影業公司拍出了一批對社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佳片,比如《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大路》、《神女》、《漁光曲
  • 電影背後的故事:阮玲玉的經典之作《神女》
    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大路》、《神女》、《阮玲玉被稱為中國無聲片時代最優秀的女演員是當之無愧的。她在銀幕上塑造了眾多悲劇女性形象,而她的生活竟也以悲劇收場。紛紛擾擾的傳聞和爭論令她死後也不得安寧。圖為各報評論阮玲玉之死。
  • 神女阮玲玉「復活」了,從未說話的電影女神要和你談談
    神女阮玲玉復活了!你沒有聽錯!小編負責任地說,這是真的一抹墨黛柳葉眉,一雙純淨如水的明眸,鑲嵌白玉如盤臉上,一代影星、民國四大美女之一,阿阮,阮玲玉。她是真正為無聲電影而生的人,雖然她沒有在銀幕上說過一句話,這個「默片時代」的女王,只用肢體和眼神就為我們傳遞了窒息的風情。
  • 《神女》:妓女與聖女交織而成的神性,被動毀滅和救贖的二元模式
    1934年,吳永剛第一次寫作劇本並親自執導《神女》,由阮玲玉主演,將商業與左翼話語了無痕跡的縫合在一起,被國際影壇譽為中國電影黃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但在我看來,它不能完全說是一部關於女性主義的電影,本片通過男性導演的視角來描述女性的自我實現,而這自我實現實際上仍然是被男權社會所決定的,在這種語境下,女性可以說幾乎沒有出路,只能成為菟絲花攀附著男性生存下去。
  • 《神女》:妓女與聖女交織而成的神性,被動毀滅和救贖的二元模式
    1934年,吳永剛第一次寫作劇本並親自執導《神女》,由阮玲玉主演,將商業與左翼話語了無痕跡的縫合在一起,被國際影壇譽為中國電影黃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但在我看來,它不能完全說是一部關於女性主義的電影,本片通過男性導演的視角來描述女性的自我實現,而這自我實現實際上仍然是被男權社會所決定的,在這種語境下,女性可以說幾乎沒有出路,只能成為菟絲花攀附著男性生存下去。
  • 阮玲玉:16歲出道,25歲演技巔峰時自殺,魯迅發文為其鳴不平
    阮玲玉按照要求去做了,作為公眾人物她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只是由於還愛著唐季珊,她便不管不顧,默默承受了。接著,阮玲玉發現了唐季珊有了新的女友梁賽珍。從那時候起,唐季珊開始打罵阮玲玉。阮玲玉覺得自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前有張織雲,後有自己,接下來是梁賽珍,往後又會是誰呢?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重現默片魅力 國內外音樂家配樂
    作為本屆電影節復古氣息和藝術氣息最濃厚的一個單元,「沉默之聲—默片現場配樂單元」將於12月10日至12月12日在大東海海灘與影迷見面。本單元將展映三部默片經典:《一串珍珠》(1926年)、《神女》(1934年)和日本早期電影傑作《雄呂血》(1925年)。三場放映將由配樂藝術家、演奏家進行現場配樂。
  • 神作《阮玲玉》:傳記片的莊周夢蝶和盜夢空間
    新女性》最後一幕戲裡,​韋明嘶吼著:「我要活,我要報復!快救救我,我要報復!」在蔡楚生導演(梁家輝飾)一次次引導下,拍了三遍,阮玲玉才終於將戲裡「韋明」的一生推向了情緒高潮。對於穿越時空的前代演員阮玲玉的死,他們基於自己的判斷作出了解答。《阮玲玉》一片中,關錦鵬將視角更多地聚焦在了30年代,這是阮玲玉表演風格成功轉型後的聯華時期。當年,隨著新興電影運動和女性主義萌芽,在周遭新思想的影響下,阮玲玉開始有意識的爭取些有民族自覺的新女性形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個摩登女性》中對舊社會有所覺悟的女工周淑貞。
  • 萬瑪才旦《氣球》曝終極海報 聚焦女性情緒困境
    在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作品系列中,《氣球》首次描摹藏族家庭群像,聚焦以女性為中心的普遍焦慮情緒,其間更蘊含著對女性生存及情感困境的反思。終極海報中,女性、家庭元素更為突出,母親位居大地正中央,鮮明的紅氣球象徵著生育,孩子的世界與大人的世界、大地與天空等二元對比衝突的意境,將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這一電影主旨彰顯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