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李某財一家走出龍鑫賓館,至此,龍港鎮5個隔離點已全部解除。自疫情發生以來,龍港鎮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面對返鄉人員多、確診病例多的複雜形勢,通過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壓實工作責任,織密築牢村組防控網,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上升勢頭。截至目前,沒有新增一例確診或疑似病例。
在科學防控上創新機制,下好「決勝棋」
龍港鎮返鄉人員高達5877人,先後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3例,疑似10例,後確診達26人(新增3例由疑似轉確診),被納入市級「籠子管理」。為堅決遏制疫情發展,龍港鎮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建立全方位作戰體系,將前線指揮部、龍港鎮指揮部混合編成8個工作組,實現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共同作戰;將原5個辦事處升級為5大「戰區」,指揮部工作組成員全部下沉戰區一線,分片包區,靠前指揮,建立起日碰頭、日調度、日交辦、日小結的高效工作機制。
縣楚天視訊公司的肖海軍,是前線指揮部從縣直機關抽調到龍港「抗疫」一線增援的68名隊員之一。他下沉到星潭村二組,每天堅持到責任區域卡點值守和入戶開展重點人員健康摸排,與隊員們一起堅守在基層一線防控陣地。
在醫療救治上以民為本,打贏 「大會戰」
龍港鎮衛生院是全縣鄉鎮中唯一能夠提供發熱病人留觀隔離病房的醫院,面對醫護人員短缺,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嚴峻形勢,前線指揮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迅速增派醫療專家進駐指導。從院感控制入手,嚴格落實「三區兩通道」管理,提升檢驗科、CT室等重點科室防護級別,整合病房資源增加留觀病房至62間,確保發熱病人應收盡收,堅決不放過一個疑似病例。在密接人員隔離點,做好「溫情5包服務」,即主治醫生和護士包保每一個隔離點,包測體溫,包消毒,包心理疏導,鎮幹部包服務,確保每個密接人員心安從容。截至3月15日,龍港鎮確診病例26例已全部治癒出院,疑似病例10例已全部清零,確診、疑似已連續32日「零新增」;130名「密接」人員全部解除隔離,累計到縣二醫院發熱就診人員829人和留觀發熱病人450人也已全部清零,基本實現「六個清零」目標。
羅巍是隔離點的臨時「服務員」,他與隔離點的人群同吃同住朝夕相處,羅巍說:「雖然我也害怕,但是我不僅是一名大學生村官,更是一名黨員,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要將勝利的旗幟樹立在隔離點,讓他們對政府有信心」。
在精準施策上對症處置,開好 「良藥方」
龍港鎮是商貿重鎮,龍港街、星潭街集市繁榮,人車混雜,防控隱患較大。為了加強兩街管控,前線指揮部專題召開了「兩街」專項整治會,因地制宜分別在龍港街和星潭街實行3個「六」、 3個「三」的管理模式,即肉、糧油、蔬菜水果3類生活物資分別限定6家和3家限時開門營業。同時嚴格周邊村組出行管理,開展交通專項整治行動,對臨街小區只保留一個應急卡口,其它支路口全部實行硬隔離;對農貿市場、生活物資經營場所每天進行衛生整治;組建巡邏隊建立常態化巡邏制度,由龍港鎮黨委成員輪流帶班,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10點上街巡查督導,既規範了市場經營秩序,又有效保障了村民生活物資供應。
同時全面清理各村組卡口,將原來176個合理調整至68個,對不適合硬隔離的路口改為活動卡口,確保應急通道暢通,並落實村幹部帶隊值班制度。嚴格落實村組封控管理要求,加強重點疫情區域管控,對發生確診、疑似病例疫情區設置警戒線,實行全封閉管控。
在細密篩查上戮力同心,擰成「一股繩」
為及時篩查排除隱藏的感染者風險,前線指揮部緊緊圍繞「三個全覆蓋」,紮實開展「四大行動」,以「三個導向」確保入戶率、包保率達到100%。以目標為導向壓實包保責任。嚴格落實三級包保管理制度,建立鎮、村、組三級疫情防控網絡,劃片建立364個網格點,與22104戶家庭籤訂包保責任書並張貼到門口,做到「兩清楚」(即包保人和包保對象相互清楚),堅決杜絕一人包百戶等假包保現象發生;以效果為導向確保入戶全覆蓋。對全鎮978位包保人進行簡要培訓,明白包保四項任務,並建立身體狀況「微信日報告」和上門登記機制,特別針對插花地、養老院、寺畝等容易疏忽的地方不放過,切實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不斷一天」;以問題為導向確保信息準確。5大戰區採取平時隨機入戶調查和專項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村「四大行動」進行巡迴督導,所有村通過電話或入戶各抽查50戶的方式調查兩率落實情況,對包保率100%、入戶率100%落實不力的村進行通報。
林上村支書劉會茂帶頭包組,在入戶摸排過程中發現,梅光裕、劉堂林兩戶共6人,分別是從洪港鎮和排市鎮搬遷來村邊居住的,就將他們及時納入了林上村網格化管理,由駐村工作隊直接負責包保,確保」插花」地帶不留盲區,切實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在宣傳鼓勁上聲情並茂,吹響 「衝鋒號」
疫情防控開展得好不好,宣傳發動群眾是關鍵。前線指揮部堅持兩手彈鋼琴,打好主動仗。一手抓社會宣傳營造氛圍,凝聚人心,積極營造全民抗疫氛圍。先後分類分區域增掛防控標語條幅100條,調拔近10萬元設備檢查修復村村響298個,使村村響變成灣灣響;在縣村村響播放時間之外增加4次插播時間,另根據省市縣不同階段工作重點錄製音頻下載到360支小喇叭勸導隊、80餘臺巡邏車「朝八晚五」循環流動宣傳,確保疫情防控宣傳高密度、全覆蓋、不留死角。並製作了2期龍港方言說防疫短視頻、1期科普宣傳H5和改編本鎮確診病例經驗教訓發到村組群眾的微信群中,使龍港防疫宣傳更「接地氣」。
另一手抓新聞宣傳鼓舞人心,增強鬥志,弘揚社會正能量。在各級各類媒體發表疫情新聞報導60餘篇,其中省級(含)以上媒體發表30餘篇。先後報導的《陽新龍港鎮:一抹巾幗紅,請戰赴「疫」線》志願者女大學生李曉雲、《流動的「紅袖章」畫出最美抗「疫」風景線》退休黨員鄭縣和、《龍港駐村第一書記:黨旗高揚,「疫」無反顧》黨員黃興安等多個先進典型的故事被長江雲、湖北日報等媒體轉載,通過挖掘幹部群眾抗擊疫情的典型事例,鼓舞了群眾戰勝疫情信心。
在物資供應上多措並舉,織好「保障網」
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後勤保障戰。前線指揮部多管齊下,化被動為主動。一方面積極向縣防控指揮部申請特別支援,一方面發動所有人員利用一切可以聯繫到的人脈資源購買口罩、燃氣等緊俏物質,並鼓勵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龍港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同時在全鎮實施生活物質代購制度和開通「宅急送」綠色通道,採取「鎮級協調、村級負責、統一配送」的方式,全力保障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需求。
轄區內河東村村主職助理肖鑄,拿出一年工資的2萬餘元,想方設法購買捐贈了90箱醫用口罩。上泉村村支書陳建軍化身「代購員」,每天一大早出門採集生活物資,然後親自送貨上門,儘管很累很辛苦,但陳建軍說:「辛苦我一個,可以守住一村人呀!」
在社會管控上剛柔並濟,打好 「組合拳」
針對長時間封閉管理可能帶來社會風險,前線指揮部未雨綢繆、提前部署,開展了社會矛盾專項摸排行動,對發現的各類問題明確鎮村組三級責任,做到矛盾有人管有人問;全面實施藥品代購制度,確保特殊人群用藥安全;全面落實精神病人「五包一」制度,有效防範惡性事件發生;全覆蓋走訪獨居老人、監護缺失留守兒童等五類人員,落實包保制度,確保其居家生活有保障;對無法到醫院就醫的重症病人,安排醫生主動「送醫上門」。同時將各村勸導隊升級為巡邏隊,對易引發交叉感染的聚眾扎堆和抹牌賭博行為出「重拳」, 沒收麻將子5000餘張,驅散聚眾打牌200餘起,受理行政案件21起,行政處罰33人。
防疫期間,累計為特殊人群發放救助物資口罩2600個,消毒液、酒精100公斤,油80壺,青菜500斤,水30箱,方便麵30箱,大米15120斤,安排臨時救助3.54萬元。3月8日上午,前線指揮部在摸排中發現康樂旅社有一位河南籍低保戶王來虎已經「留港」40多天,立即安排民政人員第一時間趕到該旅社,給他買了電飯煲,還送去10斤大米和1200元慰問金。
在嚴明紀律上獎懲並施,念好 「緊箍咒」
疫情是面鏡子,能照出幹部形象作風。前線指揮部嚴格問責監督機制,為抗疫保駕護航。共印發督查通報5期,對5個行政村予以通報表揚,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人,對違法接診發熱患者的龍港鎮城南診所和村醫張某群分別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醫師執業證書》,對履職不力的大橋村支書給予免職處理。
在用好問責之劍的同時,對防疫中表現突出的人進行表彰獎勵,激勵廣大幹部、黨員、志願者和群眾的同心協力戰「疫」情。目前已通過新聞媒體報導了40多個表現突出的優秀個人和集體,對60名優秀個人共發放30000元慰問金,一名民警被批准火線入黨,一名幹部被推選為「陽新楷模」,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疫情是把錘子,錘鍊幹部思想境界、政治品格和能力素質。疫情發生以來,在龍港鎮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的帶領下,龍港人民幹群一心,用信念築牢使命,用責任詮釋擔當,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疫」,用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編輯:劉強 何柳 成炫樂