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前童
家家流水伴閒行,深巷燈微卵石明。
一枕安然黑甜底,曉聞窗下洗衣聲。
月初出差。到寧海這一站已經是晚上7點多,於是很機智地預定了前童的5#民宿。出了動車站,網約車司機一路嘮嗑,只可惜,他自稱很熟的前童古鎮卻繞了一圈也沒找到大門,最終車子走到一個小巷子口無法前進,我和一起出差的同事小張只好拖著行李箱沿著鵝卵石鋪就的巷道往鎮裡走。巷子彎彎曲曲,看不到商業化的痕跡,走了10幾分鐘也不見客棧的蹤影。在一個三岔口的小賣鋪問路,幾位聚著閒聊的村民很是熱情,讓我查著民宿的電話,大聲吆喝著讓民宿老闆過來接人。又是10幾分鐘過去了,一位五六十歲的大娘騎著電瓶車從巷子裡出來,領著我們七拐八拐地從巷子裡穿行,兩側是高聳靜默的青磚牆,腳底是光滑坑窪的卵石路,除了腳步聲迴響,還有路邊牆角潺潺的流水聲。也不知道繞了幾條黑魆魆的巷子,總算到了一個四合院裡,從圍牆上的地圖來看,這一片都是統一規劃的民宿。原來這一片才緊挨著古鎮的大門,而司機走錯了方位,把我們帶到了古鎮的後門。
5#民宿是個小院落,進了大門,左手兩間平房是廚房和雜物間,院子那側是一幢四層小樓,二樓以上每層有5個房間,除去自住,大概有10來間客房,由於是工作日,今天就我們兩位客人。大娘介紹說這裡是個自然村落,全村都姓童。民宿是當地統一規劃的,但實際上遊客並不多。老伴已經不在了,兒子平時在城裡上班,兒媳也有工作,她自己幫忙帶孫子順便照顧民宿生意。得知我們還沒吃晚飯,她很麻利地去廚房炒了兩盤當地出名的年糕,並很殷勤地倒給我們兩碗自製的楊梅酒。年糕非常美味,楊梅酒則不太好入口,或許是因為她們家沒人喝酒的緣故。
房間反正都空著,我們很奢侈地各佔了一間房。雖然略顯簡陋,被褥看上去還很新很乾淨。臘月的寧波已經很寒冷了,雖然才九點多,但窗外一片漆黑,整個古鎮已經已陷入沉睡。早早洗漱好鑽入被窩,猶如回到闊別已久的童年故鄉。夜是如此沉靜,只是偶爾聽到一兩聲的犬吠,然後又陷入無邊的靜謐——很久沒有這麼早睡,也很久沒有在外面睡得如此安穩了。
樓下院門「吱扭」一聲驚醒了我的美夢,看看窗戶已經大亮了。院門虛掩著,院子裡不見人影,我獨自溜出院門,一頭扎進這悠遠靜謐、塵埃不起的古老氛圍之中。說起江南古鎮,印象中自然浮現出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卵石曲巷等構成了古鎮的神韻的要素,前童亦不例外,向來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築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輩出而聞名遐邇。村落始建於宋末,盛於明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建村初期,先人就按「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學思想,對村莊建築通盤考慮,合理規劃,建築與周邊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整個村莊在形式和功能上有機結合。村落按「回」字九宮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進村莊,潺潺溪水挨戶環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淨衣,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坦途。青藤白牆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梁畫棟門樓,蒼涼中顯現出曾經的繁華,寂靜中折射昔日的榮光。
然而,在這個呵氣成煙的冬日,前童留給我最深的印象還是這裡近乎沉寂的靜謐。比起周莊烏鎮這些著名的古鎮,前童屬於尚未開發的古村落,走在幽深的巷子裡,幾乎看不見遊客的蹤影,就連本地的居民也不多見,我可以很隨意地佔領一整條巷子,看看牆根的細細流水,聽著自己的漫漫足音,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拍多久就拍多久。這裡的牆是因為滄桑而灰暗的牆,房是因為年久而灰暗的房。短短的老街兩旁都是長板門面的店鋪,緊鄰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梁枋門窗上滿是雕飾,精巧的躍魚馬頭牆和脊塑牆花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在這裡,可以遇見古老。
前童是寧波市寧海縣轄鎮,地處寧海縣西南,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理環境獨特的江南古鎮,先後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旅遊城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據說門票要70大洋,由於是夜間進入,卻也無人過問。
昨晚就是踏著這樣的卵石小徑進入前童的。清晨的巷子裡,寂靜清冷,任我獨行。
陳逸飛曾選擇前童拍攝電影《理髮師》,巷子裡留下了逸飛影院,據說是免費開放的,太早了,沒開門。
童氏宗祠建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由南向北依次為正門、戲臺、天井、東西二廂及正廳,是封閉的四合院。正廳仍保留了明代風格,而宗祠穿鬥抬梁混合結構的木架、臥蠶型的雀替、圓鼓型的柱礎、覆盆式的磉盤、五鳳樓狀的戲臺,在中國較為罕見。這種建築風格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因這裡較為偏僻,所以明代還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親自參與設計,西廂曾闢為方孝孺祠。
祠堂邊悠長的老街,商鋪林立。但是清晨大多板門緊閉,見證前童昔日繁華的同時,也可見此處寧靜古樸的一面。
群峰簪笏宅由清乾隆舉人童桂林所建,是古代官宅代表。前髟馬頭牆左右對稱,具有「五嶽朝天」之勢,牆體分別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帶」,體現此宅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胸襟。大門兩上方鑲有「五福」青瓷,故又稱「五福臨門」宅。院內格子木窗雕有各種不同含義的圖案,充滿了主人的希望。宅名的由來及各種精緻浮雕木刻是前童深厚的耕讀文化的集中體現。
一邊是流水,一邊是老井。前童有古井幾十口,大多緊挨著水渠,水位落差數米到十幾米,但從來河水不犯井水,足見先人才智。
澤思居建於清代初年,因原來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稱「宰相府」。古宅簷頭四注,馬頭牆高聳,氣勢恢宏。院內廳堂軒敞,廊柱挺拔。據說整棟房子「無梁不雕、無雕不精」,號稱為「江南第一雕花大樓」。 清晨大門虛掩,本欲溜進去看看,看門黃犬氣勢洶洶撲過來狂吠不止,只好避而遠之。
前童是五匠之鄉,尤其以木匠和雕刻為代表。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一頂花轎和一張木雕嵌鑲床皆出自前童。前童家家戶戶幾乎都保存著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紅櫥、蔑絲箱等精緻家具。古老的民居裡,拱鬥、雀替、柱飾造型千姿百態。山牆上堪稱一絕的石花窗,林林總總200餘扇,其圖案沒有一幅雷同。
清晨的老街上唯有早點鋪在營業,清一色的前童三寶:老豆腐、空心豆腐、香乾。在這寒冷的清晨,熱騰騰的吃上一碗,潤滑香濃的滋味在嘴裡滿溢,通體舒泰。
好義堂,又稱「戒菸所」,建於民國。四合院,石板明堂。正廳掛著「急公好義」黑底瀝金,二暗抹頭匾一塊。民國時期,宅主童宏曹曾辦戒菸所,出錢供飯收養為染上鴉片毒癮的百姓而戒毒,名聲遠揚。民國二十二年,縣長李涵夫特親筆題贈「急公好義」匾額以作表彰。
幽深逼仄的巷子,時不時又匯聚出一個小小的廣場,這裡是左鄰右舍聚集聊天的場所。
旭日初升梁皇山。從民宿窗戶看出去,前童處在群山環抱之中。這蒼蒼莽莽的梁皇山拱衛這千年古鎮,遂使其沉睡至今。
職思其居建於清嘉慶年間,為清代舉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寬住宅,這裡曾出過三位秀才。紅條石門臺上刻著「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的家訓。庭院為四合院二樓木結構,院內各房既有嚴格的老幼尊卑區劃,又融融一堂,極富人情味。
古鎮的正大門。我們從這裡離開前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