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隊》和《解放·終局營救》是上周末上映的兩部賀歲片,作為2019年最後兩部華語大片,居然讓人看到了同樣的創作問題——劇情單薄,不夠精彩;角色單調,欠缺神採;動作場面一味求猛,而缺乏實戰的真實質感;甚至還有一些讓人看了徹底無語的細節問題。
既然前兩天毒舌君已經點評過了《解放·終局營救》的問題,那麼今天就來好好跟大家說說《特警隊》的各種問題所在,雖然大家對導演丁晟的片子一向沒多大期待哈,但不得不說《特警隊》這部片子依然跌穿了不少觀眾本就不高的期待值!
當今觀眾雖然對於商業片大片越來越追求那種快節奏的刺激感和火爆感,甚至有的好萊塢大片也日益明顯地展現出重動作輕劇情的傾向,但這並不意味著劇情和角色塑造就變得無足輕重,只能成為動作戲的陪襯和過場,好萊塢其實也不乏劇情和場面皆精彩的大片。
但令人遺憾的是,內地的一些華語大片恰恰是好萊塢大片的好沒學著多少,缺點和毛病卻是有樣學樣,只會一味堆砌動作場面,一味火爆求猛,劇情和角色只做噱頭化表達,缺乏認真細緻的刻畫,而《特警隊》就是這種糟糕華語大片的典型代表。
《特警隊》的劇情無比單調乏味,整部影片就是特警隊員「出任務→訓練」、「訓練→出任務」的一再重複,有什麼困難、挫折、失敗、打擊可言嗎?基本沒有吧?只是一味展現特警隊員各種牛各種猛,誰來滅誰,老黑來了滅老黑,僱傭兵來了滅僱傭兵,比老黑更能跑,比老外壯漢更能打,結尾以少打多也可以照樣做到「滅你沒商量」,那麼這樣的劇情怎能在觀眾心中掀起波瀾,又有何精彩感可言呢?
而且導演似乎也知道影片在劇情上的精彩感不夠,所以乾脆把兩條劇情線交叉剪輯,將特警隊進行反劫機訓練的內容,同外國毒販來到北京跟中國毒販會面的情節,混剪在一起,試圖以此來提升劇情的緊湊精彩感,但其實這樣的剪輯手法是毫無道理的,兩件事並無關聯,在時間也沒啥平行推進的內在邏輯,所以平行剪輯在一起的理由在哪裡呢?這其實恰恰暴露了影片在劇情方面的羸弱,居然需要用「不講理」的剪輯來彌補了。
本片一上來就用字幕的形式來向觀眾介紹「特警隊」這個特殊群體,但電影不是PPT啊,除了這種提示性的文字介紹,更要通過接下來的劇情內容,讓觀眾明白,他們在人員組成、日常訓練、武器裝備、戰術任務等方面,相對於其他警察部隊到底「特」在哪裡,如果能通過劇情向觀眾展現他們這個警種的各種專業細節,亦會不乏別開生面的吸引力。
但本片的劇情也恰恰缺乏這種專業細節的呈現,別看影片裡特警隊在訓練中又是打靶、又是實戰演戲,其實專業性上的東西少之又少。影片把心思都花在了特警一隊和二隊「脫衣露肉玩陽剛」的矛盾衝突上了,而且對於這種衝突的表現也極其噱頭化,比拼的不是戰術和團隊協作這些專業性內容,而是大搞肌肉男光膀子互相叫板+肉搏,這種東西是沒啥真實質感可言的,而且直接把特警隊降格到街頭混混打群架的水準了,這樣的噱頭其實對劇情和角色並無多大功用,反而是有傷害的。
而且劇情是越往後越離譜,特警隊居然從大城市跑到東部沿海小島上執行任務去了,拜託!影片開頭那個緩慢的全景搖鏡頭,已經很清楚地告訴觀眾,特警隊的所在城市就是北京,怎麼京城特警還能跑到東部沿海小島上執行任務啊?
即便這算是商業片的某種誇張表達吧,但這種誇張也太過離譜了,特警隊居然還會使用潛水載具進行登島作戰,這哪是特警隊啊,直接變身海軍陸戰隊了吧?
而且臨近結尾不止這一處劇情細節令人無語,而是好幾個地方都讓人看了頓時產生「怎麼能這麼亂來」的心情。領導一開始選6名特警隊員執行任務,明明賈乃亮扮演的狙擊手心理有問題,開槍打不準,此前還專門因為開槍失誤,所在小隊在對抗訓練中被領導判輸,最後領導居然還把他給選出來了,這種「主角光環」已經嚴重傷害到劇情合理性了好吧?
最讓人不能忍的還的說是「女特警隊員色誘毒販僱傭軍」這個細節,這種對敵人的刻意醜化、矮化、蠢化,跟「抗日神劇」又有什麼兩樣?
《特警隊》的劇情單調又離譜,角色塑造也乏善可陳。除了凌瀟肅、賈乃亮、張雲龍這三張明星臉比較好認,其他人都容易讓人「臉盲症大爆發」吧?而且這三位明星除了靠臉讓人記住之外,也缺乏足夠的角色塑造展現其個性。
這主要是因為影片如前所述,塑造角色時沒有把心思花在塑造鮮活的人物和性格上,而是不管是誰都一味彰顯陽剛,甚至要求女特警隊員都要「像個男的」,角色高度同質化,自然就千人一面、毫無特點。
而且,影片只表現了他們身為「特警隊員」這樣一種工作身份,他們在工作之外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性格、感情,他們有著哪些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在影片中也是幾乎看不到的,這也大大降低了角色的鮮活程度與個性色彩。
雖然不難看出,影片對於塑造賈乃亮扮演的狙擊手這個角色,還是有想法的,試圖展現一下他開槍打不準的心理恐懼,但「有想法」並不代表「有辦法」,影片僅僅告訴觀眾他有心理問題,但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克服解決的?
影片並未深挖角色內心,有層次地展現他面對以及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而是異常簡單粗暴讓凌瀟肅扮演的特警隊長,頭上頂個蘋果,對狙擊手說「開槍吧,我信任你」,這樣就把他的心理問題給解決了,這也實在太兒戲了吧?
當然了,許多人會說,看《特警隊》就是衝著一個「打」字來的,劇情角色啥的並不會太在意。那麼本片的動作戲水準究竟怎樣呢?下面也來具體分析下。
本片最值得稱讚的一場動作戲,應該就是特警隊內部實戰訓練時,一隊和二隊上演的那場「赤身肉搏」吧,導演用了一個長鏡頭,來展現複雜的群戰打鬥場面,這種設計需要演員與攝影師的高度配合,一鏡到底鏡頭下的拳拳到肉無法靠剪輯輔助,需要演員賣力去拍,總體出來的效果還是蠻不錯的,說明導演和演員們在這場動作戲上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努力的。
但是,請注意,本片的片名叫「特警隊」,也不難注意到海報上的英文片名叫「S.W.A.T.」,這個英文縮略詞其實也就是指代「特警隊」的意思,原意是指「特殊武器及戰術」,所以,「武器」和「戰術」,是「特警隊」區別於其他警種的標誌性特徵,也應該是影片動作戲的標誌性特徵。
不過,整部影片看下來,除了狙擊槍以及用來窺探的敵人動向的小裝置,給人留下印象之外,也嚴重缺乏其他武器展示以及訓練對抗、敵我對戰中武器作用的突出呈現的。
最關鍵的是,戰術,戰術呢?「戰術」對於特警隊這種團隊作戰的警種,是體現獨特性和戰鬥力的「重中之重」,片中重點表現的兩場特警隊實戰對抗演習,以及結尾中國特警隊大戰毒販僱傭軍,都打得嚴重缺乏戰術含量,除了火力對射看不到太多戰術運用和團隊配合,還動不動就把槍一放玩肉搏,這種僅靠堆砌火爆感的動作戲怎能讓人看得精彩過癮?(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