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們覺得這樣的生活枯燥嗎?」
經歷了從曲靖到鹽津的10多個小時的長途列車,聽見還要再坐3個小時的大巴才能到工作的地點,同行的大學生記者忍不住向身旁的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牛寨換流站的值班員問道。
「說不枯燥那不可能。」這名值班員坦然地說,可時間長了就不後悔了,反而還感到幸運。站裡濃厚的學習氛圍、責任心強的同事們、細緻的人文關懷……這些南網獨有的企業文化,不僅激勵我奮進,並且讓我的同學朋友們羨慕。」
企業文化,是這一路上南網人口中碰出最多的一個詞。同行的人都十分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文化,能將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留在大山深處?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文化,能讓南方電網的超高壓技術位居世界前列?通過「西電東送·尋美」活動的一路採訪,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的企業文化漸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典型的力量
在最開始的接觸中,大家都很驚訝,驚訝他們是如此的年輕。每個人心中都對這些年輕人能夠攻克一個個超高壓技術和運維難題打了一個問號。然而,在通過這些天的相處以及對楚雄、金官、牛寨三個換流站的參觀後,大家的疑慮全部都被打消了。
「靠譜之星」、「清楚之星」、「牛人評比」……步入這些換流站,門口的展示牌上無一不是這樣的「光榮榜」。
「別看他年輕,就以為這個榮譽很好獲得。這可是他憑藉經驗,在停電時的巡視中,從噪音高達70分貝的閥廳裡找到管道漏水位置,才獲得的『金牌啄木鳥』稱號!」楚雄換流站站長指著其中一位「清楚之星」介紹說。
在這位80後的「金牌啄木鳥」洪丁丁看來,這些事情都是他應該做的,說到為何能找到這個漏水點,這離不開老員工向他傳授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清楚之星」評比對自己的激勵。
「評比」的作用,在日常與南網人的交流中經常被提到。在南網,自上而下,每個層面都會有相應的評比。大的有全公司範圍內的技術比武、小的就是大學生記者所看到的站內評比。通過一系列評比,讓南網內部形成了「趕學比超」的濃鬱的學習氛圍。
在金官站,每個入企的新員工每天的任務就是上自習,「我們所處的超高壓直流領域是電力行業中的難點,在大學時接觸得很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真知。也正因為此,我們現在從早到晚都要學習前輩總結的相關經驗,有些新員工甚至學到了凌晨。我們都笑稱,恐怕當年高考都沒有這麼努力。」金官換流站一位「95後」員工說。
據了解,在2012年,這支平均年齡不足26歲的年輕團隊,先後抵達北京、南京、瀋陽、西安、河北等地交流學習。「幾乎沒有人想過放棄,希望能快點把該掌握的技術學到手。」南方電網超高壓曲靖局員工宋冬冬說。
看到這群努力的人,聽到這些催人上進的事例,大家突然明白了為何會湧現出一個個典型,為何牛寨換流站的員工即使是在火車上都會抱著專業書不放……也正因為這樣,牛寨站才能用兩年時間做出五年的成績——同塔雙回直流工程順利投產。
家,在站裡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十分注重站文化建設。為了讓員工有一個家一般的感覺,在站裡我們看到不少人性化的舉措:為了方便員工喝到冷飲,在食堂設置簡易自動售賣機;讓員工自己設計自己的工作場所等……
超高壓公司昆明局普洱換流站的唐鐵認為,站文化的形成有利於發揮工作熱情,「在一個如家一樣的工作場所上班,員工會發自內心地把自己當做主人來維護站裡的設備,下班後在文體活動室健身、喝茶看書等,回到主題宿舍可以愜意地休息。我想這就是幸福工作,幸福生活吧!」在楚雄換流站職工小家參觀時,滿滿的溫馨感湧上心頭。因為楚雄換流站地處雲南,職工小家牆壁上的陳設都是按照雲南地方特色設計,彝族火把節和鬥牛等標誌性物品都能在此見到,牆壁的四周還有職工家人的照片,每個笑臉的背後都是溫情的回憶。職工小家內不僅有書籍、雜誌,還有音響等設備,職工休息時可在此喝茶聊天,還能聽聽輕音樂,下下棋放鬆一下。
通常在換流站上班,白天面對的電力設備是灰色的,回到宿舍牆壁是白色的。然而,楚雄換流站的宿舍卻是讓人眼前一亮。各種好看的牆紙點綴,加上精彩的設計,床頭柜上放一盞好看的檯燈,整個房間顯得乾淨卻又色彩繽紛。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的王丹說:「我們不想每天面對的世界只有灰和白。所以我們會把宿舍的色彩裝飾得豐富一些。」
在楚雄站,站長經常會組織家庭運動會和工作開放日,將員工家屬接到站裡,讓他們感受員工的工作環境,進而使家屬更理解電網人的工作性質。「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增強了對單位的歸屬感,使我們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楚雄換流站「金牌啄木鳥」洪丁丁說。
正如楚雄換流站站長說的那樣:「正是因為在站裡找到了歸屬感,才在心中形成了責任。也正是因為這樣,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的許多站點才能取得從建站至今零出錯的驕人成績!」
龍應臺曾說過,文化是滲透在生活的實踐中。南網的企業文化也是這樣在影響他們的員工。不論是「清楚」文化、還是「靠譜」文化,亦或是「牛」文化……各個站點的小文化,匯聚成了南網超高壓輸電公司的大文化。這種獨有的企業文化令員工安心、家屬放心,在這種氛圍裡每個員工都會積極地為這個企業貢獻自己最大的價值!
正如在火車上,伴著窗外偶爾閃現的燈光,宋冬冬笑著說:「這是自己選擇的地方,這是自己選擇的職業,我,還是幸運的。」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高敏倩 重慶師範大學 王喆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張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