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的地方就會有影子,每個人都有自己黑暗的一面。而同理,你所嚮往的二次元也有陰暗的一面。或許更為準確地說,我們所看見的關於愛與夢想的動漫,僅僅只是動漫的冰山一角,而藏於海面之下的,則是關於殘酷與現實,關於血,關於淚.但也正因如此,動漫才富有了魅力,一切也才擁有意義.《魔法少女小圓》、《神槍少女》、《黑礁》、《軍火女王》等就是這些動漫很好的代表,然而還有那麼一部動漫,述說著「蟬在叫,人壞掉」的故事,代表著黑暗系作品中的經典,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時代的眼淚」,而這部番便是《寒蟬鳴泣之時》。
早期的《寒蟬鳴泣之時》只是電腦上的文字類遊戲,並且與《月姬》、《東方》一同被稱為二次元遊戲的三大奇蹟。而在早期就已經口碑爆炸的基礎上,《寒蟬》在06年動畫版的播出之後,更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神作」的存在。但可惜的是,這種在比我認知年齡還要老的動漫,要到如今才能與之相見,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但是可以反過來說的是,即使14年過去了,其超越了《柯南》的懸疑度依舊絲毫不減,而其不可言喻的魅力更是超越了時間的束縛,無論是14年前,亦或是14年後的今天,都可以感受到那份不曾因時間而變質減退的震撼,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時代眼淚」。
當然了,畢竟是上十年的老番,在畫風方面只能說很有年代感,讓人可以看得出來的確是那個年代的大眾畫風。但是倘若因此說是經費不足那定然是有失公允的,畢竟這部番不是談情說愛打打鬧鬧的日常暖番,其畫風的投入程度定然不會展現在番的日常敘述中。但是倘若把進度條拉到劇情的懸疑部分時,無論是畫面渲染、鏡頭手法以及背景烘託,都足以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叫人在費盡心思去思考疑雲重重的劇情時,卻無力去應對那因血腥感而拉滿的驚悚氣氛。在一方面,動畫的細節描繪程度亦是這部動漫高光部分,無論是日常敘述中各處角落安放著的主線線索,亦或是那些微乎其微的表情變化,那些我們平時在其他番中都選擇忽略帶過的要素,在這部番中統統都得以彰顯,一絲一毫都連接著劇情的發展;在另一方面,該番的音樂可謂是深得我心,無論是歌詞亦或是旋律,都緊扣著故事的劇情,無論是那種懸疑到讓人驚悚的風格,亦或是那種無法改變命運的絕望以及那份與其抗爭想要抓住那絲絲希望的求生欲望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當然,既然是懸疑番,那麼其最為高光的當然是劇情部分。在劇情上,《寒蟬》講述了在一個名叫「雛見澤」的村莊裡,在每年的「棉流祭」慶典上,都會發生死亡與失蹤案件,而村莊裡的人則稱之為「御守神大人作祟」,而在第五年的「棉流祭」前後,所有蹊蹺的事件,都發生並指向了前原奎一、龍宮禮奈、園崎魅音、北條沙都子以及古手梨花這五人主角團身上(到後面算上詩音是六人,而算上羽入則是七人).
而主角團裡的每一個人,則在對應著動畫中的各個分篇,從而講述著各個人的身世背景以及與主線劇情的關係。而每個分篇則會讓主角五人團擁有著彼此獨立的結局,但可惜的是,這些結局都是悲劇,要麼離奇而悲慘地死去,要麼則是苟且偷生獨自存活,並且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各個主角的結局之後,故事都會重新開始,就如同在同一片舞臺上,上映著同樣的節目,但節目的主角與結局都不同。而隨著每個主角的故事之後,「御守神大人作祟」、「輪迴」以及「雛見澤症候群」等謎團的輪廓則會愈加清晰的同時,卻也同時為其蒙上了另外一層面紗,每一個謎題的背後的答案,卻是另外一個謎題。所以,對於這種謎中謎的套路,在14年前是一種多麼腦洞大開的敘述方式。而更為讓人拍案叫絕的是,當時最火的懸疑番《柯南》的套路是一集一個案件,而案件則會在一集或兩集等短期時間內則會給出答案,而《寒蟬》則是用一整季26集去講述案件謎題,卻在過了一年後的2007年才推出第二季《寒蟬鳴泣之時 解》去逐漸給出謎題背後的謎題以及其真相與答案.可想而知,當年追番的老哥們是有多麼的絕望。
在這份殺戮與被殺的悲劇背後,到底應該賦予其怎樣的意義。從動畫上去看,從現在去反觀這部14年前的老番,或許以如今的眼光去看,其內容的價值觀不免有些許幼稚,但也的確是那個時代的價值觀代表,人物的表現單純而又天真,所有的動機都是淺顯而又易懂。但即便如此,個人感覺,其所謂的價值觀不過是這部番限於時代而披上的外衣,而其所表達的感情內核,才是真正超脫了這份時代束縛的存在。無盡的輪迴,無法避免的死亡,逃離不了的悲慘命運,到底該用一種怎樣的姿態,一種怎樣的態度,去換取一種怎樣的解脫,但即使童真已成為偽裝,絕望已成為常態,在看見奇蹟的身影時,卻依然義無反顧地去捕捉那份轉眼而逝的希望,或許所謂輪迴的意義便在於此——你不該是那朵落迦的花朵,請不要在如此絕望的地方綻放。這種關於「相信」、「理解」以及「原諒」的感情,才是真正的不因時代而變質、不因社會變遷而改變的東西,也是這份故事中所為人稱道的奇蹟與希望,正因如此,這段悲劇也才賦有了意義。
然而,在這動畫正片結束之後,故事卻沒有停止,在作品之後還出了不少緩衝氣氛以及玩梗的ova,然而在這堆並沒有太多有益之處的ova中,有那麼一段小故事,向觀眾提出了與《涼宮春日的消失》如出一轍的那麼一個問題——假如這段悲劇不曾存在,假如所有人在一開始都能以安穩祥和地生活下去,那麼在經歷了悲劇後的你會選擇這份生活嗎。這個問題就好比你花了所有的心思與時間去通關了一款遊戲,而如今給你一份比你如今結局更美好,資源更豐富的完美存檔,你會如何選擇?而慶幸的是,與我所希望的一樣,擁有選擇權的梨花做出了與《涼宮》中阿虛一樣的選擇. 因為如果選擇了後者,這份絕望,以及這份絕望之後所緊緊握住的來之不易的希望,也將不復存在,既是對自己信條的褻瀆,也是對自己存在意義的侮辱。所謂的如童話般的美好故事,一切都僅僅只是作為看客的我們一廂情願的黃粱一夢罷了.
所以簡單點說,這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作品,你大可興致勃勃地去挖掘這部故事背後所表達的含義以及思想,也可以放下心思去享受故事中這份懸疑與驚悚的劇情所帶來的精彩以及衝擊。它可以放在凡人的茶餘飯後休憩中微微調侃,也可以放在思想家的哲學殿堂思辨中苦苦探索.
不得不說,在看完《寒蟬》之後,確實有那麼幾分空虛感,畢竟她們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但是,在我還沒有把這份空虛感緩過來的時候,這部老番迎來了與它隔絕了十多年的新作——《寒蟬鳴泣之時 業》,當我看見第一集時,看見那按照老篇的開頭,看見那熟悉的op,估計是老篇的重置版,然而卻在看第二集時詫然發現,許多的細節以及情節都與老篇有出入之處,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重置,而是續作。而當在我看到了那句「我車裡有空調」時,那份曾經舊別的興奮與好奇又重新拾起,「誰上誰出事空調車」、「寒蟬三神器」,熟悉的畫風,似曾相似卻一反常態的套路,啊,爺的青春又回來了。
遲暮之夏,幽閉之森,寒蟬又起悲鳴,新的《寒蟬》究竟又會帶給主角們怎樣的故事,我們又會有怎樣的震撼。那麼還請拭目以待吧。
——
「神的症候群
連接愛與生命的紅線
並非偉大的理想
也並非誇張的空話
但我願相信你
所以不會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