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esignwire設計腕兒
ID:designwire
推薦:胡sir
設計日課 | 胡sir每日分享設計乾貨、職場法則、設計項目推薦、招聘應聘專場,EEUD第三條,每天見啦.電影像是一場白日夢,未來建築可以無比具體,傳統得以復生,不囿於時間與空間。當我看到《太空旅客》BAR場景時,抑制不住的興奮,團隊合力策劃這篇文章,藉以彰顯媒體之屬性:引領與傳播趨勢。
—— Designwire主編馬海金
「它是太空電影裡的愛情史詩,講述了一個能讓觀眾先笑後哭的愛情故事。」
▲《太空旅客》 1月13日中國公映
▲《太空旅客》官方電影宣傳片
《太空旅客》不止太空愛情史詩這麼簡單,影片一方面承接了《星際迷航》到《阿凡達》的開拓宇宙樂觀精神,以人類開發外星球為故事切入點,一方面又通過一起開拓宇宙過程中的意外事故,反映了在宏大進程中,人類個體在遭遇災難時,在人性維度上亙古不變的複雜與感人。
▲克裡斯·帕拉特與詹妮弗·勞倫斯
乘載著5000名遊客和258名工作人員的阿瓦隆號飛船正前往家園二號星球,原本計劃120年到達目的地,結果航行30年之後遇到了隕石群,飛船的故障導致男主人公提前90年甦醒,於是他陷入了這份巨大的孤獨中。
▲藝術設計負責人Guy Hendrix Dyas
當然, 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的亮點:藝術設計負責人Guy Hendrix Dyas蓋·亨德裡克斯·戴斯,他打造的《盜夢空間》、《伊莉莎白:黃金時代》、《史蒂夫-賈伯斯》、《奪寶奇兵4》等,曾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並榮膺英國電影電視學院獎。
從某種程度上講,科幻度不是主體,而是建築出來的實景空間。
▲製片設計師Dyas解讀《太空旅客》設計亮點
美國著名電影製片人史蒂芬·哈梅爾Stephen Hamel認為「我想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故事講好,如何傳遞好信息。「而在製作方面,他指出了科幻電影和一般電影相比所具有的優勢,「很多時候科幻電影具有很強的現場感,能吸引觀眾的眼球,也會帶給人很大的震撼。」
▲休眠區
而電影《太空旅客》運用多種高科技的拍攝方式,各種大膽創意的加持使太空旅行全面升級。
▲電影
「我們有一個設計非常棒的太空船,這個太空船與經常在科幻電影中見到的冰冷太空船有所不同,內部有酒吧、泳池、籃球場,這個場景設計就足夠顛覆人們以往的概念了。」
▲酒吧細節
電影情節是創造和啟發設計靈感的源頭:浩瀚無垠的宇宙,那艘太空船是孤獨的,而在精密設計的飛船裡,男主星爵又是孤獨的.
▲酒吧全景
▲酒吧吧檯
酒吧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高科技感中不失古典奢華,可以說能夠在銀幕上滿足觀眾對於高品味生活的追求。
「我讓設計與眾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用了很多細節來裝飾飛船, 色彩極其的豐富:紫色、紅色、金色和橙色,所以你有一種感覺,這是一個你想要待的地方」戴斯說。
▲宇宙飛船設計草圖
在飛船的廣角鏡頭完成設計之前,藝術團隊為VFX(視覺效果)提供了一個太空船的3D模型,然後改進、調整和附材質。 對於太空飛行器的整體概念是讓它成為真實的、有機的和基於科學的形體。
▲宇宙飛船設計外觀
隨著火星救援(Martian)、星際穿越(Intersteller)、地心引力(Gravity)等電影搬上熒幕,他認為觀眾對科幻電影的期待是越來越趨於精煉、細緻。
▲場景設計布場
「我們的宇宙飛船是未來幾百年裡的,所以我不能循規蹈矩地用NASA那種非典型的美學思想,它必須是新的東西」戴斯解釋道,「我必須做的是把一個非常有未來感的飛船和可行的科學論證結合起來。」
▲套間全景
以金色與琥珀色的暖光,圓形的房型綴以淡紫色、茄色、奶油色與銀飾,這些都是所謂「性冷淡風」的必備元素,空間中使用了白金、鋁製及鋼材等元素,一方面出於支撐的考慮,另一方面也賦予了房間金屬質感。與飛船的特殊環境分不開,黃金會員房的圓弧形的設計也與中央大廳遙相呼應。
▲臥室
臥室設計分為幾個部分,從會客廳到餐桌,二層的極簡房間,再到巨大的觀景臺。床旁邊在影片拍攝時設計師又在牆側面放置了一副巨大的具有當代中國意境的畫作,讓這個充滿簡約及未來感的空間裡帶有了絲絲詩意。
▲旋轉樓梯
劇院式觀景臺在宇宙飛船最前端的位置,設計師營造了一個充滿曲線的空間。空間是用拼圖概念拼接而成,而細節則聚焦在這些隕石上面,讓在宇宙飛船上面的人和外界產生聯繫。
▲觀景劇院
▲Zen Garden禪意花園
▲觀景臺
戴斯也是依著「個人使命」打破千篇一律的宇宙飛船外觀的想法。 在電影劇本中,飛船的設計是基於一個大型郵輪,整個面積大約在1800平方英尺。
▲中心廣場
大廣場時尚且以白色為主,主要由鋼鐵築造而成,就像電影裡展示的一樣,所有東西如預期一樣在一架太空飛船上得以體現。但是酒吧有一個藝術裝飾時期的設計元素,以暖色調和彩色玻璃裝飾板為基調,依舊帶給觀眾無窮的視覺震撼。
▲機艙走廊
其中一個典型的VFX場景例子是位於飛船中心位置的大廣場,一個大的購物中心,只是建了兩層—地面層和女主奧羅拉慢跑的一樓。 當女主在充滿曲線的流動性空間裡進行慢跑思考時,電影情節的緊湊感和女主內心的焦慮感與場景相互呼應起來,為整部影片帶來了更大的張力。
▲機艙
設計師想像了一個由巨大的玻璃圓頂天花板構成的五層內部結構。 視覺效果在現實搭建的兩層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三層和圓頂上方的「巨大」結構,約350英尺長。
▲自助餐廳
另一個場景延展的例子是自助餐廳,在有限的部分放滿了座椅,然後通過VFX延伸至「無限」。
▲泳池
▲泳池外觀
▲在失重情況下泳池特效
戴斯團隊負責的範圍還包括創建類機器的獨眼機器人,這種設計需要看起來是無害、友好的,沒有人性化的特徵。
▲機器人Arthur和吉姆
最終的效果是如此的逼真,以至於真實的環境可能被誤認為CGI(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實際上這些結構都是由泡沫和木材組成,戴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