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人口總人數約為:13.9008億,中國男性人口數量:71137萬人,女性人口數量:67871萬人,也就是說按照一比一配對的原則,還會有三千萬男性是得打光棍的。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新出生人口同比減少63萬,這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孩子了。即便我國已經開放鼓勵二胎政策,不過收效確實很有限,更多的人不再遵循老一輩傳宗接代的思想,開始放飛自我。
而很想早日成家,擺脫三千萬光棍群體的男性來說,彩禮車子房子還是擋住幸福婚姻道路前的三座大山,下面就有一張全國各地彩禮的參考圖,福建省以30萬彩禮傲視全國,當然這裡面的除了泉州,泉州大部分鄉村娶老婆不僅不用出大錢,相反是女性一方提供高額嫁妝作為回報,看到這裡,我突然有點羨慕泉州的兄弟朋友,至少人生可以少奮鬥十年。。。。。。。
而我們中國的鄰居,有這麼一個國家,也是秉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它就是印度。印度這個國家在我們看來是相當奇葩的,在漂浮滿垃圾的恆河水中洗澡洗衣服,平時沒事喝幾口牛尿有病治病沒病延年益壽。而在彩禮這個問題上,他們也有一套神奇的邏輯。
這套神奇的邏輯就是,給女兒大量的嫁妝是愛護女兒的表現,而向男方索要彩禮則被認為是賣女兒的違法行為。而大部分嫁妝在結婚後也順理成章成為夫家的財產,即便是日後離婚,嫁妝也無法退回女方。而操辦結婚的過程,涉及的結婚儀式排隊費用方面也是由女方負責,結婚後的第一年裡,所有節日女方家長都得送一份禮物給女兒的夫家,印度又是宗教大國,幾乎每三天就是一個慶祝節,女方的壓力可想而知。
嫁妝=地位?
而嫁妝的價值也直接決定了女兒在夫家的地位,如果是嫁妝到位,夫家有面子,以後的小日子還能過得安穩些。如果是嫁妝不夠,那日後在婆家便會受到冷言冷語,每天都活得如履薄冰。
所以以後要是你想在印度挑釁一個本地人,其他話不用多講,只要對他講:「祝你以後生個女兒。」相信我,無論多斯文的人都會跳起來暴揍你一頓。印度的女性結婚後基本就不外出工作了,照顧公婆,相夫教子做家務的責任就落到她們頭上,因為無法做到經濟獨立,所以更加依賴丈夫。
印度的離婚率也相當低,不到1%,而中國離婚率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臺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其中,北上深廣位居前四。大家都知道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那為何離婚率那麼低呢?
那是因為印度女性離婚的成本太高,不僅拿不回來嫁妝。離婚的女性在村裡人看來就是異類,是傷風敗俗的,即便女性工作身份高,也會經常聽到閒言碎語。一個家族中如果有一個女兒離婚了,那麼其他待嫁的女孩,包括她的姐妹表姐妹類的,都會受到牽連,甚至面臨著日後難嫁出去的風險。
什麼是婚姻?老一輩人會告訴我們:找個不討厭的人一起過日子。而現代社會的婚姻,更像是一場價值交換,就是男女雙方都有籌碼,都不想太吃虧,所以得找個各方面均衡下來都差不多的。
婚姻的經濟性,《奇葩說》中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發表過一番言論:
「結婚就是兩個人辦企業,籤合同。辦的是家庭企業,籤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每個人都要提供相應的資源和價值,身體價值、美貌價值、情緒價值、經濟能力、家庭關係,以及未來潛力。」「每個人給出的資源不一樣,發揮作用的時間和節奏也不一樣。」
所以說,一場完全適配的婚姻,本質上是一場價值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