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通常會有兩種用光方式:一種是等待合適的光線。美國當代風光攝影大師麥可•法特利可謂是一位等待大師,為了拍攝出一幅有出色光線的照片,他常常會在一個地方等待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另一種是在現有的光線條件下,想出應對的方法。
我們經常會聽到攝影者談論「好」或「壞」的光線,這其實只是光線是否能與主題相吻合的問題。第二種選擇比較適合那些缺乏耐心的人和那些沒有太多時間來攝影的人。
太陽在石頭上投下濃重的陰影。雖然我們的眼睛並不能如此強烈地感知到這些陰影,但是由於相機傳感器能夠接受的對比度範圍較小,所以這些陰影就會表現出很大反差,使照片中的元素表現得非常混亂。
光線的顏色
自然光的顏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清晨和傍晚的陽光是深沉而溫暖的紅色調,而正午的陽光則是刺眼的金黃色。沒有什麼東西能像光線一樣持久地改變自然景物的外觀。光線會被反射,而每到這個時候,環境也會染上與光線相應的色彩。所以,根據光線的特殊屬性而規劃我們的攝影之旅是非常有意義的。
日出前,這樣的場景讓人感覺很清涼。
強烈的陽光使景物的顏色發生了轉變。
晨光、暮光
想要拍攝出優秀的自然攝影照片,你必須犧牲一些睡眠時間。在日出前的1個小時抵達目的地進行拍攝是完全值得的,因為光線正是從那時開始了激烈的色彩遊戲。拍攝當天的天氣狀況良好,光線在地平線上形成了藍色與紅紫色的色帶。有時候,在日出前雲彩的色彩非常強烈,在夕陽西下的黃昏也同樣如此。所以,為了捕捉到晨光和暮光的魔力,等待一段時間是非常值得的。
光線是一幅照片最重要的元素。上方的照片拍攝於下午,下方的照片則拍攝於太陽落山後的1個小時,兩幅照片的差異再明顯不過了。拍攝時有意識地處理光線能夠幫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日出、日落
如果此時太陽從地平線冉冉升起,那麼你所處的環境在短短幾秒鐘內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當陽光透過雲層折射到地面上時,你周圍的景物也會散發一種獨特的韻味。沒有了雲彩,這場視覺盛宴很快便會結束。夏天這種情況很常見,因為早上6點鐘的陽光就已經很耀眼了。
相反,這樣的場景在冬天能夠持續比較長的時間。由於低垂的太陽和清冷的空氣的影響,日出後的幾個小時以及日出前的一兩個小時內是拍攝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段時間有理想的拍攝光線。
白平衡
白平衡可以影響照片中光的顏色效果。在自動模式中,相機會試圖以中立的色彩再現你所拍攝的景物。因此,為了在照片中再現拍攝場景當時的色彩氛圍,使之達到理想的色彩效果,手動調節白平衡是明智之舉。
相機的「白平衡—日光」選項,使天空的藍色完全被反射出來了。調整白平衡後,照片的色彩被中和,這就使照片的效果顯得更自然了。最終哪個結果更討人喜歡,需要你自己決定。
正午的光線
有時候所謂「正午的光線」其實在早上6點鐘就已經出現了,這時候背光區域的陰影很重,拍攝這樣的場景時,天空的藍色也會反射在照片中。對光線有限的洞穴而言,正午恰恰是最合適的拍攝時間。在美國著名的羚羊峽谷,人們只有在中午才可以見到那裡神奇而獨特的光線。
隨著天氣的變化,光線會在中午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如果這時突然下起雷陣雨,你就需要特別注意。從攝影的角度來說,暴風雨過後的平靜是特別有趣的場景。除此之外,在這樣的天氣中,原本無聊乏味、一成不變的場景很快就會發生改變,呈現出一種恢弘而強烈的氛圍。
在夜間
夜晚的光線大多都很暗,但是如果你習慣了黑暗,就會有發現黑暗中也蘊藏著色彩。在滿月的夜晚,月亮把景物照耀得如此明亮,以至於攝影者在長時間的曝光下幾乎可以再次獲得「正午的照片」,藉助相機的特性,光線得以不斷追加,從而在傳感器上產生厚重的陰影與淺淡的色彩。
順光
如果太陽正好位於攝影者的背後,那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順光。根據陽光入射角的不同,攝影者的影子也會被攝入照片,這種類型的光線是所有光線方向中最不吸引人的一種。順光照明不利於在照片中表現空間立體效果,因為通常情況下這種光線不會在照片中塑造太多的結構,得到的不如說只是二維的影像。但是順光能很好地體現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明亮的晨光或暮光通常非常強烈,能夠使整個場景都沉浸在鮮豔的色彩中,在這樣的情景中藉助順光拍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側光
如果光線是從側面照到景物上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側光。側光經常會讓攝影者很激動,因為它可以形成強烈的陰影,極佳地塑造風景。
逆光
來自被攝物體背面的光線照明,就是所謂的逆光。儘管這種光線很容易使被攝物體曝光不充分,但是逆光仍然是光線中最振奮人心、最具戲劇性的光線。在逆光照明的條件下,景物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只有被照明的景物輪廓是清晰的,逆光拍攝能夠使照片獲得豐富的層次。
看了這麼多,有沒有對攝影中光線的使用有一些新的了解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原原和你一起探討!
來源:青年攝影
聲明: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推薦關注
網址:www.gz.chinanews.com
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