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953年2月,毛澤東登上「長江」艦,揮毫題詞:「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之後,他又給「洛陽」等四艦寫下了同樣的題詞。強大!強大!走進全軍部隊軍史館,這也是歷任統帥題詞中的關鍵詞。
如今,中國航母已經駛向深藍,「強軍」二字,仍縈繞於中國軍人心頭。歷史上的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現實裡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國家的命運、復興的徵程,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軍隊建設的成敗、國家安全的強弱緊密聯繫在一起。
這是必須承擔的使命。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並沒有改變,鑄劍為犁仍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我國周邊安全環境複雜,大國地緣戰略競爭激烈,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日趨猖獗。當此之世,強軍興軍,才能保家衛國,才能為民族復興築牢堅強後盾。
這是必須面對的考驗。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從伊拉克戰爭到敘利亞戰爭,軍事領域變化巨大、競爭激烈。美國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俄羅斯積極打造「創新型軍隊」,對信息、太空、極地的爭奪戰暗流湧動。當此之時,我們的軍隊要跟上潮流,必須向改革要戰鬥力。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不僅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的發展壯大必將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累計有3.5萬名中國的「藍盔」戰士駐守世界各地,在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派出的維和軍事人員最多。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美國《赫芬頓郵報》也認為,「一支守紀律、負責任和開放的中國軍隊絕非威脅」。
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提出新形勢下「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號召全軍「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擘畫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科技興軍、備戰打仗、軍民融合發展等戰略舉措;要求軍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強軍建設,「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2013年來,一支《強軍戰歌》唱響軍營,「聽吧,新徵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唯強者進,唯強者勝,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五)2014年冬天,古田會議會址。習近平主席凝視著那盆似乎仍在熊熊燃燒的炭火,追尋我們當初從哪裡出發、為什麼出發。這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是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二個古田會議,人民軍隊在這裡重整行裝再出發。
以歷史為縱軸,以世界為橫軸,知所從來,思所將往,定位了新時期的強軍徵程。一方面,90年的優良傳統,融入這支隊伍的血脈精魂,如何在當前的環境中,再次激發強大力量?另一方面,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國際格局深刻變化,如何因應時勢,建設一支強大軍隊?前者,指向賡續傳統,以政治建軍;後者,指向開拓未來,以改革強軍。
「我軍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困苦、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這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在嶺南演兵場,在阿爾山邊防哨所,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習近平主席反覆強調的,是政治建軍的重要性。這是一支有信仰、有靈魂的軍隊,為了人民而生,為了真理而戰,凝聚在鐮刀錘頭的旗幟下,才有最堅強的意志、最堅定的決心、最堅韌的行進。新時期的強軍之路上,軍魂不變、宗旨不忘、本色不褪,才能築牢立軍之本、光大強軍之道、培厚制勝之源。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我們不僅要通過改革趕上潮流、趕上時代,還要力爭走在時代前列。」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念茲在茲的,是改革強軍的進度表。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先後成立;調整組建五大戰區,「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漸次展開;組織修訂現役軍官法,推進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優化軍兵種比例,充實作戰部隊……有外國媒體評價,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最徹底、最重要的一次軍事改革,「解放軍將變得更有效、更具戰鬥力和更精悍」。
有破有立,大破大立,不僅「動棋子」,而且「動棋盤」「動棋規」。幾年來,漸次落地的改革措施,從「脖子以上」的重構開始,向「脖子以下」的手術邁進。「跨越」「紅劍」「礪劍」「衛士」,從蒼茫大地到碧海藍天,數百場旅團規模以上實兵演習輪番上演。軍隊的規模更精幹、編成更科學、布局更優化,一切戰鬥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湧流。在強軍之路上,軍容一振。
狠抓訓風演風考風、推進當兵蹲連、嚴懲軍隊裡的腐敗,一些長期積累的難題得到了解決。「飛鯊」英雄張超,新時代「坦克兵王」郭峰,藍天「金孔雀」餘旭,維和烈士申亮亮、李磊、楊樹朋……賡續優良傳統,擦亮精神底色,這才是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樣子。牢記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抓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在強軍之路上,軍風一新。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這樣的命令如定陣戰鼓——「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這樣的聲音如催徵號角——「我們必須到中流擊水!」
(六)這是一條前後相續的血脈:2008年汶川地震後,「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旗幟,在災區飄揚;送別他們時,12歲的程強高舉「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2017年,程強已經是模範空降兵連「黃繼光班」副班長。
從黃繼光到空降勇士,再到程強和他的戰友們,漫漫復興路,這一支雄師是民族的精神刀鋒,有「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熱血壯志,有「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的使命擔當,有「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的英雄氣概。這些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披堅執銳、視死如歸的革命軍人,標註中華民族的精神高程。他們以英雄主義的血性、集體主義的奉獻,以永不言敗的剛毅品格、為國為民的忠誠本色,激蕩我們奮鬥的熱血,照亮我們前進的徵途。
在復興之路上,正需以軍人英雄主義的血性,強健民族的心靈。當今時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讓一些人萎靡了思想、消沉了意志、乾涸了心靈,「軟乎乎的幸福主義」和「懶洋洋的樂觀主義」到處瀰漫,甚至讓一切都淺薄化、娛樂化。然而,那些湧動的熱血卻讓人看到,英雄主義從未走遠。皚皚雪山、茫茫草原,記錄下長徵將士的頑強與堅韌;朝鮮戰場「像原木在移動」的隊伍,書寫「謎一樣的東方精神」;1998年抗洪,年僅20歲的李向群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從4999米高度「盲降」,開闢出「空中生命走廊」……偉大隊伍孕育偉大精神,掃除萎靡不振與精神衰敗,塑造生機勃勃、強健剛毅的精神氣質,喚起整個民族頑強奮鬥、自強崛起的偉力和雄風。
在圓夢徵程中,正需以軍人集體主義的奉獻,確立價值的坐標。當今時代,在一些人那裡,利益的考量大過道義的召喚,責任被稀釋,理想被解構,信仰被放逐,很多人染上空虛、自私的「現代病」。人與人的聯繫變得稀疏,流動社會呈現出原子化的趨勢。然而,那些無私的奉獻卻讓人看到,責任依然閃耀、奉獻依然崇高。抗震救災,就著渾水吃泡麵卻毫無難色;衛國戍邊,用牙咬開凍成冰塊的牛奶充飢;抗洪大堤上「最美睡姿」,火災現場中「最美逆行」,長江濁流裡「最美潛遊」……革命軍人身上的英雄氣、人民情,在利益與個人之外,為時代打開另一個精神的維度,讓人看到個體的命運和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相連時,人生的境界將會多麼寬廣,人生的價值將會多麼充實。
告別金戈鐵馬,散盡戰火硝煙,今天我們可能已不再需要捨身炸碉堡、忘死堵槍眼。但新的長徵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徵服。「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徵豈畏難。」軍人的紅色基因裡,凝結著崇高的價值追求,積蓄起強大的精神能量,激勵一個民族受命忘難、臨陣忘懼、公而忘私,在復興之路上披荊斬棘,揚得勝之旗、結必勝之果。
(七)「培之,別了,我們在紅旗下聚齊,又在紅旗下分手。戰士們雖然在紅旗下倒下,但是革命的紅旗卻永遠不倒,它隨著戰士的血跡飄揚四方!這,就是我們的勝利!請你伸出雙手,來迎接我們的勝利吧!」這是王若飛烈士給妻子的訣別信。
紅色的旗、紅色的血、紅色的心——中國共產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給中國帶來的色彩,如此鮮豔、如此奪目。
又一個8月將至,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人民軍隊最早的一面軍旗,依然鮮紅如初。南海的西沙群島,中建島上一面紅旗高高飄揚,幾十個守島官兵守衛不滅的精神圖騰。90年前南昌城內的星火,在大江南北熊熊燃燒。堅定黨的領導,堅守職責使命,堅持人民至上,人民軍隊初心不改、信念不滅、壯志不竭。
那面鮮紅的軍旗,那金色的五角星與「八一」字樣,如同宣誓的印章,刻印在中國的大地、歷史的天空,也必將刻印在我們向著勝利、向著復興不斷進發的徵程。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